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7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双侧前外侧骨盆截骨治疗小儿膀胱外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应用双侧前骨盆截骨术治疗小儿膀胱外翻 6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6例。男 5例 ,女 1例。年龄 11个月~ 12岁。其中 1例合并双阴茎畸形 ;1例外院手术后伤口裂开 ,膀胱再次外翻。患儿仰卧位 ,全麻下一期完成双侧前外侧骨盆截骨术。在髂前上棘髂前下棘之间至坐骨大切迹的平面完成截骨 ,耻骨即可向中线合拢并内旋 10°、内收4 0°左右。截骨部以 2枚细针固定。截骨完成后行膀胱腹壁整形修复术 ,膀胱颈部及后尿道重建。双侧耻骨支的纤维软骨间用 1号钢丝作褥式缝合 ,并在前绞合合拢骨盆环。平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后尿道瓣膜病例中pop-off现象对肾脏功能的长期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后尿道瓣膜且年龄小于3个月,并获长期随访的2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有、无pop-off现象分为pop-off组(7例)和无pop-off组(17例).分析病史及随访中的血肌酐值、放射性核素肾图、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尿动力学结果.通过比较pop-off组和无pop-off组后尿道瓣膜患儿的血清肌酐值,来评价肾脏功能情况.膀胱功能通过临床症状和尿动力学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pop-off组入院、出院、术后第2年的血肌酐值分别为(28.6±9.0) μmol/L、(29.4±7.7)μmol/L和(27.7±5.4》 μmol/L,无pop-off组入院、出院、术后第2年的血肌酐值分别为(62.3±44.3)μmol/L、(34.1±9.8)μmol/L和(28.2±6.5)μmol/L,两组入院时血清肌酐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和术后第2年的血清肌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p-off组病例中没有出现肾功能不全及衰竭情况;无pop-off组有1例随访中肾功能严重受损需要透析,1例死于尿毒症并发症.pop-off组无尿失禁、尿储留;无pop-off组有3例有尿储留,需要清洁导尿和夜间留置导尿,另1例尿失禁经药物和导尿治疗后膀胱功能无改善需要行膀胱扩大术.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pop-off组最大逼尿肌收缩压(Pdet.max)、最大膀胱容量(MBC)分别为(86.1±20.4) ml和(78.2±18.2)ml,无pop-off组分别为(67.5±16.8)ml和(92.4±13.3)ml,两组间比较Pdet.max、MB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p-off机制通过牺牲一侧肾脏保护另一侧肾脏功能以及尿液外渗等自行减压方式来降低尿路的压力,保护了膀胱的功能以及肾脏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43.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在尿道下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总结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法)治疗尿道下裂的经验,方法:对43例尿道下裂患儿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其中阴茎体型35例,阴茎阴囊交界型8例,9例为上次尿道成形失败者;10例阴茎下弯者先行阴茎背侧折叠;患儿尿道置管10天,拔管后常规前尿道扩张,结果:43例随访4-11个月,阴茎外观正常,无下弯;尿道开口于阴茎头前端,呈纵行裂隙状,排尿通畅,无尿道狭窄,术后5例发生尿瘘,4例已做修补,均成功,结论: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可应用于近,远端型及有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患儿,对尿道成形失败而阴茎皮肤所剩极少者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评价保留睾丸手术治疗原发性儿童睾丸畸胎瘤的疗效.方法 对2001年1月~2007年9月收治29例原发性睾丸畸胎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患儿,均为单侧,平均发病年龄43.9个月(50 d~12岁).所有患儿均表现为患侧阴囊内无痛性肿块,且经术前B超证实.除1例50 d患儿的甲胎蛋白(AFP)超出正常范围外,其余28例的AFP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29例患儿中21例(72%)行保留睾丸手术,其余8例因睾丸中无正常睾丸组织而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所有病例术中冰冻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一致,均为睾丸畸胎瘤,其中成熟型27例,不成熟型2例(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29例患儿术后随访至今,平均49.7个月(12~92个月).均未出现肿瘤复发、转移等并发症.21例保留睾丸组织的患儿术后B超随访患侧睾丸无萎缩.结论 原发性儿童睾丸畸胎瘤应首选考虑尽可能保留睾丸组织.治疗方法的选择有赖于术前AFP、B超以及术中对病变的评价、冰冻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45.
肾母细胞瘤切除术中探查对侧肾脏是必须的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切除术中对侧肾脏探查的必要性。方法:1979年10月至1994年12月,共81例肾母细胞瘤患儿均于术前接受B超、CT和IVU检查,所有患儿均在本院接受手术并化和放疗。15例患儿接受了MRI成像检查。结果:76例患儿术前诊断和为单侧或双侧(仅3例)肾母细胞瘤,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4例患儿术前怀疑为神经母细胞瘤,1例疑为畸胎瘤。3例双侧者均为小肿瘤侧半肾切除和大肿瘤侧全肾切除,单侧者均未探查对侧肾脏。术后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根据NWTS的分期标准,Ⅰ期34例,Ⅱ期23例,Ⅲ期15例,Ⅳ期6例,Ⅴ期3例,结果:78例单侧患儿随访6-20年,5年生存率为79.49%,患儿死于转移,复发和化疗或放疗并发症,无一例患儿发现有对侧肾母细胞瘤。结论:肾母细胞瘤切除术中无必要探查对侧肾脏。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和膀胱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vesical junction obstruction,UVJO)这两个最常见的儿童泌尿系统病理状态同时存在较少见.本文对单侧UPJO合并同侧UVJO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间手术治疗的UPJO合并UVJO患儿.术前常规行泌尿系超声、同位素利尿肾图(DR)及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等检查.结果 我院共诊治单侧UPJO合并UVJO的43例患儿,失访2例.11例患儿术前明确诊断;41例患儿先行肾盂成形术+肾造瘘术,其中10例术后复查发现输尿管末端狭窄自行缓解,28例再次接受输尿管膀胱再植术,3例患儿行肾盂成形术+肾造瘘术后复查核素提示分肾功能低于10%,给予患肾切除;38例患儿术复查肾积水程度和肾脏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 单侧UPJO合并UVJO的术前诊断非常困难,术中应仔细检查,避免遗漏同时合并存在的病理改变.术前尽量通过超声、DR及MR等影像检查作出明确诊断,进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术前明确有UPJO的存在,应选择首先进行肾盂成形术,术后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相似文献   
47.
患儿男,3岁。2002年5月发现右阴囊内有一肿块,2003年6月因下右阴囊肿块进行性增大1周来院就诊。右阴囊外观较左侧略大,右阴囊内可及约2·0cm×1·5cm肿块,质地硬,表面光滑,上极向腹股沟延伸,其下方可及完整睾丸,大小约1·0cm×0·6cm。B超检查右睾丸上方有一向腹股沟方向延伸的肿块,大小约21mm×14mm,质地不均匀,内有少许血流信号(CDFI),有可疑钙化,直径约1~2mm。术中见睾丸与附睾的外观、质地正常,于近睾丸附睾上方见一肿块,约2·0cm×1·5cm×1·0cm,质地较韧,表面光滑,包膜完整,附着于精索旁,有滋养血管进入肿块。肿块完整切除。术中冰…  相似文献   
48.
Wilms瘤的免疫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提高Wilms瘤治愈率的方法,采用自体外周血应用体外IL-2诱导培养LAK细胞,分别通过全身输注或区域动脉灌注的方法配合化疗、放疗及栓塞、手术切除治疗Ⅰ至期;包括UH型2例在内的Wilms瘤8例,迄今完全存活,其中4例2年均生存。LAK细胞具有不同增加治疗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的效果,对全身状况有明显帮助。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膀胱粘膜下层无细胞基质作为组织工程学细胞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胶原酶自膀胱组织分离出平滑肌细胞,在DMEM(含10%胎牛血清)中培养、传代。自膀胱显微解剖出膀胱粘膜下层,以0.5%SDS、双蒸水彻底洗涤后形成无细胞基质。平滑肌细胞以5.0×10~6/cm~2密度种植于膀胱无细胞基质,分别于1周、2周、3周、4周时取标本,HE染色、扫描电镜等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平滑肌细胞可在膀胱粘膜下层无细胞基质上粘附。1周时,平滑肌细胞主要位于膀胱粘膜下层无细胞基质的表面。第2、3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并可见细胞向膀胱粘膜下层无细胞基质的中间部位侵入。第4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 膀胱粘膜下层无细胞基质可以作为细胞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学研究。该细胞-载体复合物的回植时间应在3周前。  相似文献   
50.
患儿 ,男 ,2 0个月。 1年前因腹痛、恶心、呕吐 ,当地医院诊断为尿路结石 ,行左输尿管下段切开取石术 ,膀胱造瘘术 ,包皮环切术 ,右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 ,术后恢复良好。 2个月后在我院复查 :右肾 6 6mm× 2 2mm ,肾盂分离约 15mm ,可见增强光团约为 8mm。左肾 78mm× 19mm ,肾盂分离约 16mm ,可见增强光团约为 7mm。右输尿管下段可见增强光团 16mm。诊断为左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UPJ)结石、右肾多发性结石、右输尿管下段多发性结石 ,双侧输尿管稍作者单位 :2 0 0 0 9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泌尿外科扩张 ,双肾轻度积水。IVU示右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