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7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动脉内造影及栓塞对急性动脉性内脏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选择36例急性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和选择性栓塞术,其中支气管扩张症所致大咯血16例,肺癌所致大咯血2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所致呕血4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所致便血2例,不明原因大肠出血所致便血4例,经皮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出血所致便血1例,外伤或肾活检所致肾周血肿6例,肾动静脉瘘所致血尿1例。结果:诊断不明确的患者经动脉造影均获得明确诊断,经选择性栓塞治疗35例出血得到控制,仅1例结肠出血患者未能止血。栓塞术后1例肺癌患者出现截瘫,1例小肠出血患者栓塞后出现小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介入性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急性内脏动脉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2.
肝细胞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肝血流变化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肝细胞癌(HCC)血流灌注参数变化。方法 HCC患者30例,其中手术切除6例,穿刺活检证实4例,其余为临床综合诊断。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对象均依次行常规全肝平扫、CT灌注扫描及常规全肝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50ml,流率4.0ml/s,曝光时间50s,采用去卷积模型,通过灌注参数图获得多种灌注参数。结果 肝癌组灌注参数HBF、HBV、HPP降低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脏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癌组HAP、HAI明显升高,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各灌注参数在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定量反映HCC的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灌注信息。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感染特点及其药敏结果.结果:4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大部分来自于下呼吸道标本,占80.1%.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居多,占64.5%.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中9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到2008年,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吡肟、美洛培南等耐药率均超过65%:介于40%~45%的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多粘菌素E的耐药率最低,为5.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对抗菌药物存在多药耐药性,该菌耐药率高,临床上应根据其临床分布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3种不同化学发光系统(A:Elecsys 2010、B:Architect i2000、C:Dxi 800)测定甲胎蛋白(AFP)和糖类抗原125(CA125)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取不同浓度AFP的血清79份和CA125血清55份,分别在3种化学发光免疫系统上进行AFP和CA125检测,分析比较结果。结果AFP和CA125测定结果在3种检测系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项目在3种检测系统之间各相关系数均>0.975。以A系统作为基准系统对B、C系统作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AFP结果B系统临床部分接受,C系统全部接受;CA125结果B和C系统临床全部接受。结论3种检测系统测定CA125结果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具有可比性,他们之间差异可为临床所接受,AFP在A和C系统之间的差异可为临床接受。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依达拉奉(ED)对脓毒血症大鼠自由基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川芎嗪治疗组、川芎嗪联合ED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手术对照组和两治疗组均予盲肠结扎穿刺法制作大鼠脓毒血症模型,术前15min及术后3h各皮下注射乳酸左氧氟沙星20mg/kg,川芎嗪治疗组于术前15min及术后3h各皮下注射川芎嗪15mg/kg,联合治疗组于术前15min及术后3h各联合皮下注射ED5mg/kg和川芎嗪15mg/kg.各组均于术后18h采血测羟自由基(·O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取肝组织进行光镜、电镜检查及·0H检测.结果:手术对照组大鼠肝组织显微镜下可见肝细胞浊肿、水样变,电镜下可见肝细胞核轻度固缩,内质网扩张,两治疗组大鼠肝组织病变明显改善.手术对照组血和肝组织·OH活力及血TNF-α、IL-6浓度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川芎嗪治疗组血·OH活力、TNF-α、IL-6浓度及联合治疗组血·OH活力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川芎嗪治疗组肝组织·OH活力及联合治疗组血TNF-α、IL-6浓度和肝组织·OH活力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与川芎嗪治疗组间血·OH活力及TNF-α、IL.6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肝组织·OH活力与川芎嗪治疗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4组间IL-2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ED能降低脓毒血症大鼠血和肝组织·OH活力及血TNF-α、IL-6浓度,有抑制炎症反应和保护肝功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运用CT灌注成像评价大鼠C6脑胶质瘤生长过程中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及其与MMP-2、MMP-9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在30只雌性Wistar大鼠右侧尾状核接种C6细胞,于接种后1 W、2 W、3 W分别进行CT灌注成像,每次检查结束后留取鼠脑标本作病理学检查.结果 各组肿瘤区PS值均比对侧正常脑组织PS值增大(P<0.01),荷瘤2 W及3 W组肿瘤中心区PS值比相应肿瘤周边区PS值增大(P<0.01),与荷瘤1 W组比较,荷瘤2 W和3 W组肿瘤中心、肿瘤周边区PS值增大(P<0.05);肿瘤区MMP-2和MMP-9阳性表达随肿瘤生长而增加;肿瘤周边区PS值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x=0.540,P<0.05).结论 PS值可反映大鼠C6脑胶质瘤生长过程中肿瘤不同区域血管通透性的动态变化,肿瘤周边区域PS值变化与MMP-9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
3.0TMR磁敏感加权成像测量帕金森病患者基底节区体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3.0T磁共振SWI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基底节区体积的变化,探讨其诊断帕金森病的价值。方法 采用3.0T MRI对40例早期、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和年龄匹配的20名正常人进行扫描,分别测量尾状核、壳核及苍白球的体积,并与Hoehn & Yahr分级及病程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早期、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壳核体积较正常人分别下降10.79%(P<0.05)和22.66%(P<0.05),中晚期患者较早期患者下降13.31%(P<0.05)。中晚期患者苍白球体积较正常人下降11.65%(P<0.05),较早期患者下降8.51%(P<0.05)。帕金森病患者壳核体积与Hoehn & Yahr分级呈负相关 (r=-0.987, P<0.001),与病程无相关性。结论 MRI体积测量技术能为帕金森病的辅助诊断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8.
胶体金免疫结合试验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胶体金免疫结合试验是在酶免疫结合试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固相标记免疫测定新技术。其特点是单份测定、简单、快速、除商品试剂外不需任何仪器设备 ,几分钟即可用肉眼观察结果。目前已在临床检测中获得广泛应用。现就其检测原理、试剂制作及应用现状和展望作一介绍。一、胶体金免疫结合试验的检测原理胶体金免疫结合试验的检测原理是以微孔滤膜为载体 ,包被已知抗原或抗体 ,加入待检标本后 ,经滤膜的毛细管作用使标本中的抗体或抗原与膜上包被的抗原或抗体结合 ,再通过胶体金结合物达到检测目的。根据检测装置的不同可分为金免疫渗滤试…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自制覆膜与非覆膜Z型不锈钢支架在动脉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本实验共用 9条健康杂种犬 ,按观察时间随机分为 3组 (3条 /组 )。应用介入放射学方法分别将自制Z SSS支架 9枚和PU SSS支架 11枚置入犬的腹主动脉。实验动物分别于支架置入后 2周、4周、12周行血管造影复查。处死实验动物 ,行组织学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枚Z SSS和 10枚PU SSS成功置入靶血管。Z SSS和PU SSS的管腔开通率分别为 :10 0 %和 2 7.2 7% ,两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支架置入 4周时 ,两种支架表面内皮化基本完成。PU SSS引起的局部血栓形成、炎性反应和平滑肌细胞增生明显。 2周、4周、12周时 ,两种支架新生内膜厚度分别为 (3 5 9.2 3± 5 0 .15 ) μm、(4 4 0 .87± 5 8.3 8)μm、(5 81.2 8± 12 1.2 5 ) μm和 (178.49± 14 .67) μm、(12 0 2 .79± 42 1.0 5 ) μm、(14 66.0 6± 463 .19) μm ,两者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 4周时 ,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4 6.0 7± 14 .73 ) %和 (85 .2 3± 18.2 5 ) % ,两者具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1)。扫描电镜 :12周时支架表面内皮细胞成熟。置入 12周的支架金属丝表面光洁 ,未见腐蚀现象。结论 ①Z SSS具有良好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价右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技术与疗效.方法 8例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9例闭塞患者,原发病14例动脉硬化、3例大动脉炎,男13例、女4例,平均年龄(56±11)岁,接受介入开通治疗.经股或联合经右肱动脉途径入路行动脉闭塞段的开通、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其中6例应用颈动脉脑保护装置.结果 1例双向均未开通闭塞段,16例获得成功治疗.手术成功的患者中,狭窄和闭塞患者各8例,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11例球囊扩张后行支架置入,术后即刻血流通畅.完成治疗后6例脑保护装置均安全回收,无脑梗死事件发生.手术后随访1~ 66个月,平均(24±18)个月.术后10个月1例(置入支架者)再狭窄,球囊扩张后狭窄开通;1例大动脉炎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于脑梗死;其余患者均无缺血症状再发,超声及CTA检查(9例患者)SA血流均通畅.结论 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可安全、有效解决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