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应用低剂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YC)干扰荷瘤小鼠体内微环境对改善过继回输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瘤体内归巢和杀伤活性的作用。方法 建立C57BL/6荷瘤小鼠模型并分为对照组、CYC注入(CYCI)组、0.9%NaCl溶液注入(NSI)+CTL组和CYCI+CTL组,每组40只,分别给CYCI组、CYCI+CTL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入CYC (20mg/kg),NSI+CTL组小鼠注入等量0.9%NaCl溶液。检测注射前后不同时间小鼠瘤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于注射后第4天回输CFSE-CTL,每只0.2 ml,含5×l06个细胞。流式检测对比NSI+CTL组和CYCI+CTL组瘤体内CFSE-CTL比例。结果 NSI+CTL组小鼠Treg、IL-10、TGF-β水平随着瘤体增长而逐渐增高;CYCI+CTL组比NSI+CTL组回输的CFSE-CTL在肿瘤内归巢明显增加和持久(P<0.05)。各组肿瘤体积除对照组和CYCI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前应用低剂量CYC干预荷瘤小鼠体内微环境,可降低瘤体内Treg、IL-10和TGF-β水平,使过继回输的CTL在肿瘤中的归巢聚集明显增强,杀伤肿瘤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52.
腹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和小婴儿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世纪70年代,美国Gans和Berci应用腹腔镜诊断胆道闭锁和性腺发育异常标志着小儿腹腔镜外科开始起步[1].1987年Mouret完成世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随着光学技术的改进和电视腹腔镜在成人外科的广泛应用,以及镜下分离、结扎、缝合等基本技术的逐渐成熟和高频电刀或超声刀的应用,使腹腔镜技术近几年在小儿外科快速开展,大多数小儿开腹手术已能安全地借助腹腔镜完成.由于小儿外科手术微型腹腔镜器械的不断出现和完善,在新生儿和小婴儿外科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腹腔镜技术正在改变一些新生儿外科疾病的传统治疗观念及治疗方案,例如先天性巨结肠症和高位肛门直肠畸形已从传统的多次分阶段开腹手术变为在新生儿期腹腔镜一次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复合型(Ⅳ-A)胆总管囊肿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间腹腔镜手术治疗65例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为Ⅳ-A型,切除肝外囊肿及肝门部胆管成形后行肝管空肠扩大吻合术.结果 16例复合型胆总管囊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8例合并肝总管狭窄,予以狭窄段切开或切除后扩大肝管空肠吻合;4例左右肝管汇合处狭窄,于分叉水平向左右肝管切开行双管-空肠吻合;2例合并右肝管开口隔膜狭窄,经肝门胆管将其切开;2例合并左肝管囊肿下游狭窄,自肝门向左肝管切开扩大成形后行肝管-空肠斜形吻合.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暂时性胆漏自愈,1例吻合口狭窄再手术后解除.随访观察肝内囊肿明显减小直至消失.结论 腹腔镜提供的视野放大效果有利于囊肿根治性切除及肝门胆管狭窄矫治.对于复合型胆总管囊肿,腹腔镜肝门部或肝内胆肠吻合安全有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our experience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complex choledochal cysts (type Ⅳ-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65 children of choledochal cyst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choledochal cyst res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from 2002 to 2009 in our institute.Among those type Ⅳ-A cyst was found in 16 patients. Hepaticojejunostomy was performed using a Roux-en-Y jejunal loop after extrahepatic cyst excision and ductoplasty. Results Laparoscopic procedures were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16 patients with type Ⅳ-A cysts. The stenotic segment was splited or excised and a wide hepaticojejunostomy was completed at the porta hepatis in 8 patients with a stricture extending to the level of common hepatic duct. The constrictive confluence of the bilateral hepatic duct was incised and the bi-ductal cystojejunostomy was achieved at the bifurcation in 4 cases. A septum was found at the orifice of right hepatic duct and was excised through the hilar stoma in 2 cases. A downstream stricture of the left hepatic duct was incised from the hilum to the dilated segment along the lateral wall in 2 patients, so that a long intrahepatic cystojejunostomy was completed in an oblique cours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developed in 2 cases including temporary bile leakage in one case and anastomotic stricture in another. The intrahepatic cysts were remarkably reduced in size during the follow-up. Conclusions With the magnified laparoscopic view, the radical resection of extrahepatic cyst and correction of the intrahepatic bile ductal stenosis can be easily performed. Laparoscopic hepaticojejunostomy and/or intrahepatic cystojejunostomy is effective and safe for children with type Ⅳ-A choledochal cysts.  相似文献   
54.
研究背景 在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中,回输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对目标肿瘤的杀伤效率不仅和效应细胞的数量、免疫表型和肿瘤特异性有关,而且还与它在体内的效应时间、迁移和分布有关。因此,示踪和探讨CTL在体内的存留、迁移和分布规律对改善肿瘤免疫治疗十分重要。 方法 首先利用CCK-8实验检测CTL的增殖,确立CFSE染色的最佳浓度。然后体外观察比较CTL和CFSE染色的黑色素瘤抗原特异性CTL(CFSE-CTL)对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效率。同时,CFSE-CTL通过鼠尾静脉回输C57BL/6体内,通过监测每克脏器组织内的CTL荧光强度(%FI/g)和计算肿瘤组织%FI/g与其它正常组织%FI/g的比值(T/NT)来分析它们在体内存留时间、迁移和分布情况。 结果 通过CCK-8检测,由于对CTL增殖产生最小的细胞毒性和良好的染色效果,5μM 的CFSE染色终浓度被确定为最佳的染色浓度。CTL和CFSE-CTL 对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效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200, P=0.849),同时它们与肿瘤细胞免疫作用过程中产生的上清液中的IL-2 (t=1.140, P=0.318) 和IFN-γ (t=1.531, P=0.201)的浓度间也无显著性差异。CTL回输后在体内的分布迁移遵从时间规律。他们首先归巢到肿瘤细胞,主要在免疫效应细胞回输后的6h到3d的时间内发挥对目标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且这种杀伤效用可以被跟踪到三周之久。而且,肝、肾和脾脏中的较为丰富的分布可能与它们丰富的血流供应或作为免疫器官的特性有关。 结论 CCK-8检测可以作为确立不同细胞CFSE染色最佳浓度的新手段之一。由于较好的稳定性、示踪时间长、细胞毒性小,CFSE染色对示踪过继回输的CTL的体内存留、迁移和分布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小儿高位肛门闭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高位肛门闭锁患儿共6例,其中2例合并直肠尿道瘘,1例合并一穴肛畸形。术中在腹腔镜下游离直肠,结扎离断直肠尿道瘘(阴道瘘)。找到耻骨直肠肌收缩中心并加以扩张,将直肠盲端自此隧道中拖出与会阴部皮肤缝合。3例并发球形结肠患儿,在腹外切除病变结肠,将近端结肠自耻骨直肠肌中心拖出行括约肌成形术。结果本组6例的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操作时间70~110 min(平均82 min),出血量10~20ml(平均14.5ml)。1例行臀大肌瓣转移外括约肌成形术,术后发生感染,改行横结肠单口造瘘术。本组无尿道瘘(阴道瘘)、憩室及切口感染的发生。术后随访6例3个月~3年,肛门无狭窄,大便控制良好。结论腹腔镜辅助便于处理直肠尿道瘘(阴道瘘),可准确辨认耻骨直肠肌收缩中心,减少了术后大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小儿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共收治55例小儿肠造瘘病例,现将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造口术联合Forley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小儿瘢痕性食管狭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自2006年7月至2014年2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瘢痕性食管狭窄患儿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39.27±29.32)个月.均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造口术,术后第7天利用简易Forley尿管球囊进行狭窄食管扩张.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回院复查,食管钡餐检查,测量对比术后食管扩张不同时间段狭窄段食管直径变化.结果 所有1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叭±5.02)min,出血量(15.91±4.37)ml,术后住院(8.18±0.98)d.术后第7天开始扩张食管,操作顺利.扩张1个月后,4例可进少量固体食物;3个月时,9例可进普通饮食;6个月时,患儿几乎全部恢复正常饮食.术后1~3个月期间食管扩张效果最明显,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均有显著型差异(F=13.407,P=0.000<0.01).术后造瘘口周围皮炎或湿疹8例,造瘘口脱垂1例,扩张后食管黏膜出血2例,无造瘘口回缩、食管破裂穿孔、导丝或尿管断裂、腹膜炎等发生.结论 腹腔镜胃造口术联合Forley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小儿瘢痕性食管狭窄,损伤轻、出血少、恢复快,采用器械简单,操作方法简易,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 评价腹腔镜治疗小儿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2003年5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腹腔镜辅助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9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男3例,女6例,年龄6~13岁.采用4个Trocar,腹腔镜下松解Treitz韧带,扩大脐部切口,将空肠提出离断后完成近端与远端空肠吻合;回纳空肠,将预留空肠袢在横结肠后与十二指肠扩张段腹腔镜下行Roux-en-Y吻合.结果 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3.5 h,出血量(15.2±3.0))ml.术后随访5个月~6年无症状,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腹腔镜辅助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60.
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业已公认为治疗小儿脾相关血液病的金标准[1].LS的核心是处理脾蒂血管,国内外LS常规采用切割闭合器(Endo-GIA)离断脾蒂血管,但该法价格昂贵且体内残留异物同时可出现并发症.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遵循传统手术方法、采用丝线内结扎法处理脾蒂血管完成LS取得良好效果并与同期Endo-GIA离断脾蒂的患儿进行比较,旨在评估丝线内结扎法LS的安全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