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常见类型,发病人数呈日渐增多趋势。充分认识STC的危害性、了解其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是开展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临床工作中要做好小儿ST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患儿的不同病因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利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难治性STC已成为多数外科医生的首选。本文结合作者对小儿STC的临床诊治经验,就STC的规范化诊治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凝血酶敏感蛋白-1 (thrombospondin-1,TS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在普萘洛尔对血管瘤内皮细胞抑制机制中的作用,完善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机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 手术获取增生期血管瘤标本,孵育消化制成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31阳性血管瘤内皮细胞传代培养.加入不同浓度普萘洛尔(0、25、50、100、150、200、250μmol/L)溶液,培养24 h、48 h及72 h后,分别加入CCK-8培养液和BrdU标记液,酶标仪检测450nm处吸光度判定细胞活性和增殖情况;Westem blot检测普萘洛尔干预前后TSP-1及NF-κB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细胞荧光双标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预前后TSP-1和NF-κB通路激活失活情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流式细胞仪分选CD31阳性细胞率达98.0%.加入普萘洛尔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活性和增殖状态受抑越明显.普萘洛尔浓度达100~150μmol/L时,细胞活性和增殖开始明显受抑,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72 h时为著;TSP-1及其受体CD36表达量随着普萘洛尔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多,而NF-κ Bp65及p-IκBα、p-IKKβ表达量开始逐渐减少(P<0.05).两个通路存在负向调控,TSP-1逐渐激活时,NF-κBp65逐渐失活.结论 普萘洛尔可能通过促进TSP-1诱导的血管生成抑制和/或阻断NF-κB介导的促血管生成来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两个通路存在负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3.
腹腔镜经脐及肛门自然腔道巨结肠根治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联合经肛门直肠内拖出结肠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及其类缘性疾病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11月,对15例常见型和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及其类缘病患儿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监视下联合经肛门直肠肌鞘入路游离左半结肠或全部结肠,然后拖出在体外完成直肠乙状结肠或次全结肠切除术.结果 全部患儿...  相似文献   
44.
我院于2000年3月至2001年11月间,收治胃重复畸形患儿2例。术前均误诊为其他疾病,经多次手术方证实为胃重复畸形并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的作用,确立其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S)应用解剖中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需要脾切除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CDFI组和非CDFI组,各15例.CDFI组术前利用CDFI探测脾蒂血管解剖类型,脾血管走行与胰腺的关系,并测定脾脏长、短径和厚度,有无副脾及是否合并肝胆疾病.非CDFI组不行脾脏血管分布的术前超声检查.LS术中采用电视录像记录以上各指标,与CDFI所记录的各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其符合程度.比较两组LS手术效果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 CDFI与术中录像所记录各指标基本符合,差异无显著性(P>0.05);CDFI组较非CDFI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P<0.05).结论 CDFI可以于术前明确脾脏的各项应用解剖指标,从而增加了LS手术的安全性,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行单孔腹腔镜辅助经皮穿刺腹膜外结扎关闭内环135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自制单钩疝针(单钩疝针组)63例和采用改良双钩疝针(双钩疝针组)72例.对比两种术式的操作要领、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双钩疝针组较单钩疝针组的手术时间在单侧疝[(13.21±3.86) min vs(17.92±4.37) min]和双侧疝[17.18±4.69)min vs(25.36±7.38)min]均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所有病儿均于术后1~3 d恢复正常饮食和活动出院,术后住院时间(2.14±0.67)d和(2.22±0.68)d,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钩疝针组未有出现并发症或早期复发,单钩疝针组术后出现1例复发和1例皮下线结反应.结论 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不用辅助操作戳孔,经腹壁穿刺导入和牵出结扎线可保持在同一路径,不遗留腹膜缝隙及牵涉皮下组织,能够确保腹膜外间隙紧密结扎疝缺损.  相似文献   
47.
小儿免钉合器腹腔镜胃空肠缝合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空肠缝合吻合手术的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5月~9月,对3例小儿胃流出道梗阻病儿进行腹腔镜下胃空肠缝合吻合术,2例幽门狭窄继发于消化性溃疡同时行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将一段空肠经结肠前上提靠近胃窦部,先浆肌层连续缝合胃空肠固定在一起,超声刀切开胃壁和毗邻空肠,分别连续全层缝合胃空肠侧壁,再间断浆肌层缝合加固。结果3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胃空肠缝合吻合,手术时间分别为135、150、180min,3例术后住院时间均为6d。无并发症发生。各随访8、10和12个月饮食正常,营养状况良好。结论腹腔镜胃空肠缝合吻合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创伤小,恢复快且美观。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5-2007年间脾切除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CDFI组和非CDFI组,每组各15例.CDFI组术前利用CDFI探测脾蒂血管解剖类型,脾血管走行与胰腺关系,并测定脾脏长径、短径和厚度,是否有副脾,以及是否合并肝胆疾患.非CDFI组不行脾脏血管分布的术前超声检查.LS术中采用电视录像记录以上各项指标,与CDFI所记录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其符合程度(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LS手术效果的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 术前CDFI与术中录像所记录各项指标基本符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29;0.682;0.424;0.159;0.556,P>0.05);CDFI组较非CDFI组手术时间短(t=2.413,P<0.05)、出血量少(t=2.557,P<0.05).结论 CDFI可于术前明确脾脏的各项应用解剖指标,增加LS手术的安全性,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9.
腹腔镜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腹腔镜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根治手术的效果并探讨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2002年6月至2009年12月间65例腹腔镜胆管扩张症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64例腹腔镜下顺利根治切除扩张胆总管,21例肝门胆管狭窄同时切开成形术;1例胰腺内胆总管远端囊肿因累及胰腺和十二指肠而中转开腹手术.术中或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5例,包括1例门静脉损伤、2例暂时性胆漏、1例胆支空肠袢扭转和1例应激性溃疡.随访3个月~7.5年,1例Ⅳ型复合型囊肿发生肝门吻合口狭窄.本组没有死亡率.结论 ①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与开放手术相当,可在小儿安全实施并可取得满意效果;②为减少手术并发症应根治切除囊肿,对于常见Ⅰ型囊肿可保留肝管便于吻合,对于Ⅳ型病变应切开狭窄肝管、扩大开口斜行吻合.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凋亡在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及其同源病(Hirschsprung's allied disease,HAD)结肠肌层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们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15例HD和13例HAD,切取HD痉挛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和HAD近端与远端全层肠壁作检验组。另选取10例正常儿结肠标本作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不同病变肠管肌层中ICCs分布密度以及caspase-3、bcl-2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病变肠管肌层中ICCs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结肠肌层中ICCs分布密度(个/视野)在HD组痉挛段(5.8±1.1)、移行段(10.0±1.8)及扩张段(13.1±2.1)和HAD组近端(16.5±2.4)与远端肠段(8.6±1.6),除HAD组近端与对照组(17.8±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各组中caspase-3阳性ICCs表达率分别为(77.6±13.8)%、(53.6±10.2)%、(31.9±8.0)%、(23.6±6.8)%、(57.2±1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4.3)%(P0.05);同时各组中bcl-2阳性ICCs表达率分别为(18.3±9.3)%、(31.5±7.3)%、(42.3±7.9)%、(48.7±6.5)%、(38.5±6.7)%,与对照组的(60.3±5.4)%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ICCs分布密度与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r=-0.915,P0.01)、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r=0.754,P0.01)。电镜观察HD组、HAD组病变肠管均发现ICCs凋亡样改变。结论 HD、HAD病变结肠肌层ICCs分布密度及caspase-3、bcl-2表达异常,表明ICCs细胞凋亡可能在HD、HAD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