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8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以颈腰痛首发的带状疱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资料[例1] 男,56岁。因高处坠落致枕颈部酸痛10小时入院。当时无肢体麻木及活动受限。入院后予枕领带牵引治疗,第3天出现右上肢持续性放射痛及麻木,无肢体活动受限。查体:枕颈部软组织广泛轻压痛,右上肢桡侧皮肤触痛觉稍减弱,各肌群肌力正常,双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三种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彻底清创后分别予普通钢板螺钉、矩形钉、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随访 5~ 72个月 ,术后深部感染 :普通钢板螺钉组 8. 2 %、双矩形钉组 5 . 3%、交锁髓内钉组 3. 2 % ;内固定失效率 :普通钢板螺钉组 19. 1%、双矩形钉组 14. 5 %、交锁髓内钉组 3. 2 % ;术后患肢关节活动优良率 :普通钢板螺钉组 86 . 4%、双矩形钉组 93. 4%、交锁髓内钉组 10 0 %。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远期疗效满意 ,双矩形钉次之 ,普通钢板螺钉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彩超对四肢金属异物的定位,探讨其在异物取出中的作用。方法对200例四肢金属异物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再分为块状(A1/B1)、针状(A2/B2)和颗粒状(A3/B3)三个亚组,术前均行X线片检查,实验组术前行彩超精确定位,初次取异物失败后,使用术中彩超或X线定位;对照组直接行手术异物取出术,初次取异物失败后,使用术中X线定位。根据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和取出成功率,以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评价两种方法。结果 A1与B1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和取出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2与B2、A3与B3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取出成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超精确定位后能明显提高取出针状及颗粒状较小金属异物,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创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与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41例(A组),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23例(B组)。结果 A、B组在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5个月Harri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少于A组。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比DHS更有优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病例】 男,19岁。因反复于5公里越野集训后出现右膝部酸痛3个月入院。症状经休息可缓解,活动则加剧。查体:右下肢轻度跛行步态,右股四头肌萎缩;膝上18cm大腿周径:右3 4cm ,左3 6cm ;皮肤触痛觉无异常,双下肢无短缩及膝内外翻畸形,膝关节前后抽屉试验及内外翻试验阴性,右股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胫骨交锁髓内钉闭合穿钉法与开放穿钉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分别以闭合复位穿胫骨交锁髓内钉及开放复位穿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结果:随访5—3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闭合穿钉组45min、开放穿钉组55min;术后骨折复位优秀率:闭合穿钉组:100%、开放穿钉组90%;深、浅部感染率:闭合穿钉组11.8%、开放穿钉组15.7%:术后骨折延期愈合或不连率:闭合穿钉组:0%、开放穿钉组7.8%;术后患肢关节活动优秀率:闭合穿钉组100%、开放穿钉组80.4%。结论:胫腓骨骨折闭合穿钉法较开放穿钉法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预后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分别采用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法(A组,22例)、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法(B组,36例)、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法(C组,37例)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95例,其中男56例,女39例;年龄19~57岁,平均36.3岁。左侧50例,右侧45例。按Schatzker分型:Ⅴ型51例,Ⅵ型44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伤口深浅部感染、切口坏死、切口愈合不良、骨折塌陷、内固定松动、断裂失效等)、骨折愈合情况(连续骨痂形成时间)及术后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关节面再塌陷发生率及内固定失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术后1年Merchant评分: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组与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组在日常活动功能、步态、活动范围及总分方面均明显优于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P<0.05)。下肢功能评定结果: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优10例,良5例,可4例,差3例;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组:优21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组,优23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法术中出血量最少,但无法满意显露骨折断端与关节面,无法提供坚强的固定效果,远期疗效差;对于累及双髁及移位明显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仍建议行双切口或膝前单切口双钢板法治疗,有利于关节面的复位及骨折的坚强固定、早期锻炼。  相似文献   
18.
三种内固定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中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开放性胫腌骨骨折三种内固定的疗效。方法:开放性胫腌骨骨折,彻底清创后分别予普通钢板螺钉,矩形钉,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随访5-72个月,术后深部感染,普通钢板螺钉组8.2%,双矩形钉组5.3%,交锁髓内钉组3.2%,内固定失效率;普通钢板螺钉组19.1%,双矩形钉组14.5%,交锁髓内钉组3.2%,术后患肢关节活动优良率;普通钢板螺钉组86.4%,双矩形钉组93.4%,交锁髓内钉组100%,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远期疗效满意,双矩形钉次之,普通钢板螺钉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2种穿钉方法在经皮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5-01分别采用股骨颈首钉定位法与传统股骨颈穿钉法并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穿钉失败次数、术后皮肤切割疼痛及浅表感染例次、术后内固定失效例次、髋关节内翻畸形例次、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获得随访平均31.2(12~96)个月,对照组获得随访平均27.8(12~96)个月。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穿钉失败次数、术后皮肤切割疼痛及浅表感染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内固定失效率及髋关节内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断裂,骨折均获骨性愈合。结论与传统组合式外固定架术相比,股骨头颈首钉定位法并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安全、高效,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反复透视、减少医护人员放射线损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外固定钢钉切割皮肤引起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儿童及青少年前臂隐匿性青枝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前臂急性外伤的青少年患者同时行普通X线片与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结果 经普通X线片发现19例23处骨折,同期行前臂MDCT检查,明确25例35处骨折.与普通X线片相比,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对隐匿性青枝骨折阳性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