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59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2020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所发表的《甲状腺髓样癌诊疗指南》对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的术后管理提供了细致的管理意见。根据指南推荐,术后应根据临床和病理特点评估肿瘤复发风险,并通过检测降钙素、癌胚抗原以监测病情变化。指南认可了降钙素原在MTC术后随访中的价值,也推荐必要时可进行18F-FDG PET和18F-DOPA PET检查。这为MTC的术后管理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指导意见,本文将对该指南的术后随访部分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癌的微创治疗现状仍颇具争议。欧洲甲状腺学会/欧洲心血管介入放射学会于2021年发布了《甲状腺癌微创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其纳入了甲状腺癌微创治疗的新近研究结果, 界定了甲状腺癌微创治疗及综合治疗的适应证, 并对原发性甲状腺癌、复发性甲状腺癌及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的微创治疗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指南共有18条推荐条款, 涵盖了微创治疗的指征评估、治疗模式的选择、微创治疗的利弊与随访监测等方面, 为甲状腺癌的微创治疗提供了更为合理及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GCs)、利妥昔单抗(RTX)以及GCs联合RTX治疗中重度活动性Graves眼病(GO)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GO患者42例, 分为GCs组(18例)、RTX组(7例)、联合组(17例)。GCs组, 予甲泼尼龙500 mg静滴, 每周1次×6周;随后250 mg静滴, 每周1次×6周。RTX组, 予RTX 100 mg静滴, 每2周1次, 共2次。联合组, 即上述RTX联合甲泼尼龙脉冲治疗。治疗后12周、24周, 评估各组患者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和NOSPECS分级;比较促甲状腺受体抗体转归情况;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GCs组、RTX组、联合组CAS评分下降2分及以上或评分小于3分的比例分别为88.9%、85.7%、100.0%, 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治疗后24周, 3组患者CAS评分、NOSPECS分级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CA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GCs组(-3.12±1.02对-2.39±1.02, P=0.036)及RTX组(-3.12±...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通过与经典治疗组比较,观察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结合经典疗法对HP阳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2年HP阳性ITP患者53例,分组进行抗HP+经典ITP治疗及仅予经典ITP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8周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具显著差异性,治疗后4周起抗HP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经典治疗组,且维持时间较长.结论:抗HP治疗可使HP阳性ITP患者的血小板升高并长时间维持在相对较高值,抗HP治疗可能成为TTP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抗VEGF单克隆抗体偶联5-FU纳米微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了提高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的抗癌活性,采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与 5-FU 聚乳酸纳米微粒交联结合制备具有靶向功能的免疫纳米微粒。 方法: 采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与已制备的 5-FU 聚乳酸纳米微粒(5-FU-NPs)以化学键偶联连接的方法制备具有靶向功能的5-FU免疫纳米微粒(5-FU-Ab-NPs),考察其形貌、粒径分布、体外释放和免疫活性等性能。结果: 5-FU-Ab-NPs仍呈规则球形,粒径约为(202±23)nm,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5-FU-Ab-NPs与5-FU-NPs具有相似缓释特性,免疫学检测和电镜检视显示偶联后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免疫活性保持原活性的80%以上。结论: 5-FU-Ab-NPs保持原5-FU-NPs缓释药物的特点,具有双重活性功能,即免疫导向和缓释药物,有利于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高效的siRNA纳米载体靶向SGC-7901胃癌细胞,并下调胃癌表达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方法:检测叶酸(FA)-PEG-SS-PEI-SPION纳米载体与siRNA复合后的粒径、电位等表征;体外实验检验siRNA的结合能力、复合物细胞毒性、细胞摄入能力及转染效率;磁共振(MR)成像检测示踪能力;检验胃癌细胞PD-L1下调效应及共培养T细胞的细胞因子水平。结果:N/P比值为10时,FA-PEG-SS-PEI-SPION完全复合siRNA,形成电位为(9.14±0.80)m V、粒径为(116.7±2.5)nm的多聚复合物。靶向组的转染率为(95.06±0.44)%,与非靶向组的(93.87±1.05)%相当;平均荧光强度为1 892.67±81.51,高于非靶向组的1 324.33±186.58(P0.05)。普鲁士蓝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证实了复合物的细胞摄入。体外MR成像验证了聚合物的MR造影成像能力。靶向组PD-L1的mRNA最低相对表达量为9.07%±0.79%,Western blot显示PD-L1的表达显著降低。共培养实验显示IFN-γ和TNF-α的分泌水平增加,IL-10的分泌水平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了FA-PEG-SS-PEI-SPION纳米载体,并证明了其体外靶向细胞及载siRNA下调PD-L1表达的能力和MR示踪的能力,是一种高效和安全的靶向治疗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南京地区孕妇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及亚型感染率,并探讨其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产科门诊建卡孕妇1557例,同时分别以2016年1月至6月健康体检人群85例、妇科门诊就诊的各类炎症疾病患者2062例为对照,比较各组人群HR-HPV及亚型感染率,以早产、胎膜早破两种常见不良妊娠为结局,探讨孕期HR-HPV感染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HR-HPV不同基因型感染之间孕妇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①妊娠组、疾病组及健康体检组HR-HPV感染率分别为12.91%、16.39%和11.76%,妊娠组HR-HPV感染率显著低于疾病组(P<0.05),与健康体检组之间无差异(P>0.05).妊娠组16、18亚型及其它12种HR-HPV亚型感染率分别为2.63%、0.64%和10.66%,18亚型及其它12种HR-HPV亚型感染率均显著低于疾病组(P<0.05),而16亚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HR-HPV感染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无HR-HPV感染孕妇(P<0.05).③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R-HPV感染是早产、胎膜早破两种常见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OR:3.323,95% CI:2.192~5.036,P<0.001),而年龄、孕产次对妊娠结局没有影响(P>0.05).④单一HR-HPV 16或18亚型、其它12种高危亚型及两种或两种以上高危亚型感染之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 孕期HR-HPV感染是早产、胎膜早破两种常见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子,因此做好孕前及妊娠期HR-HPV筛查和积极干预,有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为肌样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向肌样细胞分化前后骨骼肌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方法:体外分离成年SD大鼠骨髓干细胞,培养增殖,用5-氮杂胞苷诱导分化,RT-PCR检测分化前和分化后1 d、2 d、5 d和7 d骨骼肌特异性转录因子生肌决定因子MyoD、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RF4以及肌肉特异性肌酸磷酸激酶MCK的表达 。结果:MyoD在诱导前后均有表达,在诱导后1 d表达显著上调(P<0.05);myogenin、MRF4和MCK在诱导前无表达,诱导后2 d开始出现myogenin和MRF4的表达,诱导后7 d开始出现MCK的表达。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能表达一定水平的骨骼肌细胞的分化调控基因MyoD,它向肌样细胞的分化可能与MyoD、myogenin和MRF4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