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诊断肺癌的准确度,分析其证实偏倚校正后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临床客观而全面地认识PET/CT诊断的结果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用最大似然估计值法对PET/CT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校正.结果:传统有偏估计的灵敏度为94.21%(95%CI:90.89%~97.53%),校正证实偏倚后的灵敏度为87.07%(95%CI:81.36%~92.78%),两者95%可信区间有交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有偏估计的特异度为44.07%(95%CI:31.39%~56.73%),校正证实偏倚后的特异度为65.57%(95%CI:56.82%~74.31%),两者95%可信区间无交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实偏倚校正后的特异度高于校正前.结论:PET/CT诊断肺癌的灵敏度较高.证实偏倚的存在,影响对PET/CT诊断肺癌的准确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2.
胰肾联合移植后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胰肾联合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中应用的疗效.方法:1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在术后出现移植肾急性肾功能衰竭、移植胰急性胰腺炎、肺感染、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口出血、腹膜炎等并发症,在积极的抗排斥、抗感染、抑制胰酶、止血、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进行床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应用百特BM25机器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共治疗22 d.结果: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期间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迅速控制了肺水肿,维持了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稳定.经过22 d共计180 h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治疗,患者移植胰肾功能逐渐恢复,患者住院40 d痊愈出院.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胰肾联合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胰肾联合移植后良好的肾脏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对肾癌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临床诊断为肾癌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及CT平扫加增强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两者对肾癌的诊断价值.结果:50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的有41例,其余9例因18F-FDG PET/CT显像发现远处转移放弃手术.18F- FDG PET/CT检查敏感度80%;CT平扫加增强敏感度92%.9例转移病例中4例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两肺多发转移,2例伴有下腔静脉和肾静脉癌栓形成,1例骨转移合并肝转移,而CT平扫加增强仅发现1例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形成.结论:18F-FDG PET/CT对诊断原发性肾癌的敏感性不如CT,但对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诊断优于CT,对肾癌的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观察腹腔镜及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0年3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94例住院的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根据家属意愿分为腹腔镜组及开腹组,腹腔镜组59例,开腹组35例。分别于腹腔镜下或直接开腹手术行阑尾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优良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开腹组及腹腔镜组的总优良率分别为93.2%及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不易感染,有效缩减住院时间,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应用预防性末段回肠袢式造口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适应证。方法我院胃肠外科在1999年9月至2009年6月间对482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其中69例患者同时行预防性回肠袢式造口(A组),未行预防性造口者413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瘘总发生率为1.87%(9/482);A组与B组在年龄、TNM分期、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性别、高中低位直肠癌比、新辅助放化疗、吻合口血运偏差、肠道准备欠佳、双吻合器钉合欠佳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男性比例、低位直肠癌比例、行新辅助放化疗比例、吻合口血运偏差患者比例、肠道准备欠佳患者比例、双吻合器钉合欠佳患者比例较B组高。结论应用末段回肠袢式造口预防高危患者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44例术前评估临床分期为T3~4N0~2M0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术前实施4个周期的FOLFOX7方案化疗,第一阶段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开始放疗,放疗总剂量46 Gy,分次剂量1.8 Gy/d,每周5 d,约5周完成放疗;放疗结束后行第二阶段2个周期化疗,约在放疗结束后4~8周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结果最常见的化疗毒性反应为粒细胞下降(56.8%,25/44)和恶心呕吐(52.3%,23/44),主要的Ⅲ~Ⅳ度毒性是粒细胞下降(18.1%,8/44)及外周神经毒性(6.8%,3/44)。手术前测量肿瘤下缘的平均回缩距离为1.13 cm,无中转开腹,27例施行直肠前切除手术(AR)1,7例施行腹会阴切除手术(APR),保肛率61.4%(27/44),其中12例患者行预防性造瘘;手术时间(192.42±82.90)min,中位出血量100 mL,直肠远切缘的长度(3.46±1.16)cm,切除淋巴结数(8.53±4.24)个,腹部辅助切口的长度(5.42±0.55)cm,术后住院时间(10.45±5.14)d。术后病理结果显示:CR 7例,PR 29例,SD 6例,PD 2例;T降期率59.1%(26/44),N降期率60.0%(18/30),淋巴结转阴率50%(15/30)。新辅助放化疗的客观总有效率81.8%(36/44)。全组患者术后随访1~34个月,中位随访期为17个月,其中38例患者术后继续接受辅助化疗6个月,采用FOLFOX4方案。1例病理提示pCR患者术后12个月发现腹膜后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于术后18个月死亡。另1例病理提示SD患者术后未继续治疗,于术后12个月发现全身多处转移而死亡。余患者未见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用于中下段直肠癌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放化疗可缩小肿瘤、促使区域淋巴结转阴,提高切除率和保肛率;腹腔镜手术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7.
胰肾联合移植已经成为治疗I型糖尿病合并尿毒症的首选方法。胰液外分泌的处理一直是胰腺移植的难点所在,我院于2006年1月采用改良胰液空肠引流术式为1例患者成功施行胰肾联合移植。目前患者/移植物存活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外科技术在结直肠肿瘤手术的应用。 方法  1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 11月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结直肠肿瘤 2 8例。年龄 (33~ 89)岁 ,平均 6 5 .4岁。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 3例 ,降结肠腺瘤切除术 1例 ,乙状结肠直肠前切除 2 1例 ,腹会阴联合手术 3例。 结果 中转开腹手术 5例 ,无手术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发生。腹腔镜手术 2 3例 ,手术时间 (15 0~ 30 0 )分钟 ,平均 178分钟 ,术中出血 30ml~ 10 0 0ml,平均 135ml。 5例中转手术原因 :Ducks分期C期 3例 ,D期 1例 ,另 1例因全宫手术粘连、解剖不清。 2 2例恶性肿瘤随访 5~ 2 0月 ,仅一例低位直肠癌术后 12个月盆腔局部复发。trocar穿刺部位及小切口部位无肿瘤复发。 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肿瘤手术损伤小 ,恢复快 ,胃肠干扰少 ,在达到肿瘤根治的前提下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正确运用腹腔镜技术就能完成此类手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对经CT或MRI诊断为垂体腺瘤的67例患者采用在神经内窥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护士予以积极配合。结果67例垂体腺瘤中,肿瘤全切61例,次全切5例,大部分切除1例;无死亡病例,无视神经损伤。随访5个月至3年,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手术室护士全面了解手术过程,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物品准备,熟练正确使用显微器械和腔镜器械,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与医生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0.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结清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经腹腔镜行乙状结肠、直肠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和方法。方法从1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8月对肿瘤未侵出浆膜层的 45例结直肠癌病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肿瘤根治术 ,同时对肿瘤未侵出浆膜层的 192例结直肠癌病例行开腹肿瘤根治术。术中均进行D3 式淋巴结清扫。对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进行统计。结果腹腔镜组 45例中第一站淋巴结转移率为 2 2 .2 2 %,转移度为 7.38%;第二站淋巴结转移率为 8.89%,转移度为2 .46 %;第三站淋巴结转移率为 2 .2 2 %,转移度为 0 .41%。开腹手术组 192例中第一站淋巴结转移率为 2 5 .5 2 %,转移度为 8.82 %;第二站淋巴结转移率为 7.81%,转移度为 2 .5 5 %;第三站淋巴结转移率为 3.13%,转移度为1.15 %。两组各站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分别行 χ2 检验 ,结果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两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结果基本相同 ,腹腔镜手术有操作空间大、视野开阔、操作准确、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 ,亦有病例选择局限、个别部位淋巴结清扫困难、耗时长等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