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方法很多,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创伤大,住院时间长,术后恢复慢等缺点.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以及光学和医疗器械等学科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微创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领域.显微镜与开窗手术相结合,具有微创技术的优势,其适应证也相对较宽.我科2003年11月~2004年6月采用德国的显微镜,配用MED手术操作器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效果,评价其手术耐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年龄大于70岁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前伴发内科疾病、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及其处理,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对17例获得随访3~23个月随访的患者术前和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术后出现的全身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局部有脑脊液漏和伤口延迟愈合。17例患者随访时的平均改善率为66.7%,手术疗效不佳的患者占11.7%。结论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严格控制伴发疾病,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背侧入路2.4 mm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背侧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背侧入路2.4 mm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0例桡骨远端C3型背侧粉碎性骨折,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0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骨折均愈合。采用Stewart et al改良的Sarmiento评分评价:优10例,良8例,一般2例。腕关节功能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价:优8例,良10例,一般2例。结论经背侧入路使用2.4 mm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背侧粉碎性骨折,减少了复位丢失与内固定松动,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下腰椎爆裂性骨折中应用单一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重建椎体前中柱的有效性.方法 2009年1月~2011 年6月,采用单一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19例.分别评价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指标变化,及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19例患者平均随访15.6 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功能损伤及内固定器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8例患者证实椎间融合,19例患者术前平均伤椎高度为正常椎体高度的(40.62±12.32)%,术后恢复至(96.52±10.62)%,末次随访时为(95.43%9.54)%.腰椎前凸角术前32.2°±5.1°,术后38.4°±5.2°,末次随访时为38.4°±7.2°.末次随访时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 下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能完成短节段三柱固定,同时修复了前柱及矫正脊柱后凸,取得满意的骨性融合率.  相似文献   
15.
股骨远端骨折包括股骨内、外髁骨折与股骨髁上骨折 ,属严重损伤 ,处理较为困难 ,其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膝关节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发生率高。我们从 2 0 0 1年以来应用动力髁螺钉(dynamiccondylescrewDCS)治疗 1 6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 1 病例资料 :本组 1 6例中男 1 0例 ,女 6例。年龄 2 9~ 5 3岁。致伤因素 :交通事故伤 1 2例 ,高处堕落 2例 ,跌伤 1例 ,重物压伤 1例。骨折类型 :按AO/ASIF股骨远端骨折分类法 :A1 2例 ,A2 1例 ,A31例 ,C1 4例 ,C2 6例 ,C32例。1 2 手术方法 :侧卧位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9-01—2011-09对20例三踝关节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显露,采用拇长屈肌-腓骨长短肌腱同一间隙处理后踝与外踝骨折,最后作内踝前缘纵形切口复位内踝并以半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结果除1例切口延迟愈合外,其他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本组均获随访12~20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无畸形愈合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采用AOFA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优11例,良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75.0%。结论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为三踝关节骨折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可在同一体位直视下完成骨折复位固定,是值得选择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自 1999年 11月~ 2 0 0 1年 11月应用腰椎间盘镜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12例 ,其中 34例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12例 ,312个间隙 ,其中男 198例 ,女 114例 ,年龄 18~ 6 7岁 ,平均 4 2 3岁。病史 1个月~ 5年 ,平均 10 4个月。 312个间隙中 ,L4、52 10例、L5S110 2例 ,全部病例为单侧型。有腰痛或伴一侧下肢放射痛。伴马尾神经综合征 1例 ,均经临床 ,X线片、CT或MRI影像学明确诊断。术前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1 2 手术方法 俯卧于脊柱托架 ,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间隙后 …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甲亢合并肝损害30例的诊治体会。30例系甲亢误诊为病毒性肝炎入院。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4~50岁,平均年龄24.5岁。均有不同程度乏力,食欲改变,消瘦及显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34.2-513μmol/L,转氨酶ALT,ASF均升高。HBVm阳性24例。基础代谢率及FT3、FT4,甲状腺吸碘率均增高。30例确诊后均采用丙基硫氧嘧啶冶疗,部分联用心得安。同时予以综合护肝治疗。除4例转院或自动出院外,26例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功恢复正常出院。平均住院43.4d。体会:甲亢合并肝损害病例并不少见,尤合并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或伴显性黄疸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尤要警惕甲亢的不典型表现,凡有甲亢表现的“肝炎”病例尽快行甲亢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确诊后应在护肝的基础上果敢给予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副作用小,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内外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C3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微创内外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C3型股骨远端骨折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及末次随访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110~150分钟,平均125分钟;术中出血量400~600ml,平均480ml。术后伤口无感染、皮肤坏死发生,均Ⅰ期愈合。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个月。X线显示平均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无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事件发生。22例患者达到骨折解剖复位。患者末次随访时,2例开放性骨缺损患者关节僵硬(0~50°),其他患者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2~120°。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优9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0%。结论采用微创内外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3型骨折,能较好的暴露骨折,达到骨折内固定的坚强固定,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微创操作减少了软组织并发症,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过术前测量,应用一种简单、可靠的术中方法恢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方法45例单侧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术前测量,在术中参考股骨局部解剖标志及测量与股骨柄球头的距离以恢复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结果术前患侧外展偏心距为健侧外展偏心距的85%~100%,平均94%。术后患侧外展偏心距为健侧外展偏心距的85%-110%,平均95%。双下肢长度差异〈5mm定义为双下肢等长。术前40例患者双下肢不等长,均为患肢缩短,距离差异为-5--30mm,平均-8mm。术后40例双下肢长度差异〈5mm,4例双下肢长度差异5~10mm,1例〉10mm,89%的患者术后双下肢等长。结论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这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恢复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并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器械、切口暴露和术中X线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