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少见的急腹症,绝大多数靠剖腹探查才得以明确诊断,症状重,误诊率达90%~95%,死亡率为32%。我院于2004年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GCG对雨蛙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各组又分为造模后8、12、24h(各6只).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雨蛙素(50 μg/kg),7次,建立小鼠AP型.治疗组在造模后1、3、6h腹腔注射EGCG(25 mg/kg).造模成功后8、12、24 h处死小鼠,切取胰腺,测定血清中AMY、TNF-α、IL-6、MDA的含量,测定胰腺组织NF-κB水平及胰腺组织学观察及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小鼠血清淀粉酶、IL-6、TNF-α、MDA、胰腺组织NF-κB表达、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的结果,模型组相应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组应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相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EGCG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下调TNF-a、IL6表达和提高对氧自由基清除,从而减轻实验室小鼠胰腺炎胰腺组织损伤及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正>胆囊穿孔是临床上较为危重且少见的一种疾病,Niemeier胆囊穿孔[1]分为以下三型:Ⅰ型为急性胆囊穿孔,胆汁外渗至腹腔,造成弥漫性腹膜炎;Ⅱ型为亚急性胆囊穿孔,形成胆囊周围脓肿,表现为局部腹膜刺激症;Ⅲ型为慢性胆囊穿孔,长时间的炎症,造成胆囊与周围脏器之间形成内漏。胆囊穿孔致肝脓肿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及漏诊[2],其治疗尚无规范可循。现将本院收治3例Ⅱ型胆囊穿孔致肝脓肿并文献回顾报告如下,以期提高收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血清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白介素-6(interfilon-6,IL-6)的含量及胰腺病理学改变,探讨西维来司钠对大鼠SAP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备大鼠SAP模型;药物治疗组静脉输入西维来司钠,切取胰腺组织行病理学评分,测定血清中NE、IL-6及淀粉酶的含量.结果:牛黄胆酸钠胰胆管注射可以制作典型的急性胰腺炎模型,其血清淀粉酶升高、胰腺病理损伤符合急性胰腺炎表现.西维来司钠治疗组血清淀粉酶值及NE、IL-6含量较模型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3h:5636.22±713.57 vs 5835.75±681.52,16.99±3.28 vs 22.93±4.74,181.86±36.56 vs 281.82±30.79;6h:5743.44±624.93 vs 6253.66±533.99,23.63±4.47 vs 31.81±4.69,184.15±28.56 vs 319.39±21.73;12h:7098.93±698....  相似文献   
15.
肝切除手术是治疗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疗效。肝切除术后全身炎症反应是导致肝切除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可极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术后顺利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精准肝切除技术在减轻术后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笔者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就精准肝切除术在减轻肝切除术后炎症方面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41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脾腔静脉分流手术,认为脾腔分流术不受单侧肾功能及肾血管畸形影响,腔静脉术野较浅,比脾肾静脉分流操作方便,手术成功率高,分流量较脾肾静脉吻合大,减压效果也较脾肾静脉分流好。本组脾腔静脉分流术后4~5年生存率为73.8%,不低于同类手术,至少不低于脾肾静脉分流术。92.6%恢复了全日工作及轻工作,再出血率为6.5%,明显低于国内报道的脾肾静脉分流术及门腔静脉分流术。  相似文献   
17.
定量检测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端粒酶 活性高低与肿瘤恶性程度关系。方法:用TRAR-ELISA方法,对肿瘤组织端粒酶 活性进行定量检测。结果:端粒酶 阳性率分别为:胶质瘤星形Ⅱ级40.0%,Ⅲ和Ⅳ级100.0%,肠癌84.6%,食管癌90.0%。结论:端粒酶活性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是诊断恶性肿瘤、判断愈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小儿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比较少见。1989年~1999年,我院收治小儿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5例。均行手术治疗。一次吻合成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3例,女2例,年龄2岁~7岁,平均4岁。均为主支气管完全断裂,右侧3例,左侧2例。3例急诊手术(伤后24小时内手术),2例晚期手术(分别于伤后2周、2个月手术)。5例患儿伤后均有张力性气胸,面、颈、胸、腹部广泛皮下气肿。咯血或痰中带血丝。均有上胸部多发性肋骨骨折。X线胸片示:肺压缩和纵隔气肿。3例急诊手术的患儿,X线有典型“肺脱垂症”。晚期手术2例…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1岁,体检发现腹膜后占位病变2 d就诊.腹部无阳性体征.CT示腹膜后肿物(图1),血清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CA125均为阴性,肝功能未见异常.于2007年1月26日行手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腹膜后胰头、下腔静脉和右肾之间,完整切除.病理:(腹膜后)神经内分泌癌(图2).术后半年复查,CT见小网膜囊内占位病变(图3),考虑神经内分泌癌转移,再次手术发现肿物位于胃小弯网膜囊内,单发、孤立结节,未侵及胃壁组织,行肿物单纯切除.  相似文献   
20.
扰质粒Ⅰ、Ⅱ、Ⅲ组细胞端粒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1);转染48 h后,各干扰质粒的抑制率依次为49%、79%、53%.干扰质粒转染ECA109细胞中hTERTmRNA的表达较对照质粒转染ECA109细胞中hTERT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仅为对照组的55.4 %.结论 成功构建载体介导的hTERT靶向RNA干扰重组体,能有效抑制ECA109细胞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