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7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肝功能异常可由多种疾病引起,目前对肝功能异常的研究正逐渐深入,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难以确定病因,肝穿刺结果有时也不能作出明确的诊断,这就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困难.本文就我院1996年至2005年肝穿刺结果为非特异性炎症的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选出光镜下病理改变与其类似的慢性乙型肝炎G1S0期病例,将其生化检查结果与上述病例进行比较,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参与下的肝功能损伤指标是否有别于非特异性炎症.  相似文献   
102.
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2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土三七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例服用土三七所致HVO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HVOD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水、腹部胀痛、肝肿大,并伴有不同程度肝功能受损,CT检查示肝脏淤血表现。肝穿刺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结论:中药土三七的肝脏毒性不应被忽视。如患者应用土三七应警惕HVO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口服环丙沙星在小鼠三硝基苯磺酸(TNBS)肠炎模型中的作用,探讨Toll样受体4 (TLR4)在肠炎发生中的作用。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TNBS肠炎组(2t)只);环丙沙星干预组(10只)。评价下列指标:小鼠一般情况,肠黏膜病理学改变,远段结肠内容物细菌培养,结肠黏膜TLR4表达(免疫组化和RT-PCR法)和血清TNF-α(ELISA法)水平。结果环丙沙星干预组小鼠死亡率、肠道炎症(Ameho criteria结肠组织学评分)明显减轻,低于了NBS肠炎组(70%vs 20%,4.21±0.61 vs 1.54±0.71,P〈0.01)。菌落计数(×10^9 CFU/mL)环丙沙星组低于正常组及TNBS肠炎组(1.36±0.23 vs 1.83±0.28 vs 2.54±0.42,P〈0.01)。结肠TLR4表达情况(tlr4/β-actin光密度比值):TNBS肠炎组〉环丙沙星干预组〉正常对照组(0.76±0.05 vs 0.40±0.03 vs 0.24±0.02,P〈0.01)。小鼠血清TNF-α水平(pg/mL):TNBS组〉对照组(40.50±12.48 vs 20.41±2.11,P〈0.01),环丙沙星干预组0.05)。结论环丙沙星可以减轻小鼠TNBS肠炎,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肠道细菌、下调结肠TLR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4.
口服乳果糖对肝脏病患者血清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乳果糖治疗对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在89例急、慢 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49例口服乳果糖20日,检测两次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胆红素及转氨酶。结果:治疗前,3组 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有差异,肝硬化患者最高(69.3pg/ml± 23.6pg/ml),慢性肝炎患者最低 (2.4pg/ml± 7.9pg/ml),内毒素与TNF-α(r=0.555,P<0.01)、IL-6(r=0.531,P<0.01)、IL-8(r=0.440,P<0.05)、G-CSF(r=0.44 0,P<0.05)呈正相关,口服乳果糖组血清内毒素,TNF-α、IL-6、IL-8和G-CSF水平下降及肝功能改善较未服药者明 显。结论:急、慢性肝病时内毒素可能是TNF-α、IL-6、IL-8和G-CSF的诱导物,其共同参与肝脏炎症反应。口服乳果糖 可能通过降低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水平而对肝病患者有利。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 PCSK9)作为食管病变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早期感染预测指标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5例浅表肿物行食管ESD患者。术后监测患者体温,定义体温≥37.5℃为ESD后发热,对体温≥38℃的患者进行血培养。同时检测患者血液中的PCSK9、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其他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等。结果 37例患者出现发热,其中12例患者接受血培养,其中1例显示阳性结果。血PCSK9、LPS、WBC、CRP和IL-6均在发热组增加;与37.5℃≤体温<38℃的患者相比,在体温≥38℃的患者中,只有PCSK9和IL-6显著增加。体温≥38℃的患者PCSK9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33例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肝功能、血浆内毒素(ET)和T淋巴细胞CD3 、CD4 、CD8 亚群及CD4 /CD8 比例,分析CD细胞与ET的相关性.同时以33例中青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ET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且CD4 及CD4 /CD8 比例明显下降.血ET水平与CD4 及CD4 /CD8 比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高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可能与T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评估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9型(PCSK9)在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及其局部并发症的预测价值;以及PCSK9作为AP预后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分析。方法:按照新亚特兰大诊断标准收集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AP的病人46例,分组分层为轻度胰腺炎(MAP)、中度胰腺炎(MSAP)及重度胰腺炎(SAP);在病人入院当日(d0)、第3日(d3)和第10日(d1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CSK9的浓度,同时收集血生化指标(炎症因子、肝功能、淀粉酶、脂肪酶、血脂代谢等);并随访病人入院时及治疗后的影像学资料,按照CT严重程度评分 (The Balthazar score)区分局部并发症;设立40例年龄相近的胃部ESD术前病人血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d0,相比对照组,PCSK9在AP中升高;且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PCSK9升高在MAP,MSAP及SAP均有统计学差异;(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SK9是AP局部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SK9水平在d3与d10间下降不明显是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PCSK9水平在疾病过程中的升高与血脂代谢各项指标不具有关联性。结论:PCSK9可能作为AP早期诊断的新指标;PCSK9高水平可能是AP局部并发症的促进因素,具有预测意义;PCSK9亦可能作为AP的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8.
任卫英  张顺财  胡德昌 《肝脏》2001,6(3):198-199
寻找一种非损伤性慢性肝炎的诊断方法来补充或暂时替代病理诊断 ,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活跃课题之一。本文探讨甲胎蛋白 (AFP)、前白蛋白 (PA)和总胆汁酸 (TBA )在反映肝病理炎症活动程度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从而评价各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一、病人选择2 80例慢性肝炎病人均为我院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5月期间的住院病人 ,男 2 2 1例 ,女 5 9例 ,年龄 15~ 70岁 ,平均 34岁。所有病人均无阻塞性黄疸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2 6 0例 ,慢性丙型肝炎 13例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慢性丙型肝炎 7例 ,诊断依据血清和 (或 )病理标本肝…  相似文献   
109.
大肠腺瘤389例资料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肠腺瘤是息肉的一种,腺瘤的外观表现往往很难与其他息肉相区分,病理诊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早年曾有报道应用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对人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缺乏整段大肠的腺瘤发生情况。我院在10716例大肠镜检查中,检出389例大肠腺瘤,并发现了31个腺瘤癌...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总结1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I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本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8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型AIP病人9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影像学、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治疗、预后。结果:9例1型AIP病例临床表现为黄疸、腹胀、腹痛、体重减轻和食欲下降。胰腺外受累器官为胆管、淋巴结、肾脏和腹膜后组织。9例IgG4均升高,8例2倍正常值上限。上腹部MRI检查以全胰肿大为主(7例),2例提示胰腺内占位,3例见胰周包膜样边缘。2例胰腺细针穿刺组织学检查未得出诊断。所有病人均行类固醇治疗,疗效较好。治疗初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放置胆道塑料支架,分别出现肝脓肿和胆总管结石各1例。复发病人使用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仍获缓解。结论:1型AIP仅部分病人有典型影像学表现,需慎重诊断并系统评估,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