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31.
目的:改良Konno手术是治疗复杂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的有效技术,本文总结该技术的应用结果。 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应用改良Konno术治疗左心室流出道隧道样狭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既往手术史,7例患者为二次手术,2例为三次手术。术中从左右冠窦之间主动脉瓣环下方以圆针从左室面垂直穿入右室面,用以定位室间隔切开的位置,右室双出口患者术中均全部或部分拆除原室缺补片,并予扩大,术中经食道超声评估。 结果:本组男6例,女3例,中位年龄8(5-14)岁;首次手术到改良Konno手术间隔中位时间6年(4-9年)。改良Konno术中同时行主动脉瓣下纤维嵴切除3例,主动脉瓣成形2例,二尖瓣成形2例,右室流出道狭窄矫治1例。全组患者无死亡,无III度房室传导阻滞,改良Konno术前主动脉瓣环直径z值1.8±0.7,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86±21mmHg,术后复查峰值压差显著降低(12±4mmHg,P<0.01),主动脉瓣关闭功能良好,7例无返流,2例轻微返流。随访中位时间2.5年(3月-5年),最近一次心超提示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10±3mmHg,主动脉瓣功能良好,无患者需再次手术处理左心室流出道。 结论:改良Konno手术有效解除左心室流出道隧道样狭窄,并保留了自体主动脉瓣功能,近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2.
不停跳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手术特点.方法 以2007年1月~2008年6月接受ECABG的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ECABG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2例,难以纠治的不稳定心绞痛4例,介入治疗失败后手术2例.回顾分析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特点.以124例同时间段的择期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术前ECABG组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心排量和中心静脉压)较差,心肌梗死患者比例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ECABG手术均在不停跳状态下完成,从发病到完成第一支血管再血管化时间为(7.5±1.7) h;两组的手术时间及吻合口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ECABG组安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管道、改行体外并行循环、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24 h和ICU留置时间>3 d的患者百分率及死亡率(22.2% vs 3.2%)均明显增加(P<0.05);IABP辅助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 ECABG可采用不停跳技术,但死亡率仍较择期手术高,可能与患者术前心功能较差及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33.
胸腔镜下微创漏斗胸矫形术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少年胸腔镜下微创漏斗胸矫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15例漏斗胸患者,其中14例为相对对称性,1例为相对非对称性,年龄6~18岁.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下双侧胸壁切口后,胸腔镜辅助下将塑形矫形板凸面向下自右胸腔经胸骨后穿至左胸腔,钢板定位、翻转以矫正畸形,矫形板两侧以1~2块固定片固定于肋骨.术后随访3~17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30~105 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单侧固定片,13例双侧固定片,无感染及固定片滑脱.术后胸廓外形改善,疗效满意.结论 胸腔镜下微创漏斗胸矫形术创伤小、安全、可行;其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34.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因其无创、方便、连续性,已作为全身麻醉患者的常规监测手段.对于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只要管理恰当,血流动力学稳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嘲)与PET盯CO2的差值的正常值为2.5~4.5 MMHg(1 mm=0.133 kPa),因此,在多数情况下,PETCO2可以准确、连续地反映PaCO2,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1].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在临床心胸外科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对39例须行心胸外科手术且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术中或术后给予注射用血凝酶止血。术中给予1~2 kU注射用血凝酶静脉注射,1~2 kU肌内注射,每隔2 h同剂量重复1次。术后1~2 kU静脉注射,1~2 kU肌内注射。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出血、渗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出血、渗血也明显减少,避免了二次手术止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未出现血管堵塞,瓣膜置换患者无凝瓣。结论注射用血凝酶可应用于心胸外科手术,进行术中止血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总结分析脓疡型肺癌的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脓疡型肺癌患者19例,其中无远处转移者行肺叶或全肺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化疗;有远处转移者行肺叶切除,术后化疗,酌情行γ刀治疗;术中未能切除病灶及未手术者,行介入治疗(或化疗),介入方案主要为MCV方案,疗效不佳改顺铂加多西紫衫醇或吉西他宾,或654-2加MCV介入方案.结果 10例无远处血行转移者中,5例行根治性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其中3例于术后19~33个月死于肿瘤复发,2例于术后3年失访;4例行剖胸探查.9例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中,2例单发脑转移者、2例骨转移者、2例肝直接受侵伴脑转移者行肺叶切除手术,其中5例死于术后11~23个月,1例术后13个月仍在随访中.所有原发病灶切除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例未手术和2例剖胸探查者在用MCV方案介入治疗2次失败后,改用顺铂加多西紫衫醇或吉西他宾方案,病情仍进展,死于严重的呼吸窘迫;另2例剖胸探查和2例未手术者在用MCV方案介入治疗2次,病情加重的情况下,改用654-2加MCV方案介入治疗,气急等症状改善,肿块明显缩小,分别于治疗后7.1~10.3个月死于全身衰竭等因素.结论 手术切除原发病灶是治疗脓疡型肺癌的关键,对于未能切除原发病灶者,普通化疗或介入治疗效果差,微循环介入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脐血间质干细胞(UCB-MSCs)梗死心肌移植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分泌和血管再生。方法5-氮杂胞嘧啶核苷诱导分化后的UCB-MSCs经结扎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灌注移植入梗死区,2、4、8周后取标本,用免疫组化法和VanGieson染色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和梗死区血管的再生情况。结果UCB-MSCs移植2、4、8周后,梗死区IGF-1、VEGF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梗死区微血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UCB-MSCs梗死心肌移植除有心肌再生外,尚可通过细胞因子分泌对梗死心肌起到血管再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治疗策略及疗效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本中心实施手术治疗的65例PDA合并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轻度二尖瓣反流16例、中度反流26例、重度反流23例,其中41例行介入封堵术,19例行左侧经胸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3例成人患者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者行体外循环下PDA结扎及二尖瓣成形术,2例左室明显扩大伴重度二尖瓣反流、心功能低下者先行PDA封堵后2周再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成形术。术后3月随访复查心脏彩超了解二尖瓣反流情况。 结果:围术期无死亡。PDA术后均无残余分流。8例术前有反复肺部感染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5天后顺利脱机,其余患者均恢复顺利。单纯处理PDA的患者(共60例),术后3月心彩超提示:二尖瓣无反流26例,轻度反流24例,中度反流10例,无重度反流病例。行体外循环手术者术后均恢复良好,3例一期手术者术后二尖瓣反流为轻度以下,2例分期行成形者术后二尖瓣反流为轻度、轻偏中度。 结论:对PDA合并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单纯处理动脉导管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对合并极重度二尖瓣反流伴左室扩大、心功能不全患者,行分期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左侧房室瓣反流的病理改变、再手术方法的选择,总结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提高再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99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房室间隔缺损(AVSD)矫治术后左侧房室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25例,年龄2~62岁,平均17.5岁。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23例、Ⅲ级43例、Ⅳ级6例。曾行部分性AVSD矫治术38例、完全性AVSD矫治术23例、过渡性AVSD矫治术11例。再次手术行瓣膜修复术43例;瓣膜置换术25例;4例先行瓣膜修复术,停体外后经食道超声提示房室瓣仍有中度以上反流,随即改行机械瓣置换。 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因术后顽固性低心排、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患者机械瓣置换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10天恢复窦性心律,另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4岁患者行机械瓣置换术后不能撤离体外循环,行左心辅助56小时后顺利恢复,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2例,失访9例均为瓣膜修复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18年,平均11.6年。34例瓣膜修复患者中,左侧房室瓣均无梗阻,23例左侧房室瓣为轻微或轻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6例分别于再次手术后7d、10d、3年、6年、7年、10年后再因重度左侧房室瓣反流而行瓣膜置换术。28例瓣膜置换者,2例因机械瓣功能不全分别于术后3年、7年再次置换机械瓣。术后远期死亡5例,瓣膜修复2例、置换3例。生存患者术后心功能均明显改善。 结论:对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再发生的左侧房室瓣反流,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29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其中单心室伴肺动脉狭窄11例,三尖瓣闭锁、右心室发育不良1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右心室发育不良2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伴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3例。6例患者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第一期手术行双侧双向Glenn术。患者双向Glenn术后平均23个月行非体外循环下TCPC。结果 患者术后无早期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5~10年,失访7例,无中远期死亡。所有患者紫绀消失,血氧饱和度89%~97%,心功能Ⅰ级18例、Ⅱ级4例。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