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41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628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胰岛素多肽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该课题选用水溶性多肽类药物,以生物相容性好的脂质为主体材料,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单硬脂酸甘油脂纳米粒,以胰岛素(ISULIN)为模型药物。研究纳米粒的理化性质,以微粒粒度与zeta电位测定仪测定其粒径分布、表面电位;高效液相法测定了药物包封率;考察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以4种不同比例的硬脂酸、油酸和单硬脂酸甘油脂,通过溶剂扩散法制备混合脂质纳米粒,考察混合脂质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特性。结果用水性溶剂扩散法可简便快速制备得到单硬脂酸甘油酷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粒粒径呈单峰分布,体均粒径(435.3±121.6)nm,表面电位-(20.7±1.6)mV。采用HPLC测定,药物的包封率68.2%。体外释放研究结果显示,INSULIN-SLN在前8h快速释放了纳米粒所载药物的28.4%,随后每天以3.7%的速率持续释放。结论采用单硬脂酸甘油醋、硬脂酸、油酸混合脂质处方,并不显著影响纳米粒的粒径、表面电位和药物的包封率。油酸的加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药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粒(EPI-PBCA-MNPS)对裸鼠移植性肝癌的作用效果.方法 建立Bel-7402裸鼠人肝癌模型,当肿瘤体积长至20~30mm3时,将其随机分成5组:生理盐水组(NS组)、表阿霉素组(EPI组)、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组(EPI-PBCA-NPS组)、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粒组(EPI-PBCA-MNPS组)、表阿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粒组加磁场组(EPI-PBCA-MNPS+MF组),每组10只,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各组按照0.002mg/g体质量或相当于40 μg/只的表阿霉素静脉注射给药,治疗2周后处死裸鼠,准确测量肿瘤大小并称重,计算瘤体积抑制率及瘤重抑制率,所有肿瘤均编号病理切片,比较治疗前后各组肿瘤细胞坏死的程度.结果 治疗后肿瘤体积抑制率、瘤重抑制率除EPI-PBCA-NPS组与EPI-PBCA-MN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PI-PBCA-MNP+MF组(94.26%、80.82%)显著高于其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切片显示,EPI-PBCA-MNP+MF组肿瘤细胞坏死程度最重.结论 EPI-PBCA-MNPS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对裸鼠人肝癌模型有显著抑瘤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pirubicin polybutylcyanoacrylat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EPI-PBCA-MNPS) on the transplanted hepatoma in nude mice.Methods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 Bel-7402 nude mice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and divided into 5 groups with each of 10 once gross tumor volume was up to 20-30 mm3:normal saline group (NS),epirubicin group (EPI),epirubicin polybutylcyanoacrylate nanoparticles group (EPI-PBCA-NPS),epirubicin polybutylcyanoacrylat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group (EPI-PBCA-MNPS) and epirubicin polybutylcyanoacrylate magnetic nanoparticles+magnetic field group(EPI-PBCA-MNPS+MF).Except for NS group, the dosage of epirubicin was 0.002 mg/g body weight or 40 μg for intravenous injection.After two-weeks therapy,all nude mice models were executed and the tumor volume and weight were measured so as to calculate the volume inhibition ratio and the weight inhibition ratio.Every tumor specimen was made into pathological section and labelled with serial number for comparing neorobiosis degree in different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 among the other groups (P<0.05) in the volume inhibition ratio and the weight inhibition ratio after therapy except for EPI-PBCA-NPS and EPI-PBCA-MNPS group (P>0.05).The two ratios in the EPI-PBCA-MNP+MF group (94.26%,80.82%)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ose in other groups (P<0.01).The pathological sections demonstrated the most severe tumour neorobiosis in the EPI-PBCA-MNP+MF group.Conclusion With the additional magnetic field,EPI-PBCA-MNPS has significant anticancer effect on human hepatoma nude mice models due to its favourable magnetic targeting.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回顾性研究腹腔镜辅助射频消融(laparoscopic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LRFA)与经皮射频消融( percutaneous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P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特殊部位HCC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25例HCC患者671个肿瘤结节,其中LRFA组78例106个肿瘤结节,PRFA组447例565个肿瘤结节.结果 (1)术后瘤体完全消融率:LRFA组为97.17% (103/106),PRFA组为93.09% (526/565).2组的瘤体完全消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23,P =0.112).(2)1、3、5年总生存率:LRFA组为96.15%、55.12%和38.46%,PRFA组为93.73%、48.54%和31.54%.1、3、5年无瘤生存率:LRFA组为94.87%、43.58%和28.21%,PRFA组为91.65%、40.27%和25.95%.平均无瘤生存时间:LRFA组为22.25个月,PRFA组为21.53个月.2组1、3、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x2=0.699,1.151,1.447,P=0.403,0.283,0.229),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x2=0.915,0.303,0.174;P =0.339,0.582,0.676).(3)严重并发症发生率LRFA组为0% (0/78),PRFA组为1.34%( 6/447).(4) LRFA组复发率23.07%(18/78),复发时间为4~32个月;PRFA绢复发率34.89%(156/447),复发时间为3 ~38个月.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9,P=0.041).结论 LRFA的总体治疗效果等同于PRFA,但是LRFA的复发率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由半乳糖化磁性白蛋白纳米粒运载的阿霉素经舌静脉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的分布状况。方法 全部大鼠随机分为 4组 ,经舌静脉 ,按分组分别注射 :游离阿霉素组(FADM ) ;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 (MADM ) ;半乳糖化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组 (Gal2 9 ADM ) ;半乳糖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 外加磁场 (Gal2 9 ADM M ) ,剂量均为阿霉素 2 .5mg/kg体重。取全血、心、肺、肝、脾、肾。全血制成血浆 ,器官组织制成匀浆 ,盐酸乙醇法提取阿霉素 ,用荧光光度计测量。结果 静脉注射同等剂量、不同剂型的阿霉素药物后 ,阿霉素在器官中的蓄积程度从高到低 :肝 :D靶肝 >D非靶肝、C >B >A ;心脏、肾、血浆 :A >B >D、C ;脾 :B >A、C、D ;肺 :B>A >C、D。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注入体内后 ,在心、肺、肝、脾、肾中的药物浓度在 15~ 3 0min达峰值 ,而半乳糖化后 ,阿霉素的药物峰值提前到 5min或之前。外加磁场和未加磁场的半乳糖化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组的药物靶向指数和药物选择指数是均高于磁性白蛋白纳米粒。结论 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经半乳糖化后 ,可显著增强阿霉素对肝脏的靶向性 ,并显著降低心、肺、脾、肾、血浆肝外器官的组织阿霉素浓度。利用外加磁场 ,可提高阿霉素在肝脏特定部位蓄积的能力。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构建AFP增强子调控的小干扰RNA质粒载体.方法 从HePG2细胞中提取AFP基因.采用定向克隆的方法,构建质粒pGenesil-AFP.pGenesil-AFP质粒DNA扩增、提取后转化到DH5感受态细胞.针对目的 基因Survivin的序列,构建pGenesil-AFP-shRNA.结果 pGen-esil-AFP-shRNA质粒经XbaI和Hind Ⅲ双酶切鉴定,获得一856 bp大小和4506 bp大小的片段,通过基因测序分析,证明质粒载体构建正确,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质粒的浓度为1.3 g/L,A值为1.94,说明制备的质粒纯度较高.结论 成功构建AFP增强子调控的Survivin shRNA融合质粒.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阶段的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severe type,ACST)的内镜治疗时机。方法在采取常规吸氧、抗休克等内科治疗措施稳定生命体征的基础上,对9例进入MODS阶段的ACST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或电针开窗术、网篮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或胆管内支架引流术。结果9例均于35min内顺利完成内镜治疗,7例进入多器官功能不全临床第1和2阶段于术后1—2周内恢复,2例已进入临床第3阶段于术后2周内死亡。结论对于尚未进入多器官功能不全临床第3阶段的重ACST应尽早行内镜下治疗,对于已经进入多器官功能不全临床第3或第4阶段的病人应以控制器官衰竭、恢复器官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67.
背景:利用乙烯基双键的加聚反应原理对透明基材进行表面改性,可研制既能与光学玻璃等透明基材牢固连接,又具有高亲水性和高透光率的防雾材料。目的:通过表面改性的方法研制透光性高、防雾效果好的稳定光学防雾膜。方法:以正硅酸乙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基质,加入乙醇、盐酸、双蒸水,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增透、高硬度防雾膜前体物。以前体物为基质,加入丙烯酸铵、甲基丙烯酸铵和过硫酸铵,并加入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辅助官能团,采用加成聚合法制备纳米级增透、高硬度亲水防雾膜。以红外光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测定膜层结构,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镀膜前后材料的透光率,以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材料表面结构,并测量材料的粒径大小、膜层硬度和水接触角。结果与结论:亲水防雾膜中不仅存在Si-O-Si网状结构,还存在有机聚合亲水基团。镀膜透光率最高值为94.6%,提示该膜层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液态防雾材料粒径为(265.0±43.8)nm。水接触角为14.5°,显示为高亲水性材料。"铅笔法"测得膜层硬度为6H,结合度为95.1%。采用正硅酸乙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等材料制成的Si-O-Si网状结构在乙烯基双键打开后可以连接亲水性官能团。当水滴接触防雾膜表面时会铺展开来并形成均匀的水膜,提高透光率。在保证膜层增透、高硬度的同时,还保证了光学镜片的防雾功能。该制备工艺可行性好,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Caspase-3、Caspase-6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5例RCCC及其癌旁组织、15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的Caspase-3、Caspase-6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分析与RCCC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Caspase-3蛋白在RCCC中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病理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G3低于G1;在临床分期中的阳性表达率Ⅲ~Ⅳ期低于Ⅰ期;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阳性表达率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aspase-6蛋白在RCCC中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阴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RCCC中,统计学显示Caspase-3与Caspase-6蛋白表达无相关性(C=0.0921,P〉0.05)。在35例随访患者中,Caspase-3、Caspase-6蛋白表达阳性、阴性的术后3年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aspase-3蛋白在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和正常肾组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负相关,其低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Caspase-6蛋白在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和正常肾组织,但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无关。在RCCC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Caspase-6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较好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2006年6月进行的78例同种异体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18例,出现发热12例,肺部感染5例,黄疸2例,6例无明显症状。经更昔洛韦治疗后,18例患者HCMV抗体、PP65和HCMV—DNA转变为阴性。结论 肝移植后HCMV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积极预防、早期治疗是至关重要的,HCMV抗体、PP65和HCMV—DNA的应用能够对HCMV感染患者作出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传统治疗与先驱性治疗其并发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先驱性治疗有针对性,能降低耐药的发生率,避免药物的毒性反应,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7月-2005年1月该组肝脏移植32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32例肝脏移植受体中有6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其中3例术后3d内出现单纯胆漏,给予小号导管置入T管周边引流,均在8d后未见胆漏。1例经影像学诊断肝动脉吻合口狭窄经介入置入支架扩张后,胆道并发症好转,肝功能恢复。1例术后1周出现霉菌感染,给予相应治疗,因出现肝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第3天出现无胆汁,B超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行T管造影术。发现T管胆管内的上支行成活瓣,随在介入下置入超滑导丝效果欠佳,第2天在超滑导丝的基础上置入4F管,引流通畅,肝功能快速恢复。结论手术技术不佳、移植物冷热缺血的时间不宜过长及胆管的血液供应不良是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联合应用胆道造影术和核磁共振胆管成像能了解胆道今新.有助干胆省犊窑与胆漏的论断.及时采用放射介入技术处理胆道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