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6 毫秒
41.
肢体较大幅度延长软组织光,电镜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肢体较大幅度延长对软组织的影响,应用自制Ilizarov外固定架对35只山羊施行左胫骨骨干延长术,取术后6~7周,延长幅度达30%的延长区软组织作HE染色和戊二醛固定后电镜观察,受张力-应力影响,皮肤毛囊数目增多,皮脂腺肥大,血管壁中层平滑肌增生显著,周围神经雪氏细胞增生活跃,髓鞘完整,骨骼肌可见新生的肌母细胞,结果表明,慢速高频率进行肢体延长,有利于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42.
18例新生儿消化道畸形患儿经周围静脉接受TPN,常规监测血生化及肝肾功能,收集24h尿液测定氮平衡,同时测定胰岛素、肌红蛋白及CPK。结果表明,经周围静脉输注TPN安全、实用,溶液中可适当提高氨基酸浓度,以达到代谢支持的目的,系列测定CPK可作为短期TPN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43.
可注射性纳米组织工程骨应用于牵拉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可注射性纳米组织工程骨注入骨延长区,观察其能否加速延长区的骨生成。方法用新西兰大耳白兔制作兔牵拉成骨模型,获得成功存活动物71只,分为4组,A:对照组,17只;B:注射共培养成骨细胞、内皮细胞组,18只;C:注射单纯胶体纳米材料组,18只;D:注射共培养成骨细胞、内皮细胞复合胶体纳米材料组,18只。术后5d行胫骨延长,速度1mm/d,共延长20d,延长完成后,A组不做其他治疗;B组将共培养成骨细胞、内皮细胞悬液2ml注入骨延长区,细胞总数量约1×107个;C组将单纯纳米材料2ml注入骨延长区;D组将可注射纳米组织工程骨2ml注入骨延长区,通过X线检测、骨密度(BMD)测定观察延长结束后第3、6、9周骨愈合情况。结果BMD和X线检测结果显示注射纳米组织工程骨组新生骨质量较高,骨愈合情况要优于其他组。结论可注射性纳米组织工程骨应用于牵拉成骨,可促进延长区骨生成,且优于单纯注射细胞或可注射性纳米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内收肌转移术治疗痉挛性脑瘫髋内收畸形的疗效。方法 7例痉挛性脑瘫患儿行13侧改良内收肌转移术。男5例,女2例,年龄从4岁1个月到10岁6个月,平均7岁3个月。采用术后髋关节外展角度、畸形复发率、行走能力SI预测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14~37个月,平均24.5个月,所有病例髋关节外展均有明显改善,平均外展角度60°;随访中未见复发;行走能力改善基本符合SI预测。结论 改良内收肌转移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髋内收畸形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5.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肘部骨折占儿童所有骨折的10%,而其中髁上骨折占75%。多发于6~7岁的儿童。根据其受力姿势可分为伸展型和屈曲型,其中伸展型占97.7%。临床上广泛使用Gart—land分型。对于Gartland Ⅰ型肱骨髁上骨折,仅需石膏固定即可:而大多数的Gartland Ⅱ型和所有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则多需要复位后克氏针固定。治疗方法包括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皮牵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以及外固定支架等。  相似文献   
46.
背景:利用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的多向分化性,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和适当的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可达到修复组织缺损的目的,MSCs细胞具有取材方便,对身体健康损害小,来源于自体干细胞诱导构建的组织不存在MHC限制等优点,所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和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苏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材料:RPMI1640完全培养基,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鼠抗人一抗,羊抗鼠二抗,链球菌亲和素(三抗),DAB(1:50),100mL/L胎牛血清,维生素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方法:选用不同代次的MSCs细胞,分别使用成骨和成软骨条件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同时采用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钙盐沉积,糖胺多糖分泌和I,Ⅱ胶原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结果:MSCs细胞在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的作用下,15d后可见细胞变为多边形,ALP和I型胶原染色阳性,形成钙结节,表现成骨细胞分化特点;而在维生素C和TGF-β1的作用下,7d可见细胞多为圆形,糖胺多糖和II型胶原染色阳性,表现成软骨细胞分化特点。  相似文献   
47.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目的 探讨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机制及预防肘内翻发生的方法。方法 ①采用 6具正常儿童尸体 (3~ 4岁 ,平均 3.3岁 )的上肢标本 ,比较轴向压缩载荷下肱骨髁上区内外侧的应力及应变 ;②将上述标本在鹰嘴窝上方横行截断 ,先后以三种克氏针固定方法 (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外侧交叉克氏针、外侧平行克氏针 )进行固定 ,比较三种克氏针固定方法在生物力学方面的稳定性。结果 ①肱骨髁上区在轴向载荷下内侧应力及应变明显大于外侧 ,且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 ;②内外侧交叉克氏针组与外侧交叉克氏针组、外侧平行克氏针组相比在抗旋转、抗侧弯、抗侧向移位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优越性 (P <0 .0 5 )。结论 ①在肱骨髁上骨折中 ,髁上区内侧骨皮质易发生程度不同的塌陷 ,如塌陷的程度较大而在骨折复位中忽视或不考虑这种因素 ,往往可导致复位后提携角的减小 ,从而形成肘内翻 ;②在经皮克氏针固定中运用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可以提供可靠的稳定性 ,最大限度地预防由于复位后骨折远端移位造成的肘内翻。  相似文献   
48.
Ilizarov技术双段截骨矫治小儿肱内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手术矫正小儿肱骨内翻及短缩畸形以改善患儿上肢不等长和肩关节外展功能受限。方法 本组5例,10-17岁患儿采用一次多平面肱骨截骨,即在肱骨不同平面交叉穿过几组克氏针与预组装好的伊氏外固定器相连接,在肱骨外科颈下做外翻截骨后,使上端Ω环于矢状面向外下翻转纠正肱骨头干角。  相似文献   
49.
目的总结脾切除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9例。方法1996年1月~2001年12月脾切除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9例。结果患儿术前均在内科明确诊断和接受正规治疗。42例患儿术后效果显著,7例部分显效。全组无重大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脾切除是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复合氨基酸胶囊改善外科患儿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苏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外科吕金星,江健,张锡庆手术创伤可引起机体内分泌、代谢及免疫功能的一系列变化,而免疫功能往往受到机体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及维生素营养供给状况的影响.复合氨基酸胶囊(深圳万和制药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