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8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7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37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1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老年人腰腿痛是人群中常见病,多发病,其疼痛的好发部位多在腰椎及四肢,该部位的解剖结构为松质骨成分多,对骨量丢失敏感,由于我们注意到了骨质疏松的存在,采用了天然中药胎盘粉胶囊来进行治疗。通过“补肾养血,益精生髓”使肾精足,髓腔充,骨骼得以滋养,其韧性、密度增加,使疏松的骨质得以修复,腰腿痛症状缓解或消失,同时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减少尿钙排出,延缓或制止骨质丢失,有助于恢复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老年人腰腿痛的目的。临床共观察了120例老年腰腿痛病人,有效率达82%。 相似文献
62.
大鼠脑皮质电凝损伤对室下区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已知的神经发生区,室下区邻近大脑皮质和一些具有重要功能的前脑神经核,室下区的神经发生为脑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带来了希望,有资料研究了单侧大脑皮质抽吸损伤和液体冲压伤对室下区的神经发生的影响。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大鼠大脑皮质电凝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性反应和增殖的时间过程。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治疗尾骨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5月至2010年3月治疗的尾骨骨折脱位患者56例,按手术与否分为手术组和手法组。其中手术组27例,男7例,女20例,平均年龄(48.1±0.6)岁(29~62岁),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法组29例,男8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5±0.9)岁(19~54岁),采用非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对其进行X线检查,确诊为尾骨骨折脱位。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术后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7.2个月。手术组Ⅰ/甲切口为26例,Ⅱ/甲切口为1例;临床症状在出院时的显效率为92.6%,末次随访时的显效率为100%;VAS评分的改善率为97.6%,改善率评定为优;经手术治疗的27例患者术后1~2年取出内固定,无任何不适症状,VAS评分均为0分。手法组29例患者,临床症状在出院时的显效率为72.4%,末次随访时的显效率为82.8%。VAS评分的改善率72.1%,改善率评定为良。两组间的临床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尾骨骨折脱位应及时治疗,对于手法复位失败、复位后X线显示不稳定和直肠刺激症状较重的患者,应积极采取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在细胞水平建立可靠、简便易行的神经元机械性损伤模型及神经系统损伤的分子病理学。方法:将大鼠脑皮层神经元体外培养7d,通过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培养的神经元。以微量移液器塑料枪头划割细胞,造成神经元机械性损伤。研究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细胞存活率和培养液乳酸脱氢酶活性变化,从病理生理学角度阐明神经元机械性损伤的效果。结果:神经元体外培养7d,光镜及电镜检测符合神经元特点。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阳性率达90%;机械性划割后可见神经元立即坏死和伤后6h的细胞凋亡,以及伤后72h神经元损伤修复现象。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细胞存活率下降,伤后30min起,各损伤组较对照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伤后1~24h,中﹑重型损伤组细胞存活率较轻型损伤组明显下降(P<0.05)。伤后30min起,各损伤组较对照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升高;伤后12~24h重型损伤组乳酸脱氢酶活性高于轻型损伤组(P<0.05)。结论:胎鼠脑皮层体外原代培养生成的神经元纯化率较高;划割损伤对神经元有确切的致伤作用,依据划割范围不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65.
报告应用溴隐亭治疗60例男性不射精伴溢乳的高泌乳素血症病人,结果表明,血清泌乳素水平下降,解除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抑制,提高了血清中睾丸酮的浓度,相应降低了雌二醇的水平,改善了性功能障碍,恢复正常的射精功能并抑制了乳汁溢出。其中显效49例,显效率为82%;病人的配偶受孕25例,受孕率为51%;无效11例。 相似文献
66.
67.
68.
69.
70.
针刺疗法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针刺疗法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有调节作用,对52例男性不育少精症患者进行了针刺前后的系统观察,做了放免血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测定,及精液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