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7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治疗活动期多椎体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7例活动期多椎体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累及3个椎体者4例,4个椎体者8例。5个椎体及以上者5例。术前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者5例.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2例。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治疗。应用改良吴启秋结核临床治愈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住院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生交叉感染及窦道形成.随访20个月~5年,平均3年,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有神经功能损害者均完全恢复。结论: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治疗活动期多椎体脊柱结核创伤小,可取得较好疗效,对于身体条件和/或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是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52.
1 临床资料男性患者,33 岁.左膝部进行性疼痛半年入院.查体:左膝内上方肿胀,股骨内髁部位明显压痛,膝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示:左股骨内髁骨质吸收,前侧肌皮质破坏,边界不清.CT示:左股骨下端偏内侧可见 6 cm × 7 cm × 8 cm 骨质破坏区,呈膨胀性改变,其前内侧破出骨皮质,软组织肿胀.切开活检病理报告:股骨下端骨巨细胞瘤Ⅰ~Ⅱ级.1995 年 5 月 31 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肿瘤刮除植骨术,术中见股骨内髁前侧骨皮质破坏,瘤组织已破入软组织.瘤腔内为"鱼肉"状瘤组织并有陈旧性凝血块,将软组织内及骨内的肿瘤组织彻底切除及刮除,股骨后侧皮质也见 2 cm× 1 5 cm 破坏区,测量股骨内髁骨缺损 10 cm × 6 cm × 6 cm,累及部分外髁,股骨内髁成为由部分皮质骨及关节软骨形成的空壳,将空壳的内壁用石碳酸及 95% 的酒精各涂抹 5 min,并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在备好的冷冻干燥异体股骨下端截取 10 cm × 6 cm × 6 cm,包括完整的股骨内髁,用生理盐水加压冲洗残留的黄骨髓,然后将异体股骨内髁植于骨缺损区的皮质骨及关节软骨壳内.用一加压螺钉横穿固定.于同侧髂嵴部位分 3 个穿刺点穿刺抽取自体红骨髓每点间隔 2~5 cm,其抽取 30 ml,即刻注入至冷冻干燥骨的缝隙内,使自体红骨髓充分的"灌注"冷冻干燥骨.分层关闭切口.拆线后,左下肢管型石膏将膝关节固定于屈曲 10°位,嘱患者坚持等长的下肢肌肉练习.术后 3 个月去除石膏,改用支具固定,术后 3 年复查,见肿瘤无复发,异体骨植骨愈合良好,关节间隙正常.但膝关节明显粘连仅有 5°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PELD)经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共完成手术126例,局麻下经椎间孔建立手术通道,在脊柱内窥镜系统显示器监视下通过工作通道用微型髓核钳等器械将突出椎间盘摘除。结果 1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6个月,平均7.5个月,所有病人术后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未再复发,优良率81%。结论 PELD经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侧前方经胸手术入路治疗钙化的巨大胸椎椎间盘突出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4年4月~2010年9月,15例钙化的巨大胸椎椎间盘突出患者行侧前方经胸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其中男11例,女4例;33~61岁,平均46岁。回顾性分析15例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记录椎间盘突出的节段、类型,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通过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分析减压、脊柱序列及内固定情况。结果 15例患者中,2例患者为双节段胸椎椎间盘突出。突出钙化的巨大椎间盘位于T6~12各间隙,主要位于T11/T12(60%);40%为中央型突出,60%为旁中央型突出。通过侧前方经胸手术,成功切除所有突出钙化的巨大椎间盘。平均手术时间为179 min(140~210 min),平均出血量为840 mL(300~2 000 mL)。术后9例患者Frankel分级有所改善,末次随访时12例患者的Frankel分级改善1级,没有Frankel分级降低的情况。术后JOA评分由4.9升至7.7,改善率为(46.8±21.41)%。所有患者均自觉症状较术前有所好转。平均随访时间为45个月(7~77个月)。1例患者术后并发肺炎,1例出现心脏意外,2例出现切口处肋间神经痛。经有效治疗,4例患者最终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钙化的巨大胸椎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严重受压,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侧前方经胸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局部化疗治疗颈椎结核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10年8月局部化疗治疗颈椎结核患者21例。在治疗过程中4例因为病情控制不佳改为开放手术,最终有17例患者接受了单纯局部化疗。其中1例颈胸腰结核患者有脊髓压迫症状,为Frankel C级,其余患者感觉运动正常。11例患者为双椎体结核,4例为3个椎体结核,2例为4个椎体及以上脊柱结核。1例有病灶附近节段骨折内固定病史,1例有病灶开放引流病史。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4个月~5年,平均3年。随访显示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影像学检查示所有结核病灶愈合,上颈椎生理弯曲正常,下颈椎3例病灶愈合后末次随访后凸角度增加,分别至10°、18°和25°。均没有行二期矫正手术。1例Frankel C级患者恢复到E级。随访时无窦道形成、无假关节形成,末次随访无复发。结论局部化疗是颈椎结核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上颈椎结核痊愈后没有明显后凸畸形,下颈椎结核痊愈后部分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微创(minimally invasive,MIS)与开放(Open)腰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进行单节段腰椎翻修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单节段腰椎翻修手术患者45例,其中21例患者采用MIS-TLIF手术,24例患者采用常规开放TLIF手术(Open-TLIF).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分别于术前1d、术后5d及术后3、6个月和1年随访时采用腰痛和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治疗效果.根据术后1年腰椎X线片和CT平扫+三维重建评价腰椎融合情况.结果: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优于Open-TLIF组(P<0.05),而手术时间MIS-TLIF组长于Open-TLIF 组(P<0.05).两组均有2例患者硬膜撕裂.术后3、6个月和1年两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除术后5d腰痛VAS评分MIS-TLIF组优于Open-TLIF组(P<0.05)外,术后3、6个月和1年VAS评分和ODI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随访,MIS-TLIF组融合率为66.7%,OpenTLIF组为62.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进行单节段腰椎翻修手术时,采用MIS-TLIF可以获得与Open-TLIF相似的安全、有效的治疗结果,并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采用椎弓根螺钉结合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7月收治的48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采用单侧切口进行MIS-TLIF手术,置入单侧椎弓根螺钉后同一切口向对侧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成A~D四组,每组12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失败率、融合率及术后疗效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6.3个月.手术时间A组为139.17±18.32min,B组为115.00±14.62min,C组为110.83±11.04min,D组为110.83±18.32min;术中出血量A组为140.83±33.76ml,B组为83.33±28.39ml,C组为69.17±25.03ml,D组为64.17±25.75ml.B、C、D三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B、C、D三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出现并发症3例(25.0%),其中2例硬膜囊破裂和1例神经损伤;B组发生l例硬膜囊破裂(8.3%),C、D组无并发症;A组置入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失败2例(16.7%),B组失败1例(8.3%),C、D组无失败病例;4组均无不融合病例.四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置钉失败率及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腰痛/腿痛VAS评分A组为4.3±3.2分/5.5±3.1分,B组为4.5±3.8分/6.8±3.7分,C组为4.1±3.5分/5.7±3.6分,D组为4.8±3.1分/6.3±4.1分;术后1年时A组为1.3±1.1分/0.4±0.3分,B组为1.4±0.9分/0.3±0.2分,C组为1.2±0.8分/0.3±0.4分,D组为1.4±1.0分/0.2±0.2分.术前ODI评分A组为(40.2±8.1)%,B组为(45.4±9.7)%,C组为(43.2±7.9)%,D组为(39.2±8.4)%;术后1年时A组为(15.2±8.7)%;B组为(14.8±9.4)%;C组为(13.9±8.6)%;D组为(14.1±7.9)%.各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1年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而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IS-THF采用混合内固定为直视下操作,大大缩短了学习曲线,可获得可靠的融合和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脊柱结核的价值。材料和方法:48例脊柱结核,在CT引导下进行病灶活检、病灶清除、灌注引流和持续局部抗结核药物冲洗。用CT扫描复查判断疗效。结果:全部病例穿刺成功。经过20~81天的置管持续灌注引流及局部灌注抗结核药物治疗,病变由治疗前的椎体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椎旁脓肿形成,变为治疗后椎体骨硬化,椎体间骨桥形成,脓肿缩小或消失。随访8个月~5年,病变无复发。结论:CT引导下穿刺治疗脊柱结核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CT扫描复查对判断疗效和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CT引导下脊柱微创手术技术在诊治脊柱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微创手术在诊治各种脊柱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1997年7月至2002年2月在CT引导下微创手术诊断和治疗的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诊断性手术53例;治疗性手术85例,包括骶神经根囊肿穿刺医用生物蛋白胶注入术55例,脊柱结核及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灌注冲洗术30例,结果:诊断性手术中,骨肿瘤和肿瘤骨转移28例,炎症和良性病变25例,首次确诊率为98.6%,恶性肿瘤没有发生活检通道种植转移。治疗性手术没有发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没有出现窑道和伤口不愈,随访8个月-4年,经过治疗的骶神经根囊肿呈现皱缩,纤维化;脊柱结核及椎间隙感染患者,未进行二次手术。结论:CT引导下经皮微创手术技术在诊断上可以获得足量的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上对早中期脊柱结核和椎间隙感染可以取代切开手术,对骶神经根囊肿的治疗可经一次注射治疗成功,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0.
经皮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影像学引导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从1994年4月~2002年4月,收治椎间隙感染患者21例,L_(1~2)1例,L_(2~3)2例,L_(3~4)7例,L_(4~5)8例,L_5S_13例。其中15例在影像学引导下按照经皮椎间盘摘除术的入路进入病灶,清除和冲洗椎间隙坏死组织。应用McGill表定量动态评价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定期复查X线、CT和MRI。结果:接受微创手术患者在术后1~2d剧烈腰痛消失,冲洗时间为7~50d。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例占40%。8~12周椎间隙基本融合。治疗后McGill分值在1~2d内即开始下降。结论:影像学引导下病灶清除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原发性椎间隙感染,及时有效控制症状,促进椎间融合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