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获得性鱼鳞病被认为是系统性疾病的皮肤表现,临床上少见,相关的系统性疾病包括肿瘤、结节病、麻风病、甲状腺疾病、营养性疾病、慢性肾衰竭、骨髓移植等,还可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某些药疹等.我科近日收治1例多发性肌炎并发获得性鱼鳞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2.
反义端粒酶RNA对SMMC7721细胞P16、P21表达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反义端粒酶RNA对SMMC7721细胞周期的影响,检测P16和P21的表达,探讨端粒酶与细胞期调控间的关系及反义端粒酶RNA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将反义端粒RNA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hTR导入SMMC7721细胞中。细胞克隆转移扩大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仪、TRAP-PCR-ELISA及免疫组化技术,结合图像分析,在检测SMMC7721/pBBS212-hTR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同时,检测P16和P2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反义端粒酶RNA在抑制SMMC7721/pBBS212-hTR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同时,检测P16和P2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反义端粒酶RNA在抑制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同时,P16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转染反义端粒酶RNA在封闭细胞端粒活性表达的同时,伴发P21与P16表达水平的升高。本实验研究为探讨肝癌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克隆生殖器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 of the genetali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PCR法从10例生殖器鲍温样丘疹病标本中扩增获得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的晚期基因L1,克隆人载体,并测序,分析其序列。结果:与HPV16 L1标准型比较,发现10例L1标本的序列存在若干变异,并由此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亦发生变化。结论:鲍温样丘疹病组织中HPV16 L1基因序列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变异的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4.
文绣技术是一种创伤性皮肤着色,将色素植于皮肤组织内形成稳定的色块,由于表皮很薄,成半透明状,色素通过表皮层,呈现出色泽达到掩盖瑕疵、扬长避短、修饰美化的作用。刺入皮肤的色素均成小颗粒、直径小于一微米,很快被胶原蛋白包围,无法被吞噬细胞吞噬,从而形成了标记。但因个人体质不同、文绣师操作不规范及术后护理不当等问题,往往会导致术后留色不佳,甚至会形成瘢痕。  相似文献   
25.
26.
对臀部注射百白破疫苗致局部无菌性脓肿l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7.
bcl-2核酶对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bcl-2核酶对SMMC-7721细胞的作用,探讨bcl-2表达水平的改变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PMTr-neo(下向bcl-2核酶真核表达载体)导入SMMC7721细胞中,细胞克隆转移扩大培养后,采用TUNEL,TRAP-PCR-ELISA,免疫组化技术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SMMC7721/PMTr-neo细胞凋亡=细胞端粒酶活性及P16,P12的改变。结果 较对照组SMMC7721/PMTr-neo细胞Bcl-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伴有显著细胞凋亡现象;同时端粒酶活性下降,P16,P2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bcl-2核酶可促进SMMC7721细胞发生凋亡,并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提示Bcl-2表达水平的改变对细胞端粒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徐皓  程随涛  韩华  张衍国 《医学争鸣》2006,27(8):716-716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 以额部及双侧乳房下起红斑、水疱伴疼痛4 d就诊. 4 d前无明显原因右侧前额部皮肤潮红,随后出现红色斑疹同时伴有刺痛及灼热感,即而在红斑基础上发生簇集之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2 d后对侧额部,双侧乳房下及周围皮肤也出现同样皮损伴疼痛,且额部皮疹逐渐向面部扩散.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鳞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探讨抗角蛋白自身抗体抑制鳞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分别以 4mg/L、8mg/L、16mg/L抗角蛋白自身抗体作用于鳞癌细胞株Tca 3 6h ,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ELISA(TRAP ELISA)和非变性聚丙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检测鳞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 TRAP ELISA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鳞癌细胞具有较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 (t=3 .53 7,P <0 .0 1) ,电泳结果显示鳞癌细胞PCR产物为显色较深的多个梯形条带 ;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在浓度为 4mg/L、8mg/L、16mg/L时 ,TRAP ELISA显示鳞癌细胞株Tca端粒酶的活性显著降低 ,该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r =-0 .83 58,P <0 .0 1) ,电泳结果显示梯形条带数量减少 ,信号减弱。结论 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可以呈剂量依赖的抑制体外培养鳞癌细胞端粒酶的活性 ,可能在抗角蛋白自身抗体抑制鳞癌增殖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消平疣冲剂对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30例用病毒灵片、消平疣冲剂、转移因子治疗,对照组40例用病毒灵片及转移因子治疗,均连用1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85%,对照组为5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消平疣冲剂对扁平疣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