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9篇
  免费   677篇
  国内免费   442篇
耳鼻咽喉   81篇
儿科学   185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681篇
口腔科学   172篇
临床医学   1472篇
内科学   939篇
皮肤病学   367篇
神经病学   184篇
特种医学   5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1篇
外科学   1116篇
综合类   3467篇
预防医学   1517篇
眼科学   130篇
药学   1138篇
  19篇
中国医学   1344篇
肿瘤学   38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595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558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538篇
  2009年   581篇
  2008年   555篇
  2007年   611篇
  2006年   664篇
  2005年   813篇
  2004年   706篇
  2003年   566篇
  2002年   442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456篇
  1999年   450篇
  1998年   391篇
  1997年   385篇
  1996年   350篇
  1995年   310篇
  1994年   312篇
  1993年   239篇
  1992年   189篇
  1991年   157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8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10篇
  1960年   10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调查广州市某高校急性胃肠炎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样本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分析基因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13年1月8-21日该校共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141例,罹患率为8.5‰(141/16 600);8-9日为发病高峰;病例无班级和宿舍聚集性;病例对照调查显示A餐厅为早期病例的感染场所(OR=3.46,95%CI:1.07~11.1 6),1月7日的午餐是可疑餐次(OR=4.34,95%CI:1.18~17.37),可疑食物是手撕鸡套餐(OR=17.82,95%CI:4.46~78.17);采集病例和厨工肛拭子、剩余食物及环境涂抹样等266份,诺如病毒RT-PCR检测阳性21份(17例),病例阳性率为42.8%(9/21),A餐厅厨工阳性率为29.6% (8/27),经基因测序为GⅡ.4/Sydney_2012变异株,学生、教职工病例与厨工同源性为100%.结论 该次疫情为诺如病毒GⅡ.4/Sydney_2012变异株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其原因是携带病毒厨工污染食物所致,以食源性传播途径为主.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了解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模式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全方位、多层级、不同类型"医养结合"机构服务体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基于Andersen行为模型,通过焦点访谈和问卷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于2017年6月-2018年8月对青岛市7个区43家医养结合机构2040位入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构建多分类l...  相似文献   
993.
患者,男,24岁。主因双下肢活动不利1年,加重1星期来诊。患者于1年前因双膝受轻伤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活动不利,右侧明显。曾于某医院查MR I示:矢状位的T1加权像胼胝体未显示,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脑沟随上移的第三脑室顶部呈放射状排列,小脑扁桃体位置下移,平枕骨大孔,在横断面图像上见侧脑室枕角扩大而额角变小,并呈“八”字形分离,侧脑室内侧壁略向外成弓形外突,侧脑室后角和体部相对增宽,冠状位见扩大的第三脑室上移插入两脑室体部之间,双额角之间的距离增大。诊断为单纯性胼胝体缺如。当时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家属未予进一步治疗。近一星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急诊动脉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动脉出血疾病患者资料。患者均经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给予相应介入治疗。结果60例急性动脉出血性疾病患者全部止血成功,经3~5d连续观察,其中3例肺咯血患者复发,经过第2次栓塞治疗后止血成功。结论急诊介入治疗能准确及时地发现出血部位,止血效果明显,是诊断和治疗动脉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介绍65例颅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本组患者65例,根据肿瘤部位、大小、性质,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全切53例,部分切除1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视神经麻痹1例,面神经并动眼神经麻痹1例,三叉神经麻痹1例,舌咽神经麻痹1例,偏瘫5例,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正确的手术思路、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基础;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是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6.
我院自1974年1月至1986年5月,共收治慢性窦道38例,其中1974年1月至1978年为一组,1979年至1986年5月为二组,均行切除手术。第一组21例,经病理证实:结核11例,肌肉注射感染3例,异物7例:术前行窦道碘油造影,术中用  相似文献   
997.
海洛因瘾康复期使用纳曲酮防止复吸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盐酸纳曲酮防止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后复吸疗效。方法:mo1~2每日口服纳曲酮片15~20mg,mo3~4服10~15mg,mo5~6服5~10mg,6mo为一个疗程。结果:3mo复吸率为42%,6mo复吸率为72%,显效率为45%,有效率为74%。结论:服药后可明显减轻海洛因依赖者对毒品渴求感和焦虑症状,降低复吸率。纳曲酮本身无依赖性,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998.
紫杉醇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紫杉醇体外抑制 K5 6 2细胞株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 K 5 6 2白血病细胞株 ,以不同浓度紫杉醇处理 12~ 72小时后 ,用 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 ,用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细胞 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结果  K5 6 2细胞经紫杉醇处理后细胞生长受抑 ,对 K5 6 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为 0 .84μg/ ml。经药物作用后可见细胞染色质浓聚和凋亡小体形成 ,FCM显示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 ,但电泳检测未见 DNA裂解。结论 紫杉醇能抑制 K5 6 2细胞的生长 ,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为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生脉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生脉注射液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及心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7例,随机分为生脉注射液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7例。生脉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40ml,1次/d,14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观察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压、静息心率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生脉注射液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4.86%,生脉注射液治疗组CO、CI及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可以更好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左心室收缩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31种黄酮、酚酸类化合物和10种中药清除DPPH能力考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考察中药中黄酮、酚酸类成分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及构效关系,中药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及其与黄酮、酚酸类成分总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中药中常见的31种黄酮、酚酸类化合物和10种中药为研究对象,以DPPH法对上述41个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以高效液相色谱-库仑阵列检测技术检测黄酮及酚酸类化合物的氧化电位,以Folin-Ciocalteu法测定中药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总量.结果:31种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有很大差别,其中以(-)-EGCg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其IC_(50)值为6.7μmol·L~(-1);氧化电位值50 mV;提取物中,茶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最高,为82.9%(以芦丁计),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IC_(50)值为0.012 g·L~(-1);红花醇提物总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最低,为7.01%(以芦丁计),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弱,其IC_(50)值为1.3 g·L~(-1).结论:黄酮、酚酸类成分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与化合物中酚羟基的取代个数和位置有关;中药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Y)与总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X)之间存在相关性,Y=7.779X~(-0.48),r=0.929 5,即总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高,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