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在大鼠背部形成一蒂在尾端的2 cm×8 cm的随意皮瓣模型.实验组分别在术前10 min、术后12 h经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0万U/kg,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4 h,两组各取8只大鼠,处死后取皮瓣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水平;另10只大鼠,养至术后10 d,分析皮瓣存活情况.结果 实验组皮瓣术后24 h MPO和MDA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 d皮瓣存活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认为围手术期使用乌司他丁能促进大鼠超长随意皮瓣的存活.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评价使用日间手术模式行体表血管瘤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采用日间诊疗模式行硬化剂注射治疗的73 例体表血管瘤患者作为日间组;2010年6月~2014年12月按照传统诊疗模式治疗的血管瘤患者86例作为传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治疗结果、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的差异。 结果 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均顺利接受硬化剂注射治疗,血管瘤病情发展均得到抑制,病灶缩小萎缩消失,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与传统组比较,日间组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总费用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日间模式进行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治疗不但安全可行,具有与传统模式同样的治疗效果,而且能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1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的影响。方法:2015年4月至2020年5月经手术治疗髋部骨折老年患者314例,男116例,女198例;年龄60~76岁;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Ⅱ-Ⅲ级。所有患者进行常规麻醉,根据是否进行RIPC将患者分为两组,157例在常规麻醉基础上应用RIPC为干预组,男56例,女101例,年龄(68.12±7.13)岁;另157例为对照组,男60例,女97例,年龄(68.24±7.05)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MACEs事件。结果:应用RIPC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非致命性心搏停止、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严重心律失常、周围动脉血栓形成、心血管疾病再住院、术后1年全因死亡影响的OR值分别是1.269、1.304、0.977、1.089、1.315、1.335、0.896、0.774、1.19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术后1年内,RIPC并未明显影响改变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非心脏手术中RIPC对临床心血管结局的长期影响需要在适当的随机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穿支血管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皮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7月,收治8例拟行ALT皮瓣修复手术的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1~46岁,平均34岁。其中头皮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2例,头皮撕脱伤2例,颈部外伤后皮肤软组织坏死1例,腹股沟区隆突性纤维肉瘤术后缺损1例,腹股沟区黑色素瘤术后缺损1例,面部凹陷畸形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2 cm×7 cm~22 cm×18 cm。术前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血管,选取管径较粗、流速快、穿肌肉走行距离最短的穿支血管设计皮瓣,并将术前检测结果与术中观察情况进行比较。皮瓣切取范围为14 cm×9 cm~25 cm×20 cm。供区均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共发现皮瓣范围内穿支血管19支,术中证实穿支血管18支,准确率为94.7%。术中见穿支血管出肌点及肌肉内走行方向与术前检测基本一致。术后1例出现皮瓣下部分脂肪液化,经换药2周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结论 ALT皮瓣术前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并选取合适的穿支血管能有效提高皮瓣切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联合多元化康复管理措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13例PCI术后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和反搏组,康复组56例,给予多元化康复管理措施;反搏组57例,在康复组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装置,对比2组患者干预后2个月心功能、运动耐力、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干预后2个月,反搏组的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60.22±6.25 ng/L)低于康复组(65.30±7.21 ng/L),一氧化氮(NO)水平(62.40±7.21μmol/L)高于康复组(59.22±8.16μmol/L);干预后反搏组的心功能分级优于康复组;反搏组6 min内步行距离(490.60±50.28 m)长于康复组(450.34±45.21 m),达到运动终点时间(6.15±0.93 min)短于康复组(6.71±1.12 min),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体外反搏联合多元化康复管理措施能有效改善PCI术后老年患者的心功能,并有助于提升运动耐力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增加头颈部脉管畸形患者病变临近部位的皮肤软组织量,探讨其在头面颈部脉管畸形外科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16例头面颈部脉管畸形病例.所有病例均采取Ⅰ期植入扩张器,定期注水;Ⅱ期切除病变,扩张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的外科手术方法.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2年,均无复发;转移皮瓣与邻近皮肤色泽、外观均相同,质地柔软,切口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患者术后随访满意度良好.结论 应用Ⅰ期扩张器植入,Ⅱ期切除病变的治疗方式,在切除病变的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外观及功能,是治疗头面颈部脉管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艳阁 《医学信息》2007,20(5):459-460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术前用盐酸戊乙奎醚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东莨菪碱组(B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前20 min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和东莨菪碱0.006 mg/kg,记录患者给药前、给药后10 min、诱导前及气管插管后的心率和血压.结果 A组血压、心率都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适合作为高血压患者的术前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穴埋豆在改善胸痹心痛患者心绞痛发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21年4月—2022年6月收治的89例胸痹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中医内科护理,观察组(45例)在前者基础上联合耳穴埋豆干预。对比两组症状恢复情况、身体机能、血液流变学。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痛时作、痛引肩背以及胸闷不舒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两组上述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绞痛发作(AF)、稳定状态(AS)、躯体受限程度(PL)、疾病认知程度(DS)及治疗满意度(T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两组AF、AS、PL、DS以及TS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纤维蛋白水平(FBN)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两组HCT、ESR、FBN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耳穴埋豆用于胸痹心痛患者中...  相似文献   
19.
张艳阁 《中原医刊》2007,34(13):77-77
在人工流产术中,先静脉注射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再静脉注射异丙酚,取得安全满意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施行无痛人工流产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分级Ⅰ~Ⅱ级,体重46~73k,年龄18~40岁,妊娠42~63d。术前血常规、凝血四项、胸部透视及心电图(ECG)均正常。既往无严重肝肾疾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