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4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目的:观察ICU患者静脉血栓形成(VTE)的风险,评估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对VTE的临床预防作用。方法:选择ICU住院患者3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PC观察组,每组163例,采用Caprini量表进行VTE风险评估。结果:326例ICU患者Caprini评分为(9.3±2.3)分,其中无风险占2.15%,低风险占5.52%,中风险占10.12%,高风险占15.95%,极高风险占66.26%。相关性分析显示Caprini评分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但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0.416,P0.05)。对照组ICU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VTE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4.91%vs16.56%,P0.05)。结论:ICU病房患者存在VTE高风险,IPC可以显著减低VTE发生率。  相似文献   
422.
目的 探讨肠腔分流并选择性冠状血管缝扎术对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治疗作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26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行肠腔分流、脾动脉结扎、选择性冠状静脉缝扎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分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为(24.8±2.7) cm H2O,与术前的(34.4±4.7)cm H2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P<0.01).术后并发轻微肝性脑病l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后痊愈.23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5年,无再出血病例.结论 肠腔分流并选择性胃冠状血管缝扎术对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是安全、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23.
目的:体外诱导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并对分化细胞进行相应鉴定,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5在湘雅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取大鼠腹股沟脂肪,消化分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②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29,CD34,CD44表达。③传3代细胞进行微团培养1d,换用含体积分数为0.01的新生牛血清、10μ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6.25mg/L的胰岛素、6.25mg/L的转铁蛋白、1×10-7mol/L的地塞米松、50mg/L的维生素C的高糖DMEM诱导液,为特定培养条件。④在诱导后4,7,14d应用阿尔新兰染色、蕃红O/固绿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评价软骨形成情况。⑤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在诱导后0和14d检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前Ⅱ型胶原蛋白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的表达。结果: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短梭形、梭形及多角形,3代后呈均一长梭形。②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鉴定: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29,CD44,基本不表达CD34。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的形态特征: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由长梭形转变为三角形、多角形或短梭形,逐渐聚集成结节。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诱导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胞外基质阿尔新兰染色、蕃红O/固绿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着色阳性。⑤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未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前Ⅱ型胶原蛋白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基因,而诱导后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前Ⅱ型胶原蛋白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基因。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由转化生长因子1、胰岛素、转铁蛋白等组成的特定培养基条件诱导下可以定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24.
目的:观察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上的生长、分化特点以及成骨细胞形态. 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7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1的新生牛血清的低糖DMEM完全培养基中作原代培养,细胞长至90%汇合时传代,取培养第3代细胞接种于纳米羟基磷灰石(卫生部肝胆肠研究中心纳米课题组提供)表面,并加入含1 mmol/L地塞米松、50 mg/L维生素C、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的培养基中诱导分化、培养.②观察指标:复合培养第2,4,6,8天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复合培养7 d后行钙-钴法成骨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分化情况;培养8 d后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 结果:MTT法检测出的吸光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大(P<0.05);经加入特定的成骨诱导体系培养7 d后,附着于材料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经钙-钴法染色后细胞胞浆中可见灰黑色颗粒或块状沉淀的阳性反应,细胞形态也多呈多角形或短矩形;培养8 d后扫描电镜可观察到材料孔隙内有细胞长入. 结论: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上生长良好,提示纳米羟基磷灰石适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长、分化,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细胞外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25.
对7只肺心病兔、7只伴有营养不良的肺心病免及8只正常对照兔的膈肌线粒体进行了体视学研究.结果显示:肺心病营养不良时,膈肌线粒体显著增生,但超过一定限度后,线粒体开始破坏溶解,膈肌能量缺乏,导致膈肌疲劳.  相似文献   
426.
兔肺心病拌营养不良时隔肌线粒体的体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只肺心病兔、7只伴有营养不良的肺心病免及8只正常对照兔的膈肌线粒体进行了体视学研究。结果显示:肺心病营养不良时,膈肌线粒体显著增生,但超过一定限度后,线粒体开始破坏溶解,膈肌能量缺乏,导致膈肌疲劳。  相似文献   
427.
目的:总结分析改良Shiraki术治疗小儿隐匿型阴茎的效果。方法:观察对比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改良Shiraki术治疗的42例小儿隐匿型阴茎术前术后治疗效果。结果:42例患儿术后随访6~53个月,所有患儿术后阴茎长度较术前增长1倍以上,阴茎体显露满意,外形良好。结论:应用改良Shiraki术治疗小儿隐匿型阴茎效果良好,可以达到良好外观矫形。  相似文献   
428.
429.
目的分析总结外伤性肝破裂诊断要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总结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60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诊断过程回顾性分析,因患者病情较重,保守治疗不可靠而实施外科治疗。结果 60例患者均得到准确及时的诊断,伤后30min~8h内实施手术,56例患者痊愈,治愈率93.3%。3例患者失血性休克死亡,另1例患者MODS死亡。结论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依赖与腹部外伤史,腹膜刺激症,失血表现以及诊断性腹穿抽出不凝血等,腹部B超和CT平扫对诊断Ⅰ、Ⅱ级肝破裂意义显著。外科治疗的原则为清创、止血、引流,消除胆汁漏。  相似文献   
430.
<正>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出现了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症状的感染性患者,主要传播途径为蜱虫叮咬[1],并且初步鉴定出传播病原体为人粒细胞无形体及一种新亚型布尼亚病毒[2]。针对此种疾病,卫生部发布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本文总结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患者的检验结果,为诊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提供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