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9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18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63篇 |
内科学 | 39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48篇 |
综合类 | 102篇 |
预防医学 | 47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42篇 |
中国医学 | 75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TNFα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与脂肪肝的关系,以及TNFα在肝脏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经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4周、8周、18周末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和相关生化指标,18周末光镜、电镜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学改变和TNFα在肝脏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周末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诱导出胰岛素抵抗,8周末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18周末肝脏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糖尿病大鼠肝脏存在着严重的脂肪变性;电镜结果显示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变形,部分线粒体嵴融合消失,TNFα在肝脏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合并脂肪肝,TNFα在脂肪肝的发生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2.
63.
1病历简介男,44岁。因解暗红色稀便,于1996年10月3日急诊入院。1992年患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在上海做胃底贲门血管断流术,脾切除术。人院体检:血压16/10kPa(1.0kPa=7.5mmHg),脉搏96次/min。贫血貌,颈部有3个蜘蛛德,肝掌。心肺体检无异常。腹平坦,上腹见一纵行手术疤痕,肝助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血红蛋白80g/L,白细胞9.5×109/L,中性0.72,淋巴0.27,嗜伊红0.01。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肝功能检查除白蛋白轻度下降外,其它正常。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e抗体均阳性。经止血… 相似文献
64.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IL-21在多发性骨髓瘤(MM)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55例MM患者分为未缓解组(A组,30例)和缓解组(B组,25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刺激培养上清液中IL-17、IL-21和IL-6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MNC中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A组IL-6、IL-17及IL-21的水平与Th17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IL-6、IL-17及IL-21的水平与Th17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MM患者IL-17与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0.782,P<0.05),IL-21与IL-6的水平呈正相关(r =0.778,P<0.05).结论:Th17细胞可能作为启动因素参与了MM患者的免疫发病过程,并促进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65.
66.
HIV阳性合并陈旧闭合四肢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HIV阳性合并陈旧闭合四肢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为治疗HIV阳性合并陈旧闭合四肢骨折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5年6月HIV阳性合并陈旧闭合四肢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患者资料。受伤至手术时间均大于3周,术后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组患者共13例,均给予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式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术,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平均15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75±1.67)个月,疗效优良率92.3%。无骨不连及钢板断裂出现,无关节僵硬及静脉血栓发生,无切口感染及HIV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骨折均正常愈合。结论 HIV阳性合并陈旧闭合四肢骨折患者在4周内手术治疗仍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HIV阳性骨折患者应注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骨棘球蚴病在放射治疗后棘球蚴囊的病理改变,探讨放射治疗骨棘球蚴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羊肝脏中无菌取出子囊,剪碎、去除囊皮,用0.9%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沉淀,反复3次,HE染色计数,制成含头节为12×106个/L的混悬液20ml.健康子午沙鼠(简称沙鼠)140只,雌雄各半,鼠龄2~3个月,体质量(38±6)g.将含棘球蚴头节悬液按每只0.2 ml注入沙鼠后腿胫骨骨膜下,12个月后拍摄X光片.根据接种部位骨骼破坏情况,以沙鼠后腿胫骨有明确锯齿状骨质破坏为纳入标准,选取沙鼠骨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72只,雌雄各半.将72只沙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40贝可勒尔放射(Gy)组、50 Gy组、60Gy组,每组18只,雌雄各半.采用分次放疗法,分5次进行,每次放疗间隔2d,照射剂量率为300 cGy/min.放疗后处死各组沙鼠,无菌条件下取出放疗区骨内细粒棘球蚴囊,用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抽取囊内囊液,将囊液用0.9%的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沉淀,取最后沉渣,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头节形态及活动情况.结果 对照组囊液中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活动正常;40 Gy组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尚正常,活动较对照组差,但未被红染;50 Gy组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异常、变形萎缩、红染;60 Gy组细粒棘球蚴头节红染、变形,且有碎裂迹象,周围有不明颗粒包绕.光镜下,对照组照射区细粒棘球蚴囊角质层、生发层育囊及原头节组织学结构基本正常;40Gy组以细粒棘球蚴囊变性为主,结构失常,角质层广泛水肿,生发层变薄,育囊少见;50 Gy组角质层广泛断裂,且生发层部分出现水肿,屈曲皱褶明显,细胞减少,少见育囊及头节;60Gy组以细粒棘球蚴囊坏死为主,角质层广泛断裂,角质层与生发层分离,生发层萎缩、紊乱,未见育囊及头节.电镜下,对照组细粒棘球蚴囊角质层结构清晰,微绒毛排列整齐,生发层细胞及细胞器结构、形态正常;40 Gy组细粒棘球蚴囊生发层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微绒毛内微丝及内容物减少;50 Gy组细粒棘球蚴囊微绒毛基本消失,核膜模糊不清,内质网、线粒体扩张,淋巴细胞核染色质结块边集,呈环状排列;60Gy组微绒毛基本消失,核膜界限不清破裂,部分核仁碎裂、边集,内质网广泛扩张,线粒体固缩及明显空泡变,淋巴细胞核染色质结块边集,溶酶体及巨噬细胞出现.结论 放射治疗可破坏骨棘球蚴囊的形态与结构,放射活度在50 Gy时对棘球蚴具有致死作用,放射方法治疗骨棘球蚴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患者胎儿脐动脉血流异常对胎儿宫内缺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价值.方法选择足月妊娠或近足月妊娠的ICP患者31例,正常足月妊娠30例,于剖宫产当天彩色多普勒探测脐动脉血流,剖宫产时检测脐动脉血pH值及脐动脉胆汁酸水平.结果 ICP缺氧组脐动脉血流异常率高于ICP不缺氧组及正常妊娠组(分别为75.0%,15.8%,6.7%,P<0.05);ICP缺氧组脐动脉血流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值高于ICP不缺氧组及正常妊娠组 (分别为 3.81±0.54,2.28±0.32,2.22±0.35, P<0.05); ICP缺氧组胆汁酸水平高于ICP不缺氧组及正常妊娠组(分别为25.12±9.21,15.66±4.72,8.92±4.32,P<0.05).ICP组脐动脉血流 S/D值与脐动脉pH值呈负相关(r=-0.74, P<0.05), ICP组脐动脉血流S/D值与脐动脉胆汁酸水平呈正相关(r=0.76, P<0.05).结论 ICP患者脐动脉血流异常与ICP胎儿宫内缺氧明显有关,可能因ICP胎盘血流灌注不足以及ICP时高浓度的胆汁酸致脐血管及胎盘绒毛表面血管收缩、胎儿缺氧所致,故脐动脉血流的检测对ICP胎儿宫内缺氧有很好的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为探究基于电子舌进行具有不同味道的天然药物区分的可行性及不同类型电子舌区分效果差异。方法:本实验采用TS-5000Z和α-ASTREE两种类型电子舌对分别具有酸、苦、甜、咸4种味道的共35种代表性天然药物及12种食品类成分进行检测,通过提取的电子舌传感器数据以及经典人群口尝评价(THTPM)结果,分别利用判别分析(DA)、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PCA-D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4种算法建立四味的定性判别模型。结果:其中基于TS-5000Z型电子舌数据的上述4种算法的四味辨识准确率(交互验证)分别为72.34%、72.34%、76.60%、61.70%;基于α-ASTREE型电子舌数据的4种算法的四味辨识准确率(交互验证)分别为91.49%、89.36%、93.62%、80.85%。结论:总体上α-ASTREE型电子舌在天然药物四味辨识方面表现良好,同时在四味辨识中PCA-DA模型算法为最优,可以用于天然药物的四味辨识。 相似文献
70.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缩略词IS)的高发病率与人口老龄化有关,且在饮食结构调整、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下,IS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其病理基础为脑组织局限性供血或是供氧障碍,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损伤等.该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均较高,被认为是中老年群体健康的主要杀手,临床认为IS具有可预防性,通过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