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22篇
药学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61.
目的:建立具有解剖结构的虚拟手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选用首例中国女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CVH2)为原始数据源,用Adobe Photoshop软件先对手部的重要结构进行预处理和图像分割,再用VisualC 6.0和VTK(Visualization Toolkit)可视化工具包作为开发平台,采用经典的Marching Cubes算法,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重建出了手部皮肤、桡骨、尺骨、腕骨(包括周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第I~V掌骨、第I~V指骨第(包括近节指骨、中节指骨、远节指骨)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以任意角度和比例大小对它们进行交互式观察,清楚地显示了它们在空间上的位置关系。该模型还实现了多模式的交互演示和角度测量、鼠标取点等实时交互功能。结论:为虚拟手的建模研究提供了三维可视化的解剖模型,探索了三维解剖建模的新的技术方法,并为进一步研究手的物理及运动生理建模建立了初步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拇腕掌关节面的立体几何特征 ,为该关节运动分析提供形态学参数。方法 :用结构光立体测量系统 ,测量成人尸体大多角骨远侧端关节面和第 1掌骨底关节面 ,数据自动采集 ,打印出关节面立体轮廓图、等高线图、断面曲线和曲率曲线图。结果 :拇腕掌关节为鞍状关节 ,大多角骨关节面在桡尺方向上凹 ,在掌背方向上凸 ,第 1掌骨底关节面在桡尺方向上凸 ,在掌骨方向上凹 ,关节面在相互垂直方向上紧密嵌合 ,关节面分为五区 ,中央区及其周围为等曲率区。结论 :结构光测量系统可得到关节面的立体几何特征 ,拇腕掌关节的几何形态是该关节活动形式复杂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63.
数字人体肝脏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恺  张绍祥 《重庆医学》2005,34(10):1556-1558
数字人体计划作为一个大型的科学研究工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人体结构及功能的虚拟,将对未来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影响[1,2].目前,数字化虚拟人体计划的研究正处在可视化人体研究阶段,在计算机上建立数字化人体结构的三维模型,实现人体结构的科学计算可视化[3,4].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解剖结构复杂且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应用可视化人体数据集建立肝脏数字化三维模型,对掌握肝脏特别是肝内解剖结构的复杂性,提高肝脏疾病的诊断率,开展计算机辅助肝脏外科手术和肝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本文就可视化人体在肝脏科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4.
目的构建携EGFP的人Synoviolin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手段,SalⅠ/NotⅠ双酶切质粒pIRES2-EGFP-syno,得到含EGFP和人Synoviolin的基因片段,将其亚克隆至入门载体pENTR1A的多克隆位点内得到入门质粒pENTR1A-syno-egfp。采用LR重组酶将pENTR1A-syno-egfp和目的载体pLenti4/TO/V5-DEST进行重组反应,形成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4/TO/V5-DEST-syno-egfp。将pLenti4/TO/V5-DEST-syno-egfp与包装质粒混合,利用脂质体共转染293F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以293FT细胞GFP蛋白的表达水平测定病毒滴度。结果PCR,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4/TO/V5-DEST-syno-egfp构建成功,转染后的293FT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强绿色荧光。包装的慢病毒原液滴度为1×10~8TU/ml。结论成功构建了EGFP和Synoviolin基因共表达的慢病毒表达载体,为Synoviolin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高效稳定的转基因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5.
由于信息科学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纵观科学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往往都是最先应用于医学和军事。数字医学就是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它是以现代医学和数字化高新技术相结合、涵盖了医  相似文献   
66.
67.
动眼神经及相关动脉MRI与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动眼神经及其相关动脉的正常表现和相互关系,获得正常MR影像和断层解剖资料。方法在多平面重建图像上测量动眼神经的最佳显示角度及脑池段长度,并在该图像、塑化切片、源图像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图像上观察动眼神经与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小脑上动脉(PCA)及后交通动脉(PCoA)的关系。结果薄片断面上动眼神经和动脉节段性显示,与MRI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动眼神经脑池段长(14.07±2.15)mm,与脑干背侧连线夹角(69.68±7.15)°,与正中矢状面夹角左右分别为(24.44±4.64)°、(24.44±5.06)°。年龄越大BA发生偏移例数越多,多数PCA和SCA与动眼神经紧贴,少数使神经受压,PCoA仅胚胎型与神经紧贴或使之受压。结论MRI能够显示动眼神经脑池段的走行、形态及动脉与神经的关系,是评价动眼神经与毗邻动脉的准确的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68.
后交通动脉的MRI与生物塑化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的正常表现及变异.材料和方法以MR成像和生物塑化切片技术完成140例正常人FLASH-3D和TOF-MRA横断位成像及9例标本的生物塑化薄层切片,以塑化切片、源图像及MPR、MIP图像观察后交通动脉的走行、形态及其与动眼神经的关系.结果生物塑化薄片示后交通动脉为节段显示,MRI与之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后交通动脉显示率为63.9%,胚胎型后交通动脉显示率8.9%,其中10侧与动眼神经接触,而且胚胎型后交通动脉的存在形式与大脑后动脉的显示有明显的关系.结论MRI不仅能够显示后交通动脉的走行、形态,而且能够明确与神经的关系,是评价后交通动脉的较为准确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69.
真空浸渍是生物塑化技术的重要步骤 ,浸渍彻底与否是标本塑化成功的关键。真空浸渍是指在低压或真空状态下 ,易挥发的中间剂气化后形成气泡从组织细胞内移出 ,组织内形成负压 ,同等量的粘稠度高的、分子量大的塑化剂则进入组织细胞内填补 ,由于中间剂移出留下的空间 ,使塑化剂与器官内部各个结构密切连接[1] 。如果塑化剂不能完全或大部分占据组织细胞中间剂的位置 ,那么标本内就会有空隙 ,塑化剂就不能起到对组织结构的包埋作用 ,势必造成器官内部多个组成结构之间结合松散 ,甚至脱落 ,从而导致失败。现将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与改进措施作简…  相似文献   
70.
目的 以MSCT增强扫描为基础,探讨岩下窦(inferior petrosal sinus,IPS)的解剖行程和形态学表现,为经IPS静脉途径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 对120例患者行CT脑静脉成像(CTV),通过连续断面观察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以第2例可视化人体数据集中的相关薄层解剖断面为参照,对IPS的位置、形态、大小、走行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IPS起始部、垂直部和水平部、出颅部以及颅外段在CT薄层横断面上均能得到连续显示,与薄层解剖断面有良好的对应关系.IPS起始部与海绵窦后上部无明确界限,两侧借基底静脉丛(BVP)相互交通,其宽度左侧为(7.88±1.83)mm,右侧为(8.42±1.87)mm,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度左侧为(2.90±0.83)mm,右侧为(2.90±0.71)mm,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S垂直段、出颅段为均匀强化的管状结构,垂直段直径左侧为(1.87±0.82)mm,右侧为(2.08±0.60)mm,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颅段直径左侧为(1.96±0.74)mm,右侧为(1.95±0.68)mm,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能够准确显示IPS的解剖结构及变异,是评价IPS解剖行程和形态学变化的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