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复合动脉重建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症:附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纪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9):528-530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缺血症复合动脉重建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全组21例通过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和动脉造影,确定动脉病变范围。复合近远端动脉重建19例,股-胫后动脉旁路转流2例。结果:术后病死率48%,截肢率95%。术后1个月,病人静息痛缓解,肢端溃疡愈合,踝臂指数平均值095。平均随访244个月,近端动脉重建通畅率100%,远端动脉重建通畅率824%,平均踝臂指数值085。结论:复合动脉重建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闭塞症是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重建动脉流入及流出道的通畅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动脉造影和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评价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接受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96例患者(共112条下肢)进行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支架近端3 cm无病变区收缩期峰值流速(Vp)和支架内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计算PSV与Vp的比值(PSVR)。对下肢缺血症状复发和怀疑存在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完成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检查资料的配对。应用SPSS 17.0、MEDCALC 11.6.1.0统计学软件,将DSA检查支架内再狭窄率与PSV、PSVR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统计学分析,判断PSV、PSVR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PSV(R2=0.83)和PSVR(R~2=0.76)均与DSA检查支架内再狭窄率存在线性相关(P值均<0.001)。ROC曲线显示,当DSA检查支架内再狭窄率>50%时,其PSV>165 cm/s,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97.8%,阳性预测值为98.4%,阴性预测值为93.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4;PSVR>1.90,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1 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88.5%,AUC为0.979。当DSA检查支架内再狭窄率>80%时,其PSV>285 cm/s,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99.0%,阳性预测值为94.1%,阴性预测值为98.9%,AUC为0.980;PSVR>2.7,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90.5%,阳性预测值为64.0%,阴性预测值为98.9%,AUC为0.973。支架内再狭窄率>50%和>80%时,PSV与PSVR的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合PSV>285 cm/s和PSVR>2.7预测支架内再狭窄率>80%,其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97.9%,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98.9%。结论 PSV和PSVR可有效地预测支架内再狭窄。联合PSV>285 cm/s和PSVR>2.70,对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率>80%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3.
手术病人预防性抗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纪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8)
合适的凝血状态对手术安全和预防术后血栓性并发症关系密切。本文主要依据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ACCP)制定的抗凝和溶栓治疗指南,结合国内手术条件,介绍有关手术病人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预防性抗凝理论依据血栓相关危险因素目前 相似文献
34.
��˨����Ԥ�������ƽ�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纪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4):246-248
肺栓塞 (pulmonaryembolism ,PE)是一种严重临床病症 ,有较高的病死率。美国每年有 6 0万肺栓塞病人 ,其中1/ 3最终死亡[1] 。 4 0岁以上住院病人常规尸检发现 ,2 / 3病人有肺栓塞病理表现 ,预示有更高的亚临床肺栓塞发病率[2 ] 。目前肺栓塞研究重点是高危人群辨别以及合理的预防和治疗。1 危险因素任何易于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都有可能引发肺栓塞 ,因此著名的Virchow血栓形成三因素 :血流停滞、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也是肺栓塞的重要致病原因。身体活动减少 ,如果再合并有创伤、手术和其他严重的疾病都会促使肺栓塞发生。其他易感因…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和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RIP)对腹主动脉阻断后再灌注引起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新西兰免随机分为四组。Ⅰ组:未行腹主动脉阻断;Ⅱ组:行肾上腹主动脉阻断40min;Ⅲ组:腹主动脉阻断前30min,预先在阻断部位进行3次5min IPC;Ⅳ组:腹主动脉阻断前30min,预先对一侧后肢的股浅动静脉进行2次10min RIP于再灌注2h,1、2、3d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右肺过氧化物酶(MPO)、右肺泡支气管灌洗液(BALF)蛋白测定以及右肺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再灌注2、3d PaO2明显下降,右肺MPO、BALF蛋白显著升高,镜下显示肺间隔中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有红细胞渗出;Ⅲ、Ⅳ组再灌注2、3d各项检测指标与I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镜下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IPC和RIP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的浸润和激活,减轻由腹主动脉阻断引起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建立适合静脉高压病理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DARC)在静脉高压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SD大鼠,分别建立股动静脉瘘和髂静脉缩窄静脉高压模型,另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术后大鼠后肢肌肉及皮下组织毛细血管管腔面积的变化,并利用选出的模型观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ARC表达的变化.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点股动静脉瘘模型大鼠较髂静脉缩窄模型大鼠后肢肌肉及皮下组织毛细血管管腔扩张明显且持续时间长,股动静脉瘘模型大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ARC表达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 大鼠股动静脉瘘模型较适合静脉高压病理机制研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DARC的表达与静脉高压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7.
���Ѫ˨�γɺ�Ѫ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纪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4):242-243
血液高凝状态 (hypercoagulablestate)是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因 ,也是治疗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方面。血液凝固性增高不仅有血液凝血活性增强的变化 ,也包含有其它多种致血栓因素的异常 ,这种易产生血栓形成的病理状态又可称为血栓前状态 (prothromboticstate) ,其原因可能是遗传性、获得性、生理性或药源性等因素。机体一旦处于高凝状态 ,就有可能引起血栓性疾病。血栓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的血管 ,但静脉血栓发生率远高于动脉血栓 ,两者比例可达 4∶1。静脉血栓可以发生在下肢、肝脏、盆腔等部位 ,以下肢多见。1 血液细胞…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合并有血栓形成的主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对18例伴有血栓形成的主髂动脉闭塞病人进行了血管腔内治疗。3例行股动脉切开取栓,同期腔内治疗髂动脉病变;9例行一期髂动脉导管溶栓(CDT),二期髂动脉病变腔内治疗术;6例行一期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然后对髂动脉残留血栓进行CDT。结果 18例接受治疗的病人,术后有1例死亡。操作成功率83.3%,病死率5.6%,保肢率100%。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4.5 个月。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69.2%(9/13), 一期辅助通畅率84.6%(11/13), 二期通畅率92.3%(12/13)。行一期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病人CDT时间及所需尿激酶量均较一期CDT,二期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者显著减少(P<0.05)。结论 对伴有血栓形成的主髂动脉病变,可根据患肢缺血的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大部分无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症状的病人可通过血管腔内治疗结合CDT来恢复髂动脉血流,其创伤较小,操作成功率高,一期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满意。 相似文献
39.
多平面动脉闭塞症(multilevelarterialocclusivediseases,MLAOD)是下肢重症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受累肢体动脉病变广泛,即使是局部非完全闭塞,但下肢血流总阻力(各个狭窄节段阻力之和)仍可产生巨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重症动脉缺血。患者的踝肱指数(ABI)一般低于0.4,出现明显缺血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端溃疡和坏疽等,如不及时进行动脉重建,患者可能肢体丧失,甚至威胁生命[1]。一、血管重建的方式MLAOD患者的治疗,传统主张仅施行近端动脉重建术。近端动脉重建完成后,远端血流供给增加,通过远端侧支循环能明显改善多数患者… 相似文献
40.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分级与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纪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5(4):350-351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venousinsuffi—ciency,CVI)是一组下肢静脉病征的总称,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病理生理改变的复杂性,需要有诊断分类的标准,用以规范诊断及治疗。1994年,美国静脉联盟(americanvenousforum,AVF)提出了CEAP分类法,包括:(1)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评估做出的临床分类(clinic,C);(2)以先天性(Ec)、原发性(Ep)和继发性(Es)为分类的病因学分类(etiology,E);(3)下肢病变静脉的解剖分类(anatomy,A);(4)以逆流(Pr)、阻塞(Po)和二者兼有(Pro)的病理生理分类(pathophysiology,P)。在CEAP分类中,E、A、P的含义很明确,“C”代表临床表现,C0~6各有特指的含义,见.表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