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9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乳腺癌切除术后皮瓣坏死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切除术皮瓣游离面广 ,极易引起皮瓣坏死。本文就本院资料做一探讨。一般情况 :本院自 199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间共施行乳腺癌切除术 2 0 0例 ,术后发生皮瓣坏死 2 1例。占 10 .5 % ,年龄2 3~ 78岁 ,平均 45 .7岁 ,病灶位于左侧 82例、右侧 118例。均得到病理组织学证实。病理组织学类型 :单纯癌 31例 ,髓样癌42例 ,浸润导管癌 76例 ,腺癌 14例 ,硬癌 30例 ,浸润小叶癌 7例。肿瘤临床分期 (按TNM分期法 )Ⅰ期 :41例 ,Ⅱ期 :112例 ,Ⅲ期 :47例 ,Ⅳ期 :5例。手术方式 :乳癌改良根治术 12 0例 ,乳癌根治术 75例 ,乳腺姑息切除术 5例…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6月217例经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统计感染率和病原菌特征,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共有2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1.98%;检出革兰阴性菌20株占76.92%,革兰阳性菌6株占23.08%,分布最多的两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占34.61%,铜绿假单胞菌占19.23%;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的Dukes分期、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和手术类别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和肿瘤类别无关.结论 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根据其相关感染因素,开展合理有效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3.
经腹腔镜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121例,中转开腹手术12例,原因分别为肿块术前定位不准确、肿瘤肠段切除后两断端吻合长度不够、术中出血、肥胖、输精管断裂、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难以分离各1例,骨盆狭窄、Endo-GIA切割吻合直肠残端失败、肿瘤在盆腔广泛浸润转移各2例.认为实施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时,正确的术前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提高手术技巧将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中转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34.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的抗乳腺癌作用途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环氧化酶(COX)-2在乳腺癌中呈过度表达,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过抑制COX-2干扰致癌作用,但并不是唯一机制。为此,我们选择不表达COX-2的MCF-7乳腺癌细胞株,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nimesulide是否通过抑制NF(核因子)-KB的激活,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以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淋巴管生成的分布特点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VEGF-C蛋白的表达,并用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D2-40标记淋巴管,计数肿瘤淋巴管密度(LVD),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VEGF-C蛋白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0)、淋巴管浸润(P=0.031)呈正相关,与肿瘤组织学分级 (P<0.001) 呈负相关.乳腺癌LVD与淋巴结转移(P<0.001)、淋巴管浸润(LVI)(P=0.001)、VEGF-C表达(P=0.012)呈正相关,与无病生存率(P=0.011)及总生存率(P=0.001)呈显著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LVD是影响无病生存率(P=0.015)和总生存率(P=0.002)的独立因子.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新生淋巴管主要分布于肿瘤间质,LVD与VEGF-C表达和癌细胞转移相关,乳腺癌微淋巴管密度测定对评估其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判断可能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术后引流口粘连的因素。方法对同一手术组甲状腺术后放置引流的173例患者6个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P≤0.05)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73例患者引流口粘连率28.3%(49/173),其中轻度36.7%(18/49),中度59.2%(29/49),重度4.1%(2/49)。引流物、引流物放置部位等因素在不同组间粘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引流口粘连与引流物显著关联。结论甲状腺术后引流口粘连与多种因素有关,而引流物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寻找影响大肠癌预后因素,为制定大肠癌患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经手术且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患者1334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多因数COX模型分析发现根治术式、转移淋巴结数、根治标本总淋巴结摘除数、远处转移四项与大肠癌预后关系密切。结论根治术式、转移淋巴结数、根治标本总淋巴结摘除数、远处转移四项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主要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8.
王瓯晨  陈雪敏  项友群  李焕斌  殷凯  张筱骅 《浙江医学》2006,28(6):515-516,F0003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EN)是最先接受肿瘤淋巴引流和最早发生肿瘤转移的淋巴结口1,是预测该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重要指标。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node biopsy,SLNB)作为近年来乳腺外科的主要进展之一备受关注,而单侧多发性乳腺癌的SLNB及其临床意义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热点。本院自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对7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SLNB,其中单侧多发性乳腺癌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规律,为直肠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6年1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22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对各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归纳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性别与淋巴结转移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x2 =0.000,P>0.05).(2)淋巴结的转移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01,P<0.05).(3)肿瘤所在部位与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52,P>0.05),但有直肠癌距肛门越近淋巴结转移率越高的趋势,其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5~5.5 cm组和≥5.5 cm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2.5 cm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7,P<0.05).(4)肿瘤侵犯肠管周径与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x2=2.323,P<0.05).(5)淋巴结的转移率与浸润深度有密切关系,转移率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升高(x2=2.277,P<0.05).(6)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淋巴结的转移率显著升高(x2=4.322,P<0.01).(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及侵犯肠管周径对淋巴结转移有影响,OR(95% CI)分别为5.562(0.105~0.444)、2.178(0.144 ~0.971)、1.563(0.038 ~8.613)(P均<0.01).结论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侵犯肠管的周径、浸润的深度以及分化的程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中肿瘤的分化程度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0.
尿液DD3mRNA定量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按摩后尿沉渣中DD3mRNA含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前列腺癌(Pca)患者1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33例,在前列腺穿刺活检前收集前列腺按摩后的尿液,离心取细胞沉淀物,用荧光实时定量RT- PCR方法检测DD3 mRNA和PSAmRNA含量,以PSAmRNA作为管家基因校正尿沉渣中的前列腺细胞,以DD3mRNA/PSAmR- NA比值表示尿DD3mRNA含量。用ROC曲线对DD3mRNA诊断PCa的性能进行分析,并与血清tPSA进行了比较,同时探讨了尿DD3mRNA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Pca患者尿DD3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BPH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OC-AUC=0.716(95%CI:0.572~0.861)。当截断值为0.118时,DD3mRNA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67.0%、78.8%、77.4%、63. 2%、83.9%、3.41和0.35。若血清tPSA分别以4ng/ml和10ng/ml为截断值时,灵敏度分别为100%和94.4%,特异度分别为15.25和57.6%。DD3mRNA的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关。结论DD3mRNA的特异性明显高于血清PSA,尿液DD3mRNA的检测可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作为PCa的一种非损伤性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