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7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二氧化碳气腹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二氧化碳气腹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循环功能的影响 ,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对 2 0例单纯胆囊结石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动态监测气腹前后心排血量 (CO)、体循环阻力 (SV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 (CVP)和心率 (HR)的变化。并与心功能正常的 2 0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心功能正常组气腹前后的 CO、CVP有显著差异 ,其余各项指标变化无显著差异。而心功能不全组气腹前后 CO、SVR、MAP、CVP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二氧化碳气腹对心功能不全患者循环功能有影响 ,应慎用二氧化碳气腹  相似文献   
72.
回肠末端15cm范围系回结肠动脉供血,越靠近回盲部吻合支越少,为终未血管,多数人认为此段肠管血运差,肠切除一期吻合有发生瘘的危险。我院自1982年1月~1990年6月对12例回肠末端7cm内良性病变一期切除吻合,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7~68岁,平均35岁。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4例,伤寒肠穿孔3例、美克耳憩室穿孔2例,克隆氏病肠穿孔2例,小肠血管病出血1例均行肠切除。残留回肠末端距回盲部分别为3cm4例,5cm5例,7cm3例。手术将近端小肠与残留末端回肠行端端吻合,吻合口上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肝内肝动脉、肝静脉和胆道等管道系统的螺旋CT三维重建在囊性肝包虫病的应用研究及意义。方法8例囊性肝包虫病患者术前进行肝内管道包括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胆管螺旋CT造影扫描,多轴向投照容积重建法三维重建,观察分析三维重建图像中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胆管的主要分支显影、形态、分布、受压和移位情况,分别将肝包虫囊肿的空间位置关系,与“外膜内完整摘除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照。结果肝脏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地显示病变与肝内管道的三维空间关系,包括管道的受压移位并与包虫囊肿呈半抱球状。部分肝门静脉、肝管左右支夹角增大,部分胆管壁嵌于包虫外囊壁内。8例“外膜内完整摘除术”均成功,术中证实三维图像与实际情况相符。结论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囊性肝包虫进行术前的准确定位、对指导囊性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的操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术式选择的新观点(附684例报道)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目的 探讨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案。方法 对我院 11年间收治的6 84例肝包虫病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0种术式根据是否切开外囊、是否切除外囊、外囊切除范围及外囊切除的手术方式被分为四组。临床观察指标为手术耗时、术后平均住院日、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原位复发 ,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切开外囊术式除手术耗时外各项指标均优于切开外囊术式。切开外囊术式中 ,外囊切除术的术后残腔并发症低于保留外囊术为 (P <0 .0 5 )。外囊完整切除术的术后残腔并发症为 0 ,低于外囊部分切除术 11.1%。外囊外切除术式的手术耗时、出血量低于以肝切除技术为基础的术式 (P <0 .0 5 )。结论 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手术方式中 :不切开外囊、完整的、外囊外的外囊切除术疗效佳  相似文献   
75.
我院自1994年以来开展经皮肝穿胆道造影引流术106例,其中经皮肝穿胆道造影术(PTC)63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43例。X线电视下穿刺38例,B超引导下穿刺68例。男性60例,女性46例。年龄为21-83岁。大部分病例收到满意的诊疗效果。现就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失败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影响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相关因素,为原发性肝癌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2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的1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生存分析采用生命表法,相关因素分析行 Log -rank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 Cox 模型,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随访至2013年6月30日153例患者失访15例(9.8%),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5.92%、31.02%、21.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分级、甲胎蛋白(AFP)、肿瘤大小、肿瘤数目、门脉癌栓及治疗次数是影响预后的因素;Cox 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肿瘤数目、门脉癌栓及治疗次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 <0.05)。结论:肝功能分级、肿瘤数目、门脉癌栓为影响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治疗次数是影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人工建立肝脏接种泡球蚴模型后小鼠的死亡规律及主要死亡原因,探讨造模术后导致死亡的主要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方法 开腹直视肝脏穿刺法接种50 只健康昆明小鼠,术后15 d内动态观察小鼠的生理变化并记录死亡时间与数量,着重分析其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 术后15 d共死亡19 只,第9 d死亡1 只,其余18 只在术后7 d内死亡。术后死亡量于第2 d开始上升,第4、5 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第7 d死亡1 只。结论 泡球蚴接种术后小鼠的主要死亡原因与手术方式、麻醉、感染、泡球蚴的抗原性、肝损伤等导致的并发症密切相关。有效预防此类并发症是提高造模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8.
肝包虫病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与其他不同术式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1999年11月至2007年11月间收治的244例肝包虫病手术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188例获得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36个月(3~96个月).术式分为传统术式(保留外囊组)和根治性术式组(切除外囊组),根治性术式组又分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组和以肝切除技术为基础的外囊完整切除术组.观察指标为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原位复发率、生存率、生活质量.并对各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外囊切除术的术后残腔并发症及原位复发率均低于保留外囊术式组(P<0.01).而闭合性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并发症低于其他根治性术式.外囊完整切除术生存率高、生活质量高于传统术式.结论 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可降低残腔并发症发生率与原位复发率,而闭合性肝包虫外膜内外囊完整摘除术安全、有效、预后佳,应首选.  相似文献   
79.
腹外疝的发病因素与腹内压升高和腹壁强度降低有关已成定论。我院自1987年至1994年收治的男性右腹股沟斜疝182例中20例有阑尾切除手术史,占10.9%。现就阑尾切除术后发生右侧腹股沟斜疝,是否与阑尾切除手术有关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20例中,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9.1岁,均为男性。阑尾切除术前均无腹内压增高因素。2.阑尾切除术后发生疝时间:小于3月2例,3~6月1例,6~12月2例,1~5年15例。3.阑尾切除时均为麦氏切口,髂前上棘距麦氏切口的垂直距离小于5cm的18例;5~6cm的2例。均比标准的麦氏切口偏外偏下,阑尾切除的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80.
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治疗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的不同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03例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病例,对比传统的内囊摘除术+大网膜填塞术、内囊摘除术+囊内胆瘘缝扎术和新术式——外膜内完整摘除术的疗效,比较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残腔或创面外引流置管时间及残腔胆漏、残腔感染、周围胆管损伤的情况。结果 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残腔或创面外引流置管时间及残腔胆漏、残腔感染、周围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术式。结论 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在直视下根据不同胆瘘特点可靠地处理发生胆瘘的胆管,可根治性治疗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