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7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肝脏疾病中肝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游  张示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1444-1446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机体生长发育、细胞分化和病理状态中细胞自主性死亡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在正常胚胎和器官的发育、免疫反应、机体细胞数量的恒定与调控、无功能或异常细胞的清除,以及其在多种遗传性与获得性疾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近几年细胞凋亡的研究特别是肝病中肝细胞凋亡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2.
PDGF、TNF-α在人肝细粒棘球蚴囊壁周围组织的分层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在 4 0例人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表达。结果显示PDGF、TNF α在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周围纤维囊壁中出现特异性分层表达。靠近虫体侧纤维囊壁中 ,PDGF、TNF α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9 36 %± 2 13% )、 (10 5 2 %± 2 6 4 % )。靠近肝实质侧纤维囊壁中 ,PDGF、TNF α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37 5 1%± 7 4 5 % )、 (2 5 76 %± 5 0 5 % )。PDGF、TNF α在两层中表达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同时 ,靠近肝实质侧纤维囊壁中PDGF与TNF α的表达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提示肝细粒棘球蚴囊肿周围人体纤维囊壁分层 ,PDGF、TNF α与肝实质侧纤维囊壁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3.
肝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示杰  彭心宇 《农垦医学》2000,22(6):388-390
肝切除术作为治疗肝癌、肝内胆管结石、肝血管瘤等疾病的主要方法已得到大家的共识。而肝切除术所导致的出血、肝功能衰竭、胆瘘、腹腔内感染等并发症仍是肝外科研究的重点。我院自1999年6月~2000年6月共进行了82例肝叶切除术,经围手术期综合处理,使肝切除术后并发症降到366%,手术死亡率为0%。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男65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原发性肝癌60例,肝内胆管结石1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9例,肝良性间叶瘤1例,恶性间叶瘤2例。术前合并慢性活动性肝炎4例,合并肝硬变39例,使用术中B超25例。12 手术…  相似文献   
34.
肠粘连通常是由于腹部手术、感染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诸多因素造成,但80%是腹部手术后引起的粘连,部分病人出现与粘连有关的临床症状,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有效率不足50%,而手术次数越多,创伤愈大,粘连越严重,而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粘连轻.  相似文献   
35.
目的比较治疗肝细粒棘球蚴病合并胆瘘的不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0年1月-2005年3月收治手术治疗的203例囊性肝包虫病合并胆瘘病例,观察传统的内囊摘除术联合大网膜填塞术、内囊摘除术联合囊内胆瘘缝扎术和新术式——外膜内完整摘除术的疗效,比较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残腔或创面外引流置管时间及残腔胆漏、残腔感染及周围胆管损伤的情况。结果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残腔或创面外引流置管时间及残腔胆漏、残腔感染及周围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术式。结论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在直视下根据不同胆瘘特点可靠地处理胆瘘的胆管,可根治性治疗肝细粒棘球蚴病合并胆瘘。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初步探讨囊性肝棘球蚴病合并胆管瘘病的临床分型标准及意义。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5年3月,收治并行外膜内完整摘除术治疗囊性肝棘球蚴病合并胆管瘘病47例,术中观察胆管瘘不同的解剖特点,术后观察疗效。 结果与结论 47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残腔感染及胆管瘘等并发症。总结胆管瘘不同的解剖特点,初步提出囊性肝棘球蚴病合并胆管瘘病的3个临床分型标准,即:根据囊性肝棘球蚴病发病部位分为中央型及外周型,根据胆管与囊肿解剖关系分为侧瘘型、直入型及贯通型,根据肝棘球蚴囊固态内容物与胆道的关系分为破入胆道型及未破入胆道型。按此标准,可明确地表述囊性肝棘球蚴病合并胆管瘘病的情况,对临床外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8.
囊型肝包虫病是我国西北牧区常见的地方性疾病,手术仍然是治疗肝包虫的手段之一[1],近十年来,在一些国家开展了包虫外囊完整摘除的根治性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3].传统观念认为肝包虫囊肿周围纤维性囊壁(外囊)来源于人体,外囊与邻近脏器组织无明显的分界不能分开[4],故该术式是以不规则肝切除技术为基础,难度大、风险高开展受到限制[5-6].  相似文献   
39.
泡球蚴病是对人体危害极大地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原发于肝脏,呈恶性漫润性生长,可继发肺、脑转移,手术及药物治疗效果差,其浸润性生长和转移的机制尚不明确,血管新生在正常组织中是被高度管制的行为,异常情况下的血管新生是恶性肿瘤的关键标志之一。VEGF是血管新生中关键的介质。研究显示VEGF和CD。。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及侵袭性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初步探讨血管生成在泡球蚴侵袭性中的作用,为临床上泡球蚴病晚期患者的保守治疗、以及手术、药物的辅助治疗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型肝癌的病理、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3月~2005年4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6例透明细胞型肝癌患者的病理、临床资料。结果4例经手术行肿瘤切除,1例射频治疗,1例肿瘤活检,术后随访生存3年以上1例,5年以上1例。结论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诊断需与转移癌鉴别,早期积极手术切除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