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8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18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59篇
内科学   16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559篇
预防医学   264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191篇
  14篇
中国医学   282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研究经颅电刺激治疗对大鼠脑梗死后运动功能、神经微丝蛋白 (NFP 2 0 0 )表达及脑可塑性物质基础的影响机制。方法 SD成年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后 ,经颅电刺激大鼠双眼脑间到人字缝处相应的双侧感觉运动区 ,以横木行走试验 (BWT)评价大鼠的精细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免疫组化法观察各时段缺血性半影区神经元轴突变化及NFP 2 0 0的表达。结果 经颅电刺激治疗的大鼠 ,运动功能的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 <0 .0 1)。治疗组第 1个疗程末缺血性半影区NFP 2 0 0阳性神经轴突的形态学变化及表达与对照组相似 (P >0 .0 5 ) ,从 2~ 6个疗程缺血性半影区阳性纤维的表达均较对照组高 (P <0 .0 5 )。结论 经颅电刺激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大鼠瘫痪肢体运动功能 ,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经颅电刺激直接兴奋大脑皮质的运动中枢 ,形成神经冲动 ,引起相应大脑皮质神经元发生可塑性变化 ,促进中枢神经轴突发芽及形成新的神经联系 ,从而使兴奋从大脑皮质传导到骨骼肌乃至整个运动系统。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脑脊液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2月2日至2018年8月2日于山东省胸科医院就诊的临床怀疑TBM的患者共50例,并跟踪随访其诊疗结局。送检脑脊液标本均进行二代测序,测序所得原始序列与病原微生物数据库进行对比得到最终结果。二代测序结果以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唯一比对序列为阳性,未检测到唯一比对序列为阴性。以符合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涂片阳性、Xpert MTB/RIF检测阳性及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等4项中至少1项即为确诊TBM患者;临床可疑TBM且抗结核治疗有效为临床诊断患者;有其他病原学依据或临床排除TBM者为非TBM患者。分析二代测序在TBM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 结果确诊为TBM患者22例中Xpert MTB/RIF检测阳性13例,培养阳性6例,结核分枝杆菌核酸PCR检测阳性5例,临床诊断为TBM患者12例,非TBM患者16例。在确诊及临床诊断患者中,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系列20例,敏感性为58.8%(20/34),特异度为100%(16/16)。在确诊患者中,二代测序的敏感性为63.6%(14/22);在同步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Xpert MTB/RIF检测与二代测序的50例标本中,以临床诊断为标准,3种方法的特异度均为100%(16/16);传统方法、Xpert MTB/RIF检测及二代测序的敏感性分别为29.4%(10/34)、38.2(13/24)和58.8(20/34),前两种检测方法与二代测序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χ2 = 8.333、P = 0.013,χ2 = 8.333、P = 0.065)。传统方法与二代测序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达82.4%(28/34)。 结论二代测序技术能够较快速地检测脑脊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且其敏感性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作为TBM的早期诊断指标。二代测序联合传统检测方法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兔角膜基质细胞(CSCs)体外移植兔角膜后的存活时间。方法:体外培养原代兔CSCs,并行细胞免疫组化鉴定,利用慢病毒载体(LV)携带标记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染兔CS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细胞生长状态及荧光强度,体外动物实验,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行LV-EGFP标记的兔CSCs细胞悬液角膜基质注射,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角膜基质注射,转染后1wk,1mo取材冰冻切片观察移植的CSCs荧光,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结果:LV-EGFP转染兔CSCs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24h后可见少量荧光,96h和110h荧光较强,转染后的CSCs与正常CSCs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转染后1wk,1mo实验组中角膜基质层中可见绿色荧光,对照组中无绿色荧光;石蜡切片1wk实验组见明显上皮细胞增生及角膜轻微水肿,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转染后1mo实验组上皮细胞增生减弱,未见角膜层水肿;对照组1wk,1mo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LV-EGFP标记的兔CSCs行体外角膜基质移植,可在角膜中至少存活1mo,且与邻近组织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74.
黎昌强  李竹  张璐  杨碧坤  李俏丽  余媛 《北方药学》2014,(5):82+61-82,61
目的:探讨禁食轮替疗法联合药物治疗由食物不耐受引起的慢性荨麻疹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病例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扑尔敏4mg每天3次,西替利嗪1片每晚1次。实验组除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外,加用禁食、轮替的方法,3个月后观察疗法疗效及不良反应,6个月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3个月后实验组痊愈率53.33%,高于对照组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个月后复发率实验组16.67%,对照组4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水平在治疗前后下降明显(P<0.05)。结论:禁食轮替疗法可以有效减轻由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引起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并降低不耐受食物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 旨在探讨不同碘负荷状态下钠碘转运体(NIS)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在甲状腺自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取断乳1月龄的Babl/c小鼠按碘摄入量不同分为低碘绀、正常碘组、5倍碘组、10倍碘组和50倍碘组,饲养3个月、6个月后处死动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NI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状腺组织碘含量,采用竞争结合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甲状腺组织激素水平.结果 与正常碘组比较.各月龄低碘组小鼠NI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NIS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具有运碘功能,甲状腺摄碘功能增强,但长期严重碘缺乏最终导致甲状腺组织中碘含量和甲状腺组织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各高碘组NIS mRNA和蛋白表达有所下降,呈现随碘摄入量增加表达逐渐减低的趋势,且NIS主要分布于胞浆内,不具备跨膜转运碘的能力.甲状腺摄碘能力显著下降,甲状腺组织中碘含量虽有所升高,但小与碘摄人成平行关系.结论 不同碘负荷状态下 NIS基因表达的调控可发生在转录、翻译和翻译后水平,NIS基因表达及其活性的调节是机体适应低碘、耐受高碘的一种重要保护机制,是甲状腺自身调节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在术中诊断乳腺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5例乳腺肿瘤切除标本,其中19例来自外科手术患者,4例来自妇科患者,2例来自内科患者。25例均采用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剩余组织作为常规石蜡切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取两种不同的切片方式但取得相同的结果共23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2.0%(23/25)。25例中出现了2例误诊,误诊率为8.0%(2/25);其中1例出现延时诊断,占4.0%(1/25)。25例乳腺肿瘤切片经过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的诊断后,良性病变者为20例,其中乳腺腺病发病率最高,占36.0%(9/25);恶性病变者4例,其中以浸润性导管癌发病率最高,占12.0%(3/25);延时诊断者1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结论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具有切片质量高以及诊断符合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分析早期家长育儿行为干预对婴幼儿血铅水平的影响及降低小儿铅危害的有效措施。方法于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一附院儿保门诊行健康检查的小于2月龄西安市健康儿童342例进行研究,按照奇、偶编号将被研究儿童分为早期育儿行为干预组(实验组)和常规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和喂养指导,实验组儿童家长分别在首次检查、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时增加铅中毒相关知识及相关健康行为干预;按照知情自愿的原则,在20~24月龄时用原子吸收法检测两组婴幼儿静脉血铅含量,同时对主要喂养人进行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儿童无铅中毒检出,对照组2例儿童被检出铅中毒,实验组儿童血铅水平为37.30±16.73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的43.31±22.01μg/L、L(t=2.85,P〈0.05),对两组儿童家长育儿行为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在“避免孩子咬玩具、用湿式扫除、不用清晨水龙头第一壶水给孩子冲奶或做饭、重视孩子玩具的含铅情况”等方面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8.82、25.46、20.80和10.58,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避免孩子咬玩具、不用清晨水龙头第一壶水给孩子冲奶或做饭,重视孩子玩具的含铅情况,均为影响血铅水平的保护因素,其OR值分别为2.378、2.136和1.699,均P〈0.05。结论早期对婴幼儿家长的育儿行为进行干预,与降低婴幼儿血铅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9.
头颈部恶性肿瘤为全球七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隐匿且多伴发远处转移,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相对较低。目前已有大量运用影像组学对头颈部肿瘤进行研究的报道,均提示影像组学在头颈部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估以及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状态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简要介绍头颈部肿瘤影像组学研究流程中的特点,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探讨影像组学在头颈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前景,以及未来发展将要应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乳晕边缘切口在青年女性乳腺良性肿物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我院门诊良性肿物患者分别采用肿物表面顺皮纹方向或放射状切口与乳晕边缘切口潜行游离皮瓣手术方式治疗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通过乳晕边缘切口潜行游离皮瓣方式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物均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27min,患者对此种术式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另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肿物表面放射状切口或顺皮纹方向切口,肿物亦完整切除,平均用时19min,但此种术式术后瘢痕较明显,患者对手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较低。结论通过采用乳晕边缘切口潜行切除肿物方式不仅可以完整切除良性肿瘤,且瘢痕隐藏效果好,无明显瘢痕增生,患者心理创伤小,同时满足了美学要求,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