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9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其与血清MMP-9的关系。方法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后检查颈动脉超声、血清MMP-9水平。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的稳定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MMP-9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二者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呈正相关,而MMP-9水平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清热颗粒对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Ecl)主动外排泵机制的影响.方法 (1)含药血清的制备:选购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只和空白对照组6只,适应性喂养1周.实验组予以无菌复方清热颗粒剂药液灌胃,每日2次,连续给药5d;对照组予同等体积灭菌蒸馏水灌胃相同时间及给药次数.末次给药后60 min,无菌心脏采血,分离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于-20℃保存备用.(2)应用外排泵抑制剂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筛选出外排泵表型阳性多重耐药Ecl 10株,利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出环丙沙星,对上述Ecl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并用同样方法测出含药血清、空白血清、复方清热颗粒、CCCP及分别联合环丙沙星对上述10株Ecl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变化.结果 复方中药清热颗粒含药血清可降低环丙沙星对多重耐药EclMIC值.结论 中药复方清热颗可抑制多重耐药Ecl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73.
背景: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植入体内后其降解过程就开始启动,如何能控制可降解材料降解过程的启动,做到定时、定位启动,国内外鲜有研究。目的:研究超声波对高分子材料降解过程启动的控制。方法:将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制成样本的可降解内核,在其表面通过4种方法涂覆低密度聚乙烯疏水涂层:1先将内核表面黏附一薄层CaCl2粉末,而后将聚乙烯涂覆于其表面。2先将聚乙烯涂覆于内核表面,静置粗化3 h。3将内核表面黏附一薄层CaCl2粉末,而后将聚乙烯涂覆于其表面,静置粗化3 h。4直接将聚乙烯涂覆于内核表面。将4种样本包埋于带皮猪肉内进行体外超声波轰击实验。结果与结论:方法1、4制备的样本,在轰击前其疏水层能够保护内核材料,其浸泡液在631 nm处无吸收峰值;轰击后由于疏水层破损,甲苯胺蓝染料被释放出来,造成溶液颜色改变及631 nm处吸收峰值明显升高。方法2、3制备的样本,在轰击前其疏水层未能起到保护作用,其浸泡液在631 nm处出现吸收峰值。电镜扫描显示4组样本在超声波作用下发生了明显表面容貌变化。表明采用低密度聚乙烯制作的疏水层可以保护内核ε-己内酯/L-丙交酯共聚物材料,以体外超声波作为诱发因素,可以控制可降解内核降解过程的启动。  相似文献   
74.
张淑文教授是著名的诊治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专家,近50年来一直在临床一线工作,同时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初步总结了张淑文教授的中西医结合的学术渊源和学术思想,以期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中医证型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记录患者一般情况、APACHE-II分值及转归,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5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中,原发病以呼吸道感染最多(77例,73.3%)。发生率较高的证型是热证(105例,100%)、腑气不通证(94例,89.5%)。多数患者非单一证型(101例,96.2%)。合并四种证型组的入院APACHE-II评分最高(27.75±7.436分,P=0.018)。合并四种证型组死亡率最高(21例,65.6%,P=0.012)。结论在严重脓毒症患者中,呼吸道感染最多见的,热证及腑气不通证是最常见的中医证型,合并的证型数越多,其入院时APACHE-II评分越高,病死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对近2年临床分离出的169株阴沟肠杆菌进行感染标本来源、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等的总结分析。结果 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共分离出169株阴沟肠杆菌,菌株来源主要为痰液(57.4%)和血液(11.8%);菌株分布于多个病区;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及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高。结论临床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及血行感染;阴沟肠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较严重,表现为多药耐药趋势,碳青霉烯类及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仍为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77.
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一种,具有低免疫球蛋白、抗体产生能力降低、易于并发感染等特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受累,常合并自身免疫病和肿瘤,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临床诊断较为困难[1]。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8.
背景:可降解材料的应用是体外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的重要研究部分。如何对可降解材料进行改性,以利于材料本身体外抗凝与促进内皮细胞黏附,是目前血管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利用可降解聚己内酯接枝肝素材料体外负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观察其对于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己内酯可降解材料,将肝素活化后并与聚己内酯的端羟基发生酯化反应从而被锚定在聚己内酯两端。经过电纺丝技术,制备血管支架。同时利用肝素和生长因子间的静电吸附作用,使支架负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采用低密度内皮细胞短期静态种植,观察负载细胞生长因子的可降解聚己内酯材料对内皮细胞生长黏附情况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成功地制备了负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可降解聚己内酯接枝肝素支架。内皮黏附实验证实,该支架利于内皮细胞黏附。提示可降解聚己内酯接枝肝素材料负荷碱性细胞生长因子支架对内皮细胞有很好的体外黏附性。  相似文献   
79.
感染性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感染性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多脏衰(MSOF)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以提高本症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急性感染并发MODS/MSOF住院患者225例,进行原发疾病、并发症等的西医诊断和证型的中医辩证诊断,据此在全面西医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和中药治疗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止于1998年底共救治感染性MODS患者225例,抢救成功161例,死亡64例,病死率28.4%;其中MSOF140例,死亡58例,病死率为41.4%,应用美国KnausWA教授MSOF诊断标准,本组符合者106例,抢救成功52例,死亡54例,死病率为50.9%。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本综衙,疗效显著提高, 在于中药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障碍;影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水平,从而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并可减轻胃肠运动功能的受抑制状态、肠道菌群失调及防治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抗氧化保护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80.
出血性脑梗塞16例头颅CT分析张淑文出血性脑梗塞(HI)指缺血性中风患者由于梗塞区再灌流而发生的继发性出血,临床上表现为原来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CT扫描证实为原有低密度区出现散在或局限的高密度影象。病理上表现缺血性坏死的脑组织中夹杂着点状、片状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