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9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期患者的血清免疫学指标进行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动态观察SARS患者出院后1、3和6个月时康复期特异性SARS—IgG、T细胞亚群和血常规的变化。结果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可作为SARS的确诊依据,在SARS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间内,SARS患者血清IgG均呈较高水平,但随着时间的延长,IgG水平呈下降趋势。首次复查时,55.9%的患者T细胞亚群CD4^ 低于正常,31.2%的患者CD3^ 低于正常,14.0%的患者CD8^ 低于正常;第2次复查时绝大部分患者的T细胞亚群恢复至正常。首次复查时,仍有少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异常,至第2次复查时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部分SARS患者康复初期的T细胞亚群、白细胞计数均存在异常,至出院后6个月内绝大部分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进一步观察SARS抗体水平变化规律,以及对相关异常指标进行跟踪观察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2.
脓毒症临床实验免疫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脓毒症是临床危重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美国每年约有54万脓毒症患者,其中21.5万患者终因脓毒症而死亡,随着对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认识的加深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人们对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了解,大量研究表明脓毒症的发生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因此,深入探讨脓毒症中免疫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可进一步阐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并为其预防和治疗开拓新的思路,研究中选取何种指标评价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程度及药物的疗效尤为重要,现就脓毒症的免疫指标进行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的含量。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7nm处测定吸收度,计算含量。结果 在6.4~9.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0.16%。结论 本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重现性好,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24.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32例报告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疗效,并比较两种不同移植方式的效果。方法:2003-03/2004-04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32例患者的35条严重缺血的下肢,分2种方法进行,16例18条患肢采用了小腿肌肉局部注射,16例17条患肢采用下肢动脉腔内注射。结果:二组患者总的疼痛缓解改善率分别为76.5%(13/17)和93.3%(14/15)。对缓解或改善患者的冷、凉感觉,二组患者总的有效率均为100%(16/16.14/14)。二组患者总的保肢率分别为83.3%(15/18,不包括l例足部截肢患者的术前足部已经坏死)和94.1%(16/17)。术后二组患者的踝肱比值(ABI)增加的例数分别为44.4%(8/18)和41.2%(7/17)。有14例患者15条患肢接受了下肢动脉造影,发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踝部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有20条患肢于术后增加到高于目前临床上截肢的最低临界值2.67kPa。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虽然还缺乏远期的随访结果;然而,对于由于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无法进行下肢搭桥的患者,或者由于年老体弱或伴发其他疾病不能接受手术搭桥的患者,无疑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5.
胃肠功能衰竭是脓毒症患者常见合并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重度脓毒症患者中胃肠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可高达78.8%,是引起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经多年临床研究证实,中药通腑颗粒(专利号:200710122532.2)可提高临床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肠动力、降低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活性、降低D-乳酸水平,提高APACHEⅡ评分为8~20分的患者的28天生存率。动物实验研究证实,通腑颗粒可减轻肠道炎性反应,降低促炎因子水平,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减少肠道淋巴细胞凋亡,改善肠道免疫屏障功能。厚朴酚是通腑颗粒中的有效成分,可通过调节Cajal细胞Kit/SCF信号通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肠动力。  相似文献   
126.
鼠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内皮样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简单贴壁培养方法诱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分化为内皮样细胞,为组织工程血管及细胞替代治疗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方法 小鼠ESC株SV129按2×104个/cm2密度传代培养,采用ESC培养基添加1 000 U/mL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维持其未分化状态.撤除LIF,ESC悬浮培养形成拟胚体(embryoid body,EB),将培养第4天的EB置于含VEGF的培养基中贴壁培养,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1,1-dioctadecyl-3,3,3,3-tetramethylindocarbocyanine-labeledacetylat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DiI-Ac-LDL)摄取实验以及透射电镜检查鉴定分化细胞的性质.结果 分化产生的内皮样细胞具有内皮细胞形态特征,能摄取DiI-Ac-LDL.ESC诱导分化培养产生的第15代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Flk-1和CD31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ESC传至9代后CD31阳性细胞>90%;透射电镜可见怀布尔-帕拉德体及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结论 采用简单贴壁培养的方法,单独使用VEGF即可诱导ESC分化为内皮样细胞.诱导培养方法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可为组织工程血管及细胞替代治疗提供所需内皮样细胞.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heNOS)基因转染犬内皮祖细胞(EPCs)的有效方法?方法:分别用5型腺病毒和pEGFP-N1质粒作为载体携带heNOS,对体外定向培养扩增的骨髓来源的犬EPCs进行体外转染,然后对转染heNOS基因后的EPCs进行鉴定及功能检测,观察heNOS基因的功能表达情况?结果:heNOS转染犬EPCs 48 h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到5型腺病毒转染组EPCs的eNOS表达量(2 091.67 ± 172.49 pg/ml)较pEGFP-N1质粒转染组(173.67 ± 36.76 pg/ml)和未转染组(158.00 ± 30.91 pg/ml)均显著增多(P < 0.01);硝酸还原酶法测定5型腺病毒转染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NO含量(49.5 ± 5.2 μmol/L)较质粒转染组(38.5 ± 7.1 μmol/L)和未转染组(39.7 ± 7.2 μmol/L)均显著增多(P < 0.01)?结论:5型腺病毒载体介导的heNOS基因能够成功地转染犬EPCs,并能在EPCs中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刘清泉教授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门诊HIS系统查询2012年3月-2020年1月刘清泉教授的门诊支气管扩张症医案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07建库,用SPSS 21.0软件进行中药频次剂量、中药性味归经频次、聚类、关联、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9.
LBP/CD14增敏系统在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脓毒症是临床严重的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为细胞激酶释放 ,黏附分子表达增加 ,淋巴细胞趋化反应及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增强 ,急性期蛋白表达增加 ,最终导致致死性并发症多器官衰竭 (MOF)〔1〕。L PS即革兰阴性 (G- )菌细胞壁的脂多糖 ,是触发这种病理生理反应的重要因素。过去对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90年代初 ,L PS激活细胞的受体作用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 〔2〕,发现脂多糖结合蛋白 /脂多糖受体(L BP/CD14)是体内增敏细胞效应的重要系统 ,是机体识别和调控内毒素作用的关键机制之一。通过这些系统 ,细胞对微量…  相似文献   
130.
正确应对泌尿系统细菌耐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泌尿系统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肠球菌为主.近年来细菌耐药日趋严重,各种泌尿系统病原菌的耐药机制各不相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机制主要是与其质粒产生β-内酰胺酶和其染色体上的MECA基因有关,肠球菌则对多种抗生素呈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和药物耐受.泌尿系感染细菌耐药的出现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的因素引起的,特别是抗菌药物的滥用.要解决耐药性的问题必须从知识更新、医生与病人的相互影响、经济刺激、保健系统和各项规章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同时找到耐药菌的耐药基因,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延缓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