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9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4年友谊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1~12月本院住院病历430例,对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430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者345例,其使用率为80.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者216例,合理使用率为62.6%;其中单纯预防性用药139例,占40.3%;单纯治疗性用药84例,占24.3%;预防合并治疗性用药119例,占34.5%;用药指征不明确3例,占0.9%;经验性用药占95.1%,参考病原学检查用药占4.9%;联合运用中单联占56.4%、二联占38.9%、三联占4.2%、≥四联占0.6%;抗菌药物使用前3位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用药途径主要以静脉为主,占47.6%,其次为口服,占37.5%。结论临床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现象,控制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根据病原菌及药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性下肢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20例22条糖尿病性下肢缺血。全部为2型糖尿病的下肢血管并发症。结果总的疼痛缓解率为85.0%,截肢3例(13.6%)。对缓解患者的冷、凉感觉,总有效率为100.0%。7例患者接受了下肢动脉造影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形成。踝部经皮氧分压测定显示绝大多数高于临床上截肢的最低临界值20mmHg(1mmHg=0.133kPa)。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性下肢缺血是一种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体外胸壁非同步直流电击除室颤是抢救的紧急措施。由于所有用的方法、时机、能量、正负电极板放置部位、辅助抢救措施不同,其效果各异。本组就市一院83例197例次电复律做对比现象,结果报告如下: 一、疗效观察 83例中显效25例,30.1%;有效26例31.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并不困难,但部分老年人反应迟钝、敏感性降低,再加上症状不明显,心电图改变不典型,易延误诊断。现对65例老年人AMI早期心电图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在较长时间的临床实践中没有认清其本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其他胰腺炎相比较有所不同,呈现多种临床特征,因此作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疾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将近几年来关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众多研究表明 ,肝细胞线粒体的损伤在重症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病中出现最早 ,程度最显著 ,并且影响着机体器官之间能量及代谢底物的交换平衡〔1〕。线粒体是典型的双膜细胞器 ,具有外膜、内膜、膜间间隙和基质。线粒体内膜是氧化磷酸化的重要场所 ,全部呼吸链中电子传递酶系和ATP酶都位于线粒体内膜上 ,而三羧酸循环和脂肪酸氧化的大部分反应都在基质中进行 ,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是机体的重要能量来源。近代生物学研究表明 ,线粒体不仅是细胞能量转换的中心 ,而且是细胞内活性氧的主要来源。线粒体耗氧的 2 %~ 6…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探讨胰腺内分泌功能损伤中COX-2mRNA的作用。方法:使用3.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对胰腺病理损伤评分;检测脂肪酶,血糖水平;分离胰岛细胞,进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试验;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胰岛细胞COX-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造模后1h,病理学评分、血糖、血清脂肪酶升高。胰岛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试验显示,胰岛素分泌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提示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胰岛的COX-2mRNA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3.5%牛磺胆酸钠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胰腺内分泌有较大影响。胰岛COX-2mRNA表达明显增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胰腺内分泌功能影响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慢性下肢缺血间歇性跛行期、静息痛期、溃疡期和坏疽期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方法:选取2003-03/2005-0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慢性下肢缺血患者94例(102条患肢),男59例,女35例,年龄平均69.5岁。病因:糖尿病性下肢缺血90条患肢(84例患者),单纯动脉硬化闭塞症7条患肢(6例患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条下肢(4例患者)。间歇性跛行期13条患肢(12例患者);静息痛期41条患肢(38例患者);组织缺损期包括溃疡期和坏疽期,分别有26条患肢(24例患者)和22条患肢(20例患者)。①全部患者均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采用下肢局部肌肉注射、下肢动脉腔内注射、下肢局部肌肉注射和动脉腔内注射同时进行3种方法。下肢局部肌肉注射是将经过分离、提纯的自体骨髓干细胞,采用多点方法注射在患肢缺血部位的肌肉内;下肢动脉腔内注射是将骨髓干细胞注射在下肢动脉腔内,注射时要用球囊导管阻断下肢动脉闭塞处的近端血流,时间3-5min;下肢局部肌肉注射并动脉腔内注射的方法是同时采用前2种方法进行移植。②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主观指标的评估:间歇性跛行期根据在正常速度下行走的距离分为5级(0级:行走≥500m,无疼痛;1级:行走400-499m,有疼痛;2级:行走300-399m,有疼痛;3级:行走100-299m,有疼痛;4级:静息痛,无法行走或行走〈100m,有疼痛)。静息痛期根据疼痛与否及疼痛程度分为5级(0级:无疼痛;1级:偶有疼痛,被问及能回忆起;2级:疼痛经常出现但能耐受,不需或偶用一般止痛剂;3级:经常使用一般止痛剂;4级:因疼痛影响睡眠,一般止痛剂难以缓解)。患肢冷感根据患肢有无冷感及冷感的程度分为5级(0级:无冷感;1级:受累肢体偶有发凉、怕冷的感觉;2级:受累肢体经常有发凉、怕冷的感觉;3级:受累肢体明显有冷、凉的感觉#采用局部保温措施后症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4级;受累肢体明显有冷、凉的感觉,采用局部保温措施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③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客观指标的评估:新生侧支血管评估根据其数量分为4级(0级:无新生侧支血管;1级:少许新生侧支血管;2级:中量新生侧支血管;3级:丰富新生侧支血管)。保肢率以术后2个月为基准,观查各期的截肢率和保肢率。④疗效评估:患肢疼痛、冷感和间歇性跛行未减轻为无变化,减轻1级为改善,减轻2或3级为明显改善,达到0级为症状消失;创面愈合并且疼痛消失为治愈,创面明显缩小为明显改善,刨面缩小为改善,创面及疼痛无变化或扩大为无效。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纳入实验的94例患者102条患肢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患病期的下肢缺血总有效率比较:间歇性跛行期100%,静息痛期92.7%,溃疡期83.3%,坏疽期59.1%。前3期比较基本相近(χ^2=1.01~2.23,P〉0.05);静息痛期与溃疡期比较仍无差异(χ^2=1.11,P〉0.05);前3期均显著高于坏疽期(χ^2=10.48,P〈0.01;在5.18,P〈0.05;χ^2=3.93,P〈0.05)。②不同患病期的踝肱指数变化:间歇性跛行期、静息痛期、溃疡期、坏疽期踝肱指数增加分别为46.2%,31.7%,34.6%和27.3%,无明显差异。③不同患病期保肢率:间歇性跛行期100%,静息痛期97.6%,溃疡期88.5%,坏疽期59.1%。前3期比较基本相近(χ^20.32~0.41,P〉0.05);静息痛期与溃疡期比较也基本相近(χ^2=2.35,P〉0.05);前3期均显著高于坏疽期(在15.87,P〈0.0l;χ^2=5.18,P〈0.05;χ^2=5.48,P〈0.05)。④不同患病期经皮氧分压增加与血管生成情况:经皮氧分压测定各期之间无明显差异。下肢动脉造影显示,有丰富血管生成的百分比各期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下肢局部肌肉注射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患者,在病变的早、中阶段和单纯溃疡阶段,其有效率和保肢率均无明显差异,但以上3阶段的有效率和保肢率均明显高于晚期的有组织坏疽阶段,充分说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特别适合下肢缺血患者病变的早期与中期,对于缺血晚期特别是患肢存在组织坏疽者的治疗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给予益气复脉粉针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静脉注入脂多糖(LPS)10mg·kg-1·h-1复制内毒素血症微循环障碍模型,20min后治疗组连续静脉注射益气复脉粉针(80mg·kg-1·h-1),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20min动态观察大鼠肠系膜细静脉壁黏附白细胞数、细静脉壁过氧化物以及白蛋白渗出的变化,直至100min结束观察。检测肠系膜间质内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和CD18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核转录因子-KB(NF—kB)p65的表达。结果20min起模型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壁黏附白细胞数、管壁过氧化物依存的二氢罗达明(DHR)荧光强度和白蛋白渗出均明显增加(均P〈0.05);100min后肠系膜间质内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亦显著增加,外周血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和CD18的表达明显增加,肺组织ICAM-1、NF—kBp65积分吸光度(A)值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40min后细静脉壁黏附自细胞数明显减少,细静脉壁过氧化物依存的DHR荧光强度增加明显受抑制,白蛋白渗出明显减少(均P〈0.05);100min后肠系膜间质内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明显减少,外周血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和CD18表达明显下降,肺组织ICAM-1、NF—kBp65积分A值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益气复脉粉针对LPS诱导的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解离白细胞与血管内皮黏附的作用有关,而该作用又可能与减少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和CD18、血管内皮ICAM-1及NF—kBp6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生化自动分析仪是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准确的检测,通常实验室采用室内质量控制和定期的室间质量评价以及定期的校准等必要的程序。而更严格的要求则需要在每20~50个样本间随机多次插入质控样本,用于监测仪器检测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