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10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肌皮瓣法结合下睑缘楔形切除矫治老年性下睑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性下睑袋的手术矫正方法。方法:应用Hill试验、下睑牵拉试验、内眦韧带松弛试验和外眦韧带松弛试验检测患者下睑支持结构的松弛情况,采用肌皮瓣法下睑袋整复术结合下睑缘楔形切除进行治疗并长期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共41人,均为老年性下睑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年龄为42~67岁,女性26例,年龄为53~65岁;下睑板松弛34例,内眦韧带松弛7例。术后有17例患者接受了长期随访,随访时间为7~26个月(平均12.7月)。下睑缘均平整,无下睑退缩,术后效果良好。结论:应用肌皮瓣法结合下睑缘楔形切除治疗伴有下睑支持结构松弛的老年性下睑袋是有效而简单的方法,但对外眦韧带松弛者慎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尝试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肝脏移植中T管的应用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回顾分析结果对照.方法 于www.ncbi.nlm.nih.gov网站进行检索,以"T-tube"AND"liver transplantation"为主题词,文章类型限定为"RCT",严格限定纳入文章的分组,诊断方法,胆道并发症类型,及所需统计数据的完整.采用RevMan4.2Review Manager进行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结果 T管组与未放置T管组胆道并发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与同期对照研究比较认为.虽然认为无T管胆道吻合有较低的胆道并发症的文章较多,肝移植中不留置T管的方法未发现突出的优势.结论 选择性的针对术中情况,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应该是肝移植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3.
目的总结重复扩张术修复大面积颊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探索较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7例颊部皮肤缺损面积为7cm×8cm~10cm×12cm的患者,采用皮肤重复扩张术治疗。其中81例患者进行了2次扩张,26例患者进行了3次扩张,每次置入新的扩张器及扩张的间隔时间最少6个月。结果107例患者皮肤缺损全部修复,表情、功能及外观形态恢复良好。但经3次扩张的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眉、外眦下移、睑外翻及颊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结论重复扩张术是修复颊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个可行的方法,但是要注意扩张次数和并发症之间关系,尽量减少扩张次数,以少于3次为宜。  相似文献   
74.
儿童肝脏恶性瘤与成人肝脏恶性肿瘤的起源和发展存在明显差别,即使是同一种肝脏恶性肿瘤,在儿童体内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面,也与成人存在较大的差别。肝脏恶性肿瘤的组织学表现和解剖定位可以反映出这些肿瘤侵袭转移的特性、外科手术根治的难度和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因此在治疗方式选择上,需要依据这些特点进行判断。儿童的肝脏恶性肿瘤对化疗等辅助治疗的敏感性更高。肝移植术前或术后,配合使用化疗等辅助治疗可以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肝移植的适应证范围也因此得到了一定的扩展。儿童肝脏恶性肿瘤中,肝母细胞瘤、肝细胞癌和未分化胚胎肉瘤较为常见,均可以通过肝移植进行治疗,且多数患者预后满意。儿童肝脏恶性肿瘤如果肝切除治疗预期效果不佳,而肿瘤局限于肝内,均可考虑肝移植。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求可靠实用的测量扩张皮肤面积的方法。方法先将三维表面上的扩张皮肤通过表面取模后,分剪成二维平面。通过扫描仪直接输入后,利用计算机处理累计其像素点,从而客观测量出扩张皮肤面积。同法测量扩张基底面积和缺损面积后,能确定扩张后额外皮肤面积是否能满足修复需要。结果经初步论证,其最大误差小于3%。结论这一技术可望在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中提供扩张皮肤面积测量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6.
张海明 《临床荟萃》1996,11(20):931-933
很多研究表明高原人体各系统功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变化。高原入神经机能及睡眠结构的改变早已为人们所关注。但是,海拔高度对人体神经机能和夜间睡眠结构具体有什么样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开展高原睡眠生理研究可进一步探索高原生理及某些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为世居、移居高原的各族人民健康服务。因此,我们在青海省果洛州(海拔3730米)对当地的8例健康成人及抵平原(苏州、海拔10米)的12例青海省天峻县(海拔3500~3700米)健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估成年慢性肝病患者在肝移植前的骨质疏松症风险。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收治的慢性肝病并最终列入肝移植等待名单的成年患者243例。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诊断依据WHO标准。骨密度测量采用双能测量X线吸收仪,测定部位为L1~4及股骨颈,观察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以及和患者一般资料、肝病病种等因素的关系,确定导致慢性肝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选患者中腰椎或股骨颈任一部位存在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的比率为分别36. 6%和48.1%,只有15. 2%的患者骨质正常。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442)。女性中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平均年龄[(56. 2±1. 4)岁]比正常患者[(46. 4±2. 3)岁]大10岁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2),男性患者未发现年龄的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平均体重[(64. 9±1. 8) kg]小于正常患者[(74. 2±2. 2) 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3)。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的T值低于非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者年龄增长(P=0. 004; OR=1. 12; 95%CI:1. 04~1. 21),体重减少(P=0. 010; OR=0. 95; 95%CI:0. 91~0. 99)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绝经(P=0. 100; OR=0. 24; 95%CI:0. 05~1. 32)和胆汁淤积(P=0. 326; OR=1. 54; 95%CI:0. 65~3. 67)则不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患者未发现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人慢性肝病患者在接受肝移植前出现骨质疏松症的比率极高。除女性患者的体重与年龄外,未发现其他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强调骨密度测量在这些患者中的重要性,以及采取预防措施以改善骨骼条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8.
活体肝移植的胆道重建技术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的胆道重建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活体肝移植临床资料,其中74例行右半肝移植(带肝中静脉29例,不带肝中静脉45例),左半肝带肝中静脉1例,左外叶切取2例.胆道重建采用胆肠吻合或供肝肝管与受体肝管端端吻合.结果 供肝断面1个胆管开口为54例,多个胆管开口为23例;胆肠吻合2例,胆管端端吻合75例,63例留置T管;术后总体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36.4%(28/77),其中胆漏为10.4%(8/77),胆道狭窄为26.0%(20/77).供肝单支胆道以及单个吻合口术后胆道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多支胆道及多个吻合口(P<0.05).8例胆漏病人经过B超指引穿刺引流全部治愈,20例吻合口狭窄病人经T管窦道放置支撑管或通过ERCP进行扩张,肝功能全部或部分好转.结论 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术中注意对断面胆管血供的保护以及尽可能获得单一的肝管开口可有效减少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内镜和放射介入技术是治疗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成人间活体供肝移植中切取供者右半供肝(含或不含肝中静脉)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9月,单小组实施成人间活体供肝切取手术78例;76例行右半供肝移植,其中供肝含肝中静脉30例(含肝中静脉组),不含肝中静脉46例(不含肝中静脉组).对两组供者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以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评估和比较.结果 CT计算供者残留肝脏体积比为29.40%~50.99%;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的比例(GRWR)为0.74%~1.76%.两组供者(含与不含肝中静脉组)在年龄、体重身高指数(BMI)、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输注红细胞量、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供者存活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含肝中静脉组供者体重小于受者体重所占的比例(75.0%)明显高于不含肝中静脉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肝中静脉组切取的供肝重量、实际GRWR以及供肝冷保存时间明显低于不含肝中静脉组(P<0.05);两组供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供者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切取含或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均是安全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0.
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4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早期肝移植病人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存活的危险因素,并对存活5年以上病人进行远期并发症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994年5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接受肝移植手术的病人421例,随访最后日期为2008年3月20日,适合作生存分析者413例.根据手术日期将病人分成两个时段:第一时段:1994年5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n=197);第二时段:2002年1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n=216).用单因素分析术前各种因素对病人生存时间的影响,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病人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索,对存活5年以上的病人分析其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个时段病人的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3%和80.9%、40.1%和71.6%、36.5%和70.0%.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病人长期存活的因素有受者年龄、原发病是否为肝癌、手术时间长短、无肝期长短、手术时期以及术前Meld评分.Cox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影响肝移植病人远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期、病人年龄、原发病是否为肝癌、Meld评分、手术时间以及无肝期.病人早期死亡多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晚期死因多为肿瘤复发.长期存活病人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病人术前状况、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供肝保存时间均影响病人长期存活.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进步,肝移植病人的长期生存率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长期存活病人则应注意移植相关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新发肿瘤等并发症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