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自然杀伤细胞(NK)参与脑缺血后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体内实验:免疫荧光检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MCAO)小鼠模型脑组织中NK细胞浸润情况以及干扰素(IFN)-γ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pMCAO小鼠模型脑中NK细胞浸润数目和IFN-γ表达;腹腔注射NK细胞中和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pMCAO小鼠12 h脑内NK细胞浸润情况.②体外实验:建立体外血脑屏障并加入NK细胞和荧光标识的牛血清白蛋白(BSA-FITC),氧糖剥夺(OGD)实验6h后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将NK细胞与小鼠神经细胞共培养,并加入IFN-γ阻断剂,OGD6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①体内实验示pMCAO小鼠脑中有NK细胞浸润和IFN-γ表达,与非缺血侧相比,缺血侧的NK细胞浸润显著增多并于12 h达到高峰(P12h<0.001);脑缺血组织中浸润的NK细胞表达IFN-γ与非缺血侧相比增多(P12h<0.001、P24h<0.01、P96h <0.05);清除体内NK细胞后,pMCAO小鼠脑内NK细胞浸润显著减少(P<0.001),脑内IFN-γ表达显著下降(P <0.001).②体外实验示OGD条件下,NK细胞组与对照组相比,BSA-FITC渗透显著增多(P<0.01);NK细胞可促进神经细胞死亡(P<0.01).结论 NK细胞参与脑缺血损伤过程;NK细胞通分泌IFN-γ加重血脑屏障破坏和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2.
开放手术治疗跟腱断裂存在诸多术后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跟腱再断裂、伤口愈合不良、腓肠神经损伤、组织粘连等[1].导致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2].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短时程脊髓电刺激(TSCS)对战士慢性睾丸疼痛(C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疼痛科自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战士CTP资料,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TSCS植入治疗,植入时间为1~2周。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4、8、12、16、20、24周各时间段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术后各时间段药物及相应治疗情况,收集患者术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计数(LYM),感染检测指标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进一步综合评估TSCS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战士经TSCS治疗后VAS和PSQI均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药物使用量均下降,术后4周内疼痛症状改善最明显,在术后12、16、20、24周后仍遗留疼痛患者逐渐减少。治疗过程中无植入部位感染及TSCS脱出等不良反应发生,经综合评估TSCS治疗战士CTP的有效率为85.00%。结论 TSCS是一种治疗战士CTP非常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经皮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6—2021-06采用经皮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的43例(47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将1枚导针以前倾10°~15°方向固定于股骨头颈交界上缘,透视下确保导针进入坏死区中心,然后在大号套筒保护下经导针置入1枚直径约10 mm空心钻头,采用可调节直径的旋转刀片进行硬化骨清理,然后进行植骨支撑,先将髂骨松质骨在股骨头死骨刮除后所形成的不规则区域内充分填实并打压植骨,然后将松质骨与混合BMP-2的人工骨均匀填充于股骨头空腔内。结果 4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5(6~26)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79.13±6.08)分,较术前(66.21±5.69)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前为Ⅱa期,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结果改善,但是患者髋部症状加重,术后8个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Ⅱa期1髋、Ⅱb期3髋、Ⅱc期2髋在末次随访时进展到Ⅲ期,未进一步处理。Ⅱb期1髋、Ⅲa期1髋、Ⅲb期2髋于术后17个月内出现明显股骨头塌陷伴症状加重,均行人工髋关节...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脊柱原发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Ovid、Science Direct、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vip citation databases,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0年1月~2017年6月,收集有关中国地区脊柱原发肿瘤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病例分析的研究,对文献所报道的各肿瘤占比、男女比例、年龄分布、解剖学部位分布等数据进行提取,按照澳大利亚循证护理中心推荐的标准(JBIcriteria)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英文文献23篇,文献质量评分均在7分以上。对文献中报道的3462例脊柱原发肿瘤进行Meta合并分析,结果显示:(1)在脊柱原发肿瘤中,良性肿瘤所占比例为61%(95%CI:56%~66%),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为39%(95%CI:34%~44%)。(2)良、恶性肿瘤分类中,男性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但骨巨细胞瘤中女性所占比例为52%(95%CI:47%~58%),男性为48%(95%CI:42%~53%)。(3)良性肿瘤21~40岁患者占40%(95%CI:35%~45%),恶性肿瘤41~60岁患者占44%(95%CI:40%~48%),超过70%的脊柱原发肿瘤患者年龄在21~60岁。(4)颈、胸、腰、骶椎肿瘤分别占25%、26%、22%、27%,良性肿瘤好发于颈椎,恶性肿瘤以骶椎多见。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Meta分析结果可靠,除解剖学分布外漏斗图基本对称,不存在较大发表偏倚。结论:中国人脊柱原发肿瘤中,良性肿瘤比例高于恶性,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良性肿瘤好发于21~40岁,恶性肿瘤好发于41~60岁;脊柱原发肿瘤在颈、胸、腰、骶节段的分布大致相当,良性肿瘤颈椎居多,恶性肿瘤骶椎居多。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膝关节脱位致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损伤后一期修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膝关节脱位致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及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或完全断裂的患者行Ⅰ期修复重建的疗效.其中车祸事故伤22例,军事训练伤4例,高台坠落伤2例.损伤至手术时间6~17(平均7)d.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21.7±6.52,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为17.42±11.56,关节活动范围为(27.2±19.6)°.合并内外侧半月板复合裂伤15例.通过关节镜下探查清理关节腔周围合并损伤后,采用患者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人工韧带(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 cruciate ligament,PCL),并使用带线锚钉修复内侧副韧带(medial cruciate ligament,MCL).结果: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24(平均18.2)个月.术后2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9.23±9.23,关节活动范围116.56°±12.8°,IKDC评分为88.74±8.74,与术前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脱位致多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案中,Ⅰ期关节镜下行ACL和PCL重建术,并使用带线锚钉修补MCL断端,患者受到的损伤小,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恢复佳,通过进一步的康复理疗,关节粘连发生率较低,可得到相对满意的近期疗效,此方法值得临床参考并借鉴.  相似文献   
27.

摘要: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糖尿病小鼠心肌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1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对照组(ALX组)、H2S治疗组(ALX+H2S组),每组6只。采用四氧嘧啶(ALX)200 mg/kg腹腔注射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NC组和ALX组每天自由饮用自来水;ALX+H2S组自由饮用浓度为90 μmol/L的NaHS(H2S供体)溶液。8周后取材,监测空腹血糖、血脂;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p38MAPK、TGF-β1及CollagenⅠ蛋白表达;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38MAPK和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ALX组血糖、血脂升高(P <0.05),心肌组织胶原表达量增加,心肌间质出现明显纤维化,p-p38MAPK、TGF-β1及CollagenⅠ蛋白表达增高(P <0.05),p38MAPK和TGF-β1 mRNA表达增加(P <0.05);糖尿病小鼠经H2S干预,血糖、血脂改善(P <0.05),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减少,p-p38MAPK、TGF-β1及CollagenⅠ蛋白表达下降(P <0.05),p38MAPK和TGF-β1 mRNA表达减少(P <0.05)。结论  H2S可改善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及心肌纤维化,可能与调节p38MAPK和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大鼠经引发晕动病的双轴旋转运动刺激后,中缝背核(DR)内5-HT能神经元激活状况,以探讨5-HT水平与前庭刺激的关系.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双轴旋转运动刺激组.所有动物装入定做的有机玻璃圆筒内,并于黑暗中进行如下处理2h:运动刺激组动物以电动马达驱动的双轴旋转运动刺激;对照组动物放置在距刺激仪器20 cm的位置.应用包含DR的冠状脑切片,以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标记5-HT和Fos蛋白,并对标记神经元进行计数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旋转运动刺激组的Fos阳性神经元、5-HT阳性神经元以及Fos/5-HT双标记神经元的数目分别是:93.4 ±12.0 vs 153.1 ±21.1、528.5±36.0vs 531.1±23.4和15.1 ±11.3 vs 30.8 ±11.3.t检验分析显示两组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有显著性差异(P<0.05);Fos/5-HT双标神经元数目在旋转运动刺激后有增加趋势.结论:引发晕动病的双轴旋转运动能激活中缝背核内的神经元,其中的5-HT能神经元也对刺激有反应.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尺寸的不规则45S5生物玻璃颗粒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根据植入材料的不同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12侧。A组植入90~300μm的材料;B组植入300~500μm的材料;C组植入500~720μm的材料;D组为空白对照组。双侧股骨髁部制造直径0.6 cm,深1.2 cm的缺损。于术后第6周和12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病理学VG染色来评价不同尺寸不规则生物活性玻璃颗粒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和降解性能。结果所有实验兔造模成功,24只均于手术2~4 h内苏醒,活动良好;二便无异常;对外界刺激灵敏;伤口愈合情况好,均为I期愈合;无炎症反应;均未见软组织异常;膝关节腔内无明显积液,滑膜光滑平整,未发现漏出的材料颗粒;股骨髁周围未发现多余的骨破坏,未见异常炎性纤维包块。成骨能力:(1)术后6周,A、B、C组可见新骨生成且向材料内部生长,D组基本没有新骨形成,可见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2周,A、B、C组成骨量显著增多,大部分骨缺损愈合,可见成熟的骨小梁塑形。(2)Lane-Sandhu X射线评分:术后6周,A、B、C三组评分(4.827±0.277)分、(5.128±0.448)分、(7.104±0.477)分均高于D组(0.831±0.081)分(P<0.05),且C组评分高于A、B组(P<0.0001),而A组评分与B组相差不大(P=0.193);术后12周,A、B、C各组的评分(8.011±0.159)分、(8.023±0.197)分、(10.974±0.106)分均较术后6周明显增高(P<0.0001),A、B、C三组评分仍高于D组(1.397±0.262)分(P<0.05),C组高于A、B组(P<0.0001),A组评分与B组仍相差不大(P=0.805)。(3)组织学观察成骨能力结果:术后6周,新生骨量所占切片的百分比,A、B、C三组(10.837±0.856)%、(10.762±1.008)%、(17.399±0.515)%均大于D组(1.048±0.127)%(P<0.0001),C组大于A、B组(P<0.0001),而A组和B组相差不大(P=0.704);术后12周,A、B、C各组新生骨量所占缺损面积百分比(20.681±0.513)%、(20.426±1.675)%、(32.961±1.583)%均明显大于术后6周(P<0.001),A、B、C组仍大于D组(2.108±0.131)%(P<0.0001),C组仍大于A组和B组(P<0.0001),A组和B组仍相差不大(P=0.154)。降解性能:术后6周,残余材料量所占切片的百分比,C组(22.802±1.151)%小于A组(28.483±0.489)%和B组(29.045±0.818)%(P<0.0001),但A、B两组相差不大(P=0.154);术后12周,A、B、C三组残余材料量所占切片的百分比均较术后6周显著减少(P<0.001),C组(14.729±0.494)%远小于A组(21.104±0.924)%和B组(21.553±0.854)%(P<0.0001),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结论尺寸为90~300μm组、300~500μm以及500~720μm的不规则生物玻璃颗粒均能在体内较好地降解,并且能够随着材料的降解实现骨组织的长入;特别是直径为500~720μm的不规则生物玻璃颗粒其成骨能力和降解性能最强,能有效修复腔隙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多发骨肉瘤体细胞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及驱动基因在该病诊断、分型、化疗药物敏感性差异分析中的意义。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多发骨肉瘤患者2例,按照统一标准采集每例患者的正常组织及所有骨肉瘤病灶组织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基因序列发生的变异及类型。重点观察体细胞单核苷酸变异(single nucleotide variation,SNV)及CNV,对比分析每例患者多发病灶之间基因变异的异同,提取各病灶间共有的变异基因。分析分子靶向药物敏感基因在不同病灶之间的异同。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同一例患者所测序组织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完全一致,在基因层面证实了所分析的每组标本均来自同一个体;且2例患者两处肿瘤组织的SNV重叠部分较多(分别为64%和54%),其中1例患者的SNV识别到PIK3及HNRNPA2B1两个驱动基因变异。2例患者TP53等抑癌基因所处片段均识别到CNV,初步判断2例患者均为胫骨近端病灶单中心起源的转移性多发骨肉瘤。总体上,2例患者多发病灶组织间的大片段CNV具有相同的变异趋势,但变异幅度不同。对患者各肿瘤病灶间分子靶向药物敏感基因CNV分析显示,变异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拷贝数变异是多发骨肉瘤基因异常的表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