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4篇
  免费   2038篇
  国内免费   186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226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784篇
内科学   47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257篇
外科学   2524篇
综合类   1465篇
预防医学   534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522篇
  7篇
中国医学   528篇
肿瘤学   13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255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617篇
  2012年   741篇
  2011年   751篇
  2010年   686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目的评估多排螺旋CT(MSCT)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伴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PTC行功能性颈清扫的术前MSCT结果,并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结果 38例患者MSCT检查阳性率为84.2%(32/38),且绝大多数淋巴结转移灶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达52.6%(20/38),但该区小的转移淋巴结MSCT难以检出,而致6例假阴性。结论 MSCT诊断PTC颈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PTC初次手术建议常规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42.
目的 探讨大肠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TL)表达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6年间收治的生存期≥5年及≤3年的大肠癌患者标本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大肠癌组织中肿瘤浸润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CD4和CD8 T淋巴细胞在大肠癌组织内表达率分别为28.3%(17/60)及41.6%(25/60),大肠癌癌巢内的CD4和CD8表达均明显低于间质内(均P<0.05),癌组织中CD4和CD8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分化程度无关,而与患者肿瘤Dukes分期及预后相关;A+B期患者CD4和CD8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D期患者;而生存期≥5年组CD4和CD8表达率均明显高于≤3年死亡组(均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大肠癌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CD4/CD8比值与肿瘤Dukes分期及预后有关(P<0.05).结论 大肠癌组织肿瘤浸润CD4和CD8 T淋巴细胞可以作为患者预后的指标;癌组织中TTL低密度浸润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43.
目的探讨伴有出血的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1年5月收治的6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表现的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病变部位以降部和球部多见,分别经内镜、上消化道钡餐及上腹CT检查确诊。免疫组化检测示:CD117阳性6例,CD34阳性4例,S-100均为阴性,Dog1阳性5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消化道出血可以是十二指肠间质瘤主要的临床表现并往往是其首发症状,合理选择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检出率。早期根治性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944.
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胃造瘘术在治疗晚期食管癌中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笔者收治的15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行X-线引导胃造瘘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均一次顺利完成操作,用时约5~10 min。术后出现造瘘管周渗血1例,术后出现造瘘口感染3例,均经及时处理后治愈;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发症。结论 X-线引导下胃造瘘术具有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可作为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食管癌患者行胃肠道营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945.
目的:探讨急性结肠穿孔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2例结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穿孔原因:肿瘤性54.5%(12/22), 外伤性27.3%(6/22), 粪块性9.1%(2/22), 憩室炎4.5%(1/22), 肠套叠4.5%(1/22)。穿孔部位:盲肠31.8%(7/22),横结肠18.2%(4/22),降结肠9.1%(2/22),乙状结肠40.9%(9/22)。全部急诊手术, I期彻底性手术7例(31.8%),分期彻底性手术11例(50%),穿孔修补+永久性近端造瘘或永久性穿孔肠曲外置术4例。术后肺部感染6例(27.3%), 合并胸腔积液2例(9.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9.1%), 予穿刺抽液、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后好转;膈下脓肿2例(9.1%), 经B超引导穿刺置管引流后好转;切口感染10例(45.5%), 经换药愈合7例, 全层裂开Ⅱ期缝合3例;肠瘘1例, 改行造口术后好转。全组治愈18例(81.8%), 2例(9.1%)因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21 h, 3 d死亡, 自动出院2例(9.1%)。 结论:提高对结肠穿孔的认识, 及时正确诊断, 尽早手术, 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是提高其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DYX1C1基因mRNA的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10例正常胃组织和40例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DYX1C1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DYX1C1基因V2剪切体在正常胃黏膜、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2.5%,72.5%,V3剪切体在上述3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0.0%及40.0%;V2,V3剪切体在各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YX1C1基因V2剪切体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有关,与肿瘤细胞分化无关;V3剪切体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及肿瘤细胞分化均无关。结论 DYX1C1基因mRNA的过度表达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1例胃肠道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13例(61.9%)患者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5例(23.8%)为腹部胀痛不适;12例(57.1%)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21例中20例CD117(+),9例CD34(+)。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术后1年存活率为90.1%,3年存活率为76.2%,5年存活率为61.9%。 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因瘤细胞有较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确诊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其中CD117阳性率大于95%。治疗主要依靠手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48.
目的探讨葡萄胎致双侧乳房红肿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误诊为炎性乳腺癌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5例葡萄胎致双侧乳房红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治疗过程。结果 5例患者行乳腺皮肤活检排除炎性乳腺癌诊断,乳腺红肿均在行葡萄胎清宫术后痊愈。结论葡萄胎也可导致双侧乳房红肿,呈橘皮样改变,可伴腋窝淋巴结肿大,易误诊为炎性乳腺癌,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949.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有其深远意义。笔者仅就SLN示踪定位的方法和注射部位、SLN的诊断方法、SLNB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假阴性率及其原因和对策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5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6例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中有5例因未有效抗凝而出现下腔静脉狭窄、下肢静脉血栓、下肢皮肤淤积性皮炎及溃疡、腹水等并发症,1例行长期有效抗凝而未出现滤器相关并发症。结论应对下腔静脉植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植入后的治疗和处理以及植入风险及收益进行综合评估,术后应严格长期有效抗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