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42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59篇
  1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实践性是医学教育的显著特点,实践教学是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水平决定着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医学人才培养要求为指引,通过高效使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着重落实"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为核心的各项教学环节,着力探索有效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四种能力"的教学方法,从制度建设和细化管理等方面不断优化教学基地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中国CHINET肠球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010年中国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国内主要地区14所教学医院(12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按统一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K-B法)和判断标准(CLSI 2010年版)进行肠球菌属细菌的耐药性监测。结果共分离到4 046株非重复肠球菌属细菌,最常见菌种为粪肠球菌1 829株(45.2%)、屎肠球菌1 817株(44.9%)、鹑鸡肠球菌78株(1.9%)、鸟肠球菌54株(1.3%)、铅黄肠球菌49株(1.2%)。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仍极敏感,耐药率<4%,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0.6%、3.6%。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磷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2%、5.7%和11.3%,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为44.0%;屎肠球菌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接近90%,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接近70%,对氯霉素耐药率仅为7.3%,儿童屎肠球菌分离株对磷霉素、呋喃妥因耐药率<10%。不同医院分离的肠球菌属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一定差异。结论屎肠球菌的分离率有增加趋势,肠球菌属细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依然保持极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万方及PubMed数据库,查找关于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的研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并进一步对治疗后认知训练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16个研究共1281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结果显示,认知训练组的总有效率、MMSE、ADL及LOTC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损伤后认知障碍患者可一定程度上减轻认知障碍的程度,提高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针刺,软瘫期穴取伏兔、血海、足三里等,痉挛期穴取环跳、血海、阳陵泉等,配合头针取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即运动区);对照组不分期选穴、不用头针,按照"醒脑开窍"针刺法和"治痿独取阳明"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采用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Bar-thel指数(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BI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能步行的比率高于对照组[56.3%(27/48)vs 35.4%(17/48),P<0.05],且步速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尽快恢复患者步行能力和步速,且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是一种罕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常见于婴幼儿,该病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病情凶险,复发率高等特点。因其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并具有复杂的生物学特征,临床误诊率较高。现将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AMKL患儿报道如下,以提高对AMKL的认识。1临床资料患儿,女,1岁8个月,因"发现血小板下降1月余"就诊。患儿起初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咳嗽,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WBC)6.9×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发育内皮基因1(Del-1)对特异性过敏患儿嗜酸性粒细胞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35例特异性过敏患儿外周血标本,利用磁珠分选(MACS)方法分选嗜酸性粒细胞,用Del-1、抗Del-1抗体或白细胞介素17(IL-17)处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CAM-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el-1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下降(P0.05),抗Del-1抗体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上升(P0.05);Del-1与IL-17共同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较单独IL-17处理组下降(P0.05);但在非嗜酸性粒细胞中,Del-1或抗Del-1抗体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l-1可调节嗜酸性粒细胞表面的ICAM-1表达,提示Del-1可能通过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黏附作用抑制特异性过敏炎症。  相似文献   
17.
胆绞痛药物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石症、胆囊炎及胆道蛔虫均可引起胆绞痛。上述疾病使oddi氏括约肌及胆道平滑肌痉挛收缩,胆囊液体分泌增加,胆囊内压力增高囊壁受压引起疼痛。疼痛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倾向于认为是化学和机械损伤或结石诱发胆囊炎症反应,刺激胆囊壁合成前列腺素,而前列腺素可增加粘液分泌和肌肉收缩使胆囊压力升高导致疼痛,不仅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海马体NMDA受体的调节机制。方法:本项目采用电针足三里、中脘穴作为干预因素,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为受试对象,运用免疫组化等多种技术手段,从边缘系统-脊髓-胃肠多水平研究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吸收、胃肠动力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电针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海马体NMDA受体通路的分子机理。结果: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吸收功能、胃肠动力等有明显影响,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海马体NMDA受体有显著调节作用。结论: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是通过海马体的NMDA受体通路对认知情感中枢与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良性平衡调节而实现的。这一作用的完成,可能是通过通过拮抗海马NMDA受体,进而纠正海马的"兴奋-抑制"失衡,重建稳态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西米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致精神错乱1例余化平,张泓,田经,何芳西米替丁(甲氰咪胍)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因其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副作用少,在临床广泛运用。其副作用文献报道多为腹泻、腹胀、血清转氨酶升高。肾功能正常,中年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血清和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胃黏膜三叶因子家族-1(TFF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促进胃黏膜损伤增殖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穴位组、艾灸非穴组.束缚冷应激法制作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模型.造模之前,艾灸组选取足三里、中脘、脾俞和胃俞等穴位行艾灸预处理8d,艾灸非穴组选取非穴对照点进行预处理.以Guth法计算胃黏膜损伤指数,光镜下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GF与TGF-α的含量,酶免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EGF、TGF-α、TFF1和PCN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和艾灸非穴组比较,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使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下降(14.667±5.710vs27.250±7.448,24.750±7.300,P<0.01),血清EGF、TGF-α含量升高(2.167±0.756vs1.147±0.983,1.358±0.962,P<0.05;11.170±1.315vs4.585±0.720vs5.118±0.659,P<0.01),胃黏膜EGF、TGF-α和PCNA含量升高(343.560±27.644vs269.610±45.119,279.590±58.890,P<0.05;147.470±17.784vs115.530±24.319,116.620±14.908,P<0.01;191.910±37.262vs154.580±18.910,152.450±20.333,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穴位组胃黏膜TFF1含量明显升高(4.573±0.121vs3.654±0.507,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预处理可减轻束缚水浸应激所造成大鼠胃黏膜损伤、促进胃黏膜损伤组织增殖修复,可能是通过上调胃黏膜损伤增殖修复相关因子(EGF、TGF-α、TFF1和PCNA)而达到其促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