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0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46篇 |
内科学 | 29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50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107篇 |
预防医学 | 28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4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5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探讨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儿童嗜肺军团菌感染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年中以不明原因发热收入住院最终确诊为嗜肺军团菌感染的77例患儿临床资料。 【结果】 60例诊断为嗜肺军团菌感染,14例为嗜肺军团菌肺炎,3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除11例有轻微咳嗽外,其余病例无特异性症状;38例无任何阳性体征,4例患儿双肺闻及中细湿啰音,21例呼吸音粗;53例血常规白细胞在4~10×109/L内,2例<4×109/L,22例>10×109/L,36例CRP<10 mg/L,38例>10 mg/L;X线检查:双肺斑片影14例,双肺纹理稍粗21例,其余无异常。 【结论】 临床中遇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患儿,尤其是经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除考虑常见的发热性疾病外,应警惕嗜肺军团菌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63.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科1990年9月~1998年9月住院的19例SLE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8例,女11例;发病年龄5~7岁2例,~10岁6例,~14岁11例;汉族15例,傣族4例。 二、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1)本组病程最短4天,最长18月。初诊确诊SLE 5例,误诊14例,误诊率74%;误诊为肾炎7例,伤寒、败血症6例, 相似文献
64.
65.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其血管病变是导致其他复杂病变的基础,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糖尿病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两者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本文通过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进行l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其与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其与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的关系,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选取门诊6~14岁初诊哮喘患儿112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儿童保健科体检的6~14岁健康儿童78例为对照组,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25( OH)D3的含量,检测哮喘患儿呼气峰流速( 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 PEF% pred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pred),对观察组患儿进行FeNO检测。对25( OH)D3与PEF% pred、FEV1% pred、FeNO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维生素 D 缺乏、不足比例均高于对照组(χ2=7.78,P ﹤0.01);PEF% pred、FEV1% pred的值随血清25(OH)D3水平的下降而降低(F=28.12、29.56,P均﹤0.05), FeNO值随血清25(OH)D3水平的下降反而升高(F=15.65,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与儿童哮喘相关,与哮喘患儿肺功能下降有关,且可增加哮喘患儿气道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67.
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图在低年资护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心搏、呼吸骤停是急症科最紧急的突发事件[1 ] ,尤其是发生在夜班 ,仅由 1名医生和 1名护士值班时。现在 ,工作 5年以下的低年资护士是值夜班的主要力量 ,这些护士缺乏工作经验 ,心理素质差 ,而心搏、呼吸骤停又事发突然 ,往往抢救过程比较混乱 ,延误抢救时间 ,而复苏的及时与否与复苏措施的切实性是影响复苏效果的重要因素[2 ] ,为使低年资护士熟悉整个抢救过程 ,增强抢救步骤的条理性 ,紧密衔接抢救过程中的各项操作 ,提高复苏成功率 ,我科根据心肺复苏抢救技术 (CPR)结合护士的临床操作经验制订了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图 (心搏、呼吸骤停患… 相似文献
68.
电针改善前庭功能障碍所致颈源性眩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采用眼震诱发反应、测听术和直接前庭诱发电位(vestibular evoked poteutials,VsEPs)技术,探讨电针改善前庭功能障碍,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机制。方法:48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将组织硬化剂-775注射液注射至模型组和电针组家兔左侧颈椎横突软组织,造成左侧椎动脉狭窄、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血流降低以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慢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模型,对照组作生理盐水注射。从注射后第6周开始,电针组家兔作双侧“风池(GB20)”、“听宫(SI19)”、“外关(SJ5)”穴电针治疗2周,分别测定左侧外耳道20℃水灌注冷刺激试验眼震持续时间、低刺激率(10Hz)和高刺激率(50Hz)左侧短声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t brainstem response,ABR)、左侧短声耳蜗电图和左侧电刺激前庭诱发电位(VsEPs),将3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50Hz高刺激率ABR的Ⅲ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波峰间潜伏期(IPL)[(3.14&;#177;0.11)ms;(1.61&;#177;0.13)ms]较对照组[(2.88&;#177;0.27)ms;(1.40&;#177;0.12)msl延长(t=4.1772,P&;lt;0.05;t=5.5692,P&;lt;0.01),电针组[(3.06&;#177;0.08)ms;(1.51&;#177;0.09)m8]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7472:t=2.8442,P&;gt;0.05)。各组之间10Hz低刺激率ABR无显著改变(P&;gt;0.05)。模型组VsEPs的V3波PL、V2-V3和V1-V3波IPL[(5.00&;#177;0.46)ms;(1.89&;#177;0.63)ms;(3.21&;#177;0.49)ms]较对照组[(3.81&;#177;0.69)ms;(1.07&;#177;0.50)ms;(2.12&;#177;0.40)m8]延长(t=7.4362,P&;lt;0.01:t=4.6478,P&;lt;0.05;t=7.7301,P&;lt;0.01),电针组V3波IPL和v1.v3波IPL[((4.24&;#177;0.45)ms;(2.53&;#177;0.46)ms]较模型组显著缩短(t=4.7462,t=4.8291,P&;lt;0.01),电针组VsEPs[包括V2-V3波IPL:(1.10&;#177;0.24)ms]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2.3295,t=1.7631,t=2.5123.P&;gt;0.05).模型组耳蜗电图-SP/AP值和眼震持续时间分别较对照组增高和缩短(t=6.47l5,t=5.4057,P&;lt;0.01),电针组分别较模型组降低和延长(t=4.9372,t=4.095O,P&;lt;0.0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1.5343,f=1.449,P&;gt;0.05)。VBI时50Hz高刺激率ABR的Ⅰ-Ⅳ波IPL变化与VsEPs的V1—V3波。IPL变化有显著性相关(r=0.5288.P=0.0079,F=8.5390)。结论:慢性VBI时前庭神经和半规管功能较蜗神经功能更易严重受累,高刺激率ABR变化可间接反映前庭神经功能。电针可改善脑干神经元突触效能和前庭蜗神经通路传导,恢复前庭蜗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69.
对比超声定量大鼠后肢骨骼肌绝对血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超声造影定量大鼠骨骼肌绝对血流灌注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只,经尾静脉匀速输注超声造影剂,分别行心腔和骨骼肌声学造影。记录全部造影图像,脱机分析造影剂再填充曲线,测定心腔和骨骼肌的声学造影平台强度(A)、造影剂的再填充速率(B)。利用心腔声学强度进行骨骼肌造影的标化,计算骨骼肌绝对血流量;7d后再次行声学造影重复定量骨骼肌血流;比较两次造影定量骨骼肌血流结果的稳定性及造影曲线的拟合优度。结果所有大鼠后肢骨骼肌均获得满意的图像,同一只大鼠两次造影的骨骼肌血管密度、血流速度和骨骼肌绝对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造影曲线的拟合良好,决定系数为0.944±0.046(P〈0.01)。结论以左室腔声学造影强度为参照定量骨骼肌绝对血流量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可视为一种在活体定量肌肉组织绝对血流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