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14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背景:第1跖骨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是治疗踇外翻的常用术式,应用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的效果尚存争议。 目的:评价可吸收钉在踇外翻第1跖骨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8例中度踇外翻患者行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V形截骨后采用1枚2.7 mm可吸收螺钉固定,穿前足免负重鞋6~8周。 结果与结论:纳入的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46个月。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踇外翻角改善为15°~21°,平均(17.63±2.07)°;第1,2跖骨间角为7°~9°,平均(8.00±0.76)°;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由术前的(70.13±7.10)分提高到术后的(92.75±7.30)分(P < 0.05)。说明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后使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轻中度踇外翻疗效可靠,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 关键词:可吸收螺钉;踇外翻;chevron截骨;踇趾;跖趾;趾间关节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2.024  相似文献   
102.
<正>Tillaux骨折是由下胫腓前韧带牵拉引起的胫骨前结节撕脱性骨折,属关节内骨折,最初由Pual Jules Tillaux描述其机制,后经Chaput更加详细地分析,故也称为Tillaux-Chaput骨折。Tillaux骨折发生于青少年骨骺未闭合者中亦属于Salter-HarrisⅢ型,该骨折类型临床较少见,发生于成年患者中更罕见。  相似文献   
103.
八年制医学教育因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原有的五年制临床实习模式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八年制学生.为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在完成原实习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患者全病程管理的实习模式的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本文介绍了全病程管理的实施办法和初步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4.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 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1月-2004年3月,采用非手术及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171例,男31例,女140例;年龄60-76岁,平均67.3岁。手术组95例,男19例,女76例;年龄60-76岁,平均69.1岁。按AO桡尺骨远端骨折的分型:B1型7例,B2型12例,B3型8例,C1型27例,C2型22例,C3型19例。非手术组76例,男12例,女64例;年龄60-69岁,平均65.1岁。按AO桡尺骨远端骨折的分型:A2型35例,A3型24例,Bl型5例.B2型4例,B3型3例,C1型2例,C2型1例,C3型2例。A型骨折首选闭合复位加石膏托外固定;对B型和C1型骨折在闭合复位不满意时首选切开复位“T”形纯钛金属板钉内固定;对C2和C3型骨折首选切开复位“T”形纯钛金属板钉内固定,当干骺端骨折线邻近关节面无法使用“T”形纯钛金属板钉固定时,采用切开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并根据术中复位的情况决定是否加克氏针内固定。此外对于骨质疏松严重的病例可选用带锁加压钢板内固定。结果 非手术组76例,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7个月;手术组9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6.5个月。X线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根据Aro关于Colles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评价:非手术组,优11例、良9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6.9%;手术组,优46例、良40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90.6%。结论 对经关节面骨折且有明显关节面移位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采用手术治疗,对简单干骺端骨折且骨质较好者可采用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建立一种肱骨近端骨密度(BMD)的测量方法,研究肱骨近端BMD与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探讨肱骨近端BMD在预报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方法 选择绝经后健康女性志愿者,使用Hologie DELPHI-A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及本研究设计的肩部定位器和前臂定位器测虽肱骨近端BMD.研究第一部分包括30名忐愿者,每人连续测量右侧肱骨近端BMD 2次,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短期精密度RMS SD和RMS CV;第二部分包括92名志愿者,记录其年龄、身高、体重,测量右侧肱骨近端BMD,分析肱骨近端BMD与年龄和BMl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肱骨近端BMD测量方法的短期精密度:RMS SD=0.011 g/cm2,RMS CV=2.4%.本研究92名志愿者平均(60.2±6.4)岁,平均身高(159.5±5.4)cm,平均体质晕(59.4±7.5)kg,平均BMI 23.3±2.7,平均肱骨近端BMD(0.543±0.083)g/cm2,肱骨近端BMD 同年龄呈负相关,同BMI无显著相关.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测苗肱骨近端BMD的方法;年龄越人肱骨近端BMD越低;由于BMI对BMD的影响会掩盖骨质的丢失,而非负重区域即肱骨近端会最大程度地减少BMI对BMD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6.
107.
平山病于1959年由日本学者Hirayama等[1]首次报道,以不对称的上肢远端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为首发症状,常累及手腕和手指并以骨间肌、小鱼际肌及前臂尺侧肌肉萎缩为著,主要见于亚裔青年男性[2]。Singh等[3]的研究发现,平山病患者以第一骨间背侧肌和小指展肌受累最为常见。发病年龄一般为20~30岁,男性多于女性,但也有儿童及中年发病的报道[4]。平山病症状常为单侧,约10%的患者出现双侧对称受累,且临床症状较重[5]。超过95%的患者可自觉寒冷环境中力弱加重[6]。临床体征为C7~T1脊髓节段支配的前臂、手部肌肉进行性萎缩,手、前臂肌力减弱,但肱桡肌不受累,可勾勒出典型的掌侧及背侧前臂肌肉萎缩的斜行边界,较少伴有感觉异常或锥体束征[2,7],受累肌肉收缩时可出现收缩震颤。患者肌肉牵张反射正常,锥体束征阴性,不伴有排尿异常及颅神经麻痹。Holla等[8]报道了1例罕见的肩胛带肌受累病例,患者肌无力从双上肢远端逐渐发展至近端,出现无法穿衣、梳头等症状,查体可见翼状肩胛和菱形肌、冈上肌、冈下肌、胸大肌及前锯肌肌肉萎缩。平山病起病隐匿,与运动神经元病相似,但预后不同,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尤为重要。MRI检查及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有助于平山病的诊断和评估。目前平山病的治疗根据病情决定:病程短、症状轻的一般选择非手术治疗(颈托);反之,则选择手术治疗。本文通过查阅近年平山病相关文献,分析其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为平山病的诊治提供参考,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8.
背景:既往锁骨远端骨折常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或普通钢板螺钉固定,易出现张力带钢丝的松弛、螺钉松动及钢板断裂、针道感染,甚至内固定失败等现象。近年来,AO钩板内固定治疗该类骨折取得良好疗效,但是由于钩型接骨板中板钩的存在,理论上仍然影响肩关节功能,在这一点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目的:观察AO钩型接骨板并喙锁韧带修复或重建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02-09/2008-03使用AO钩型接骨板置入治疗NeerⅡ型不稳定性锁骨远端骨折27例,并在术中采用了直接修复或肌腱移植方法重建喙锁韧带,术后2周开始康复训练。X射线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27例患者得到6个月以上随访,置入后3个月骨折愈合,置入后平均8.2个月取出内固定,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87分。结果表明AO钩型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但在内固定的同时必须注意喙锁韧带的修复或重建。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60岁以下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随访资料中关节功能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9年8月采用手术治疗的93例60岁以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年龄、性别、合并疾病、骨折侧别、骨折类型(Garden分型)、自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内固定是否取出以及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等因素进行术后随访调查。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非参数检验、等级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功能评分呈偏态分布,非参数检验得出对功能评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骨折类型(Garden分型,H=7.900,P=0.048),等级相关分析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亦为骨折类型(Garden分型,rs=0.206,P=0.048),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对功能评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同样也是骨折类型(Garden分型,P=0.030)。结论:髋关节术后功能评分呈偏态分布,骨折类型(Garden分型)是60岁以下股骨颈骨折术后功能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Neer分型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自2003年3月至2010年7月我科收治的21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前X线片进行Neer分型,并与原始诊断对比,有疑问的病例通过讨论得到统一结论.结果 213例骨折中,有65例(30.5%)两部分外科颈骨折(含骨折脱位),51例(23.9%)两部分大结节骨折(含骨折脱位),1例(0.5%)两部分解剖颈骨折,40例(18.8%)三部分外科颈大结节骨折(含骨折脱位),33例(15.5%)典型四部分骨折(含骨折脱位),16例(7.5%)外展嵌插型四部分骨折,5例(2.3%)头劈裂骨折和2例(0.9%)头压缩骨折.前后诊断对比发现:对于两部分骨折的诊断,此次阅片与入院时较一致;对于三部分及以上骨折,前后两次阅片差别较大.结论 严格按照Neer分型的定义,并借助特殊影像学方法,绝大多数骨折可以很好地进行Neer分型.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pplication and limitation of Neer classification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PHF) in clinic. Methods We reviewed the clinical data of 213 PHF patients who had been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between March 2003 and July 2010.Using Neer classification system,we reclassified the fractures and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Neer classification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radiographic images taken just before operation.For difficult cases,consensus was reached after discussion. Results Of the total cases,there were 65 (30.5%) two-part surgical neck fractures,51 (23.9%) two-part great tuberosity fractures and one (0.5%) two-part anatomical neck fracture,40 (18.8%) three-part fractures involving the greater tuberosity and the surgical neck,33 (15.5%) four-part fractures,and 16 (7.5%) four-part valgus-impacted fractures,5 (2.3% )head-split fractures and 2 (0.9% ) head-compression fractures.Comparison of the Neer classifications revealed that for two-part fractures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2 diagnoses was high and that for three-above-part fractures there was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diagnoses. Conclusion With proper aid of radiographic images,Neer classification can result in a precise diagnosis of most fractures of proximal humerus but not in 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