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4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和检测各种化学农药的遗传效应,对于防止人类遗传物质的损伤具有一定意义。本研究应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小鼠骨髓细胞作为检测系统,观察了百菌清、茅草枯和杀虫脒三种农药的SCE效应,染色体畸变效应,纺缍丝毒效应和微核效应,並就肝微粒体酶对杀虫脒的遗传效应的影响也作了初步的探讨。一、材料和方法百菌清由云南省化工研究所提供,纯度98.8%;茅草枯由昆明市农药厂提供,纯度65.3%,(一级品);杀虫脒由广州珠江电化厂提供(纯品);环磷酰胺和丝裂霉素C均为医用药物(粉制);多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考察甘遂醋炙前后对正常及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毒性的差异。方法:以正常及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组后连续7 d灌胃生、醋甘遂粉末及其提取物,各给药组按0.34 mg·g-1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考察给药后对大鼠肝、胃、肠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肝功能指标、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正常给药组大鼠肝、胃、肠组织均出现显著损伤,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力显著升高,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显著升高;其中生甘遂粉末作用最为显著,醋甘遂该作用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模型给药组大鼠组织损伤有所减轻,血清AST,ALT,ALP活力显著降低,GSH和SOD含量显著升高,MDA和LDH含量显著降低;其中模型生、醋粉组功效最为显著,且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甘遂醋炙后对正常动物的毒性较生甘遂低;在模型动物上,生、醋甘遂均可显著缓解模型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3.
大黄为常用的传统中药,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较广泛。文献调研发现大黄炮制历史悠久,方法多样,而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主要有净制(生大黄)、酒制(酒大黄)、蒸制(熟大黄)、炒炭(大黄炭)等4种炮制品。大黄具有良好的泻下,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及活血等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蒽醌/蒽酮类、二苯乙烯类、苯丁酮类、色原酮类、黄酮类及鞣质类化合物。该文总结了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和现代炮制工艺研究,以及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变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思路。旨在为大黄的炮制机制、有效物质基础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比较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诺和锐30组(n=60)每日3次诺和锐30皮下注射;诺和灵组(n=60)每日4次重组人胰岛素治疗(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诺和灵R,睡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结果 2组相比,诺和锐30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P<0.01),胰岛素用量更少(P<0.01),低血糖发生率更低(P<0.01).结论 诺和锐30每日3次注射可作为初诊2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5.
朱汝霞  张桥 《现代医药卫生》2013,(20):3198-3199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有大量蛋白尿同时伴高血压经过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同时平稳控制血压、血脂等治疗后平稳达标,提示综合性治疗达标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106.
十枣汤始载于《伤寒杂病论》,由芫花(熬),甘遂,大戟和大枣(擘)4味药材组成,是名医张仲景治疗水结悬饮证的经典方剂。十枣汤虽然在泻水逐饮方面效果显著,但组方中有毒药味的毒性制约了其临床应用,医者多谨慎使用或不用。本文通过查阅近3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从名医方论、用法用量、化学成分、药理毒理、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十枣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为有效开发利用十枣汤这一经典方剂,应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手段对十枣汤毒效物质基础、量-时-毒-效关系、安全用药范围等进行研究,探讨炮制对其药理毒理作用的影响,揭示其临床应用"有故无殒"的科学内涵,以期为十枣汤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建立天南星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炮制前后的含量变化,研究炮制过程中含量变化的规律.方法 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UV、HPLC、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对天南星炮制前后的草酸钙针晶的形态,草酸钙、总黄酮、总皂苷、总生物碱、多糖类以及蛋白质、尿苷、腺苷、胸腺嘧啶核苷、鸟苷、次黄嘌呤、夏佛塔苷、异夏佛塔苷、肌苷...  相似文献   
108.
张桥  沈娟  赵祎武  王振中  萧伟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1):2141-2145
目的 研究鹅掌属植物汉桃叶(广西鹅掌柴Schefflera kwangsiensis)茎枝的苷类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汉桃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野木瓜苷C(1)、3-O-β-D-吡喃葡萄糖基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 D-吡喃葡萄糖苷(2)、3-O-β-D-吡喃木糖基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3)、刺楸皂苷B(4)、3-O-β-D-吡喃木糖基-(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5)、3-O-[O-吡喃阿拉伯糖基-(1→4)- O-吡喃阿拉伯糖基-(1→3)-O-吡喃鼠李糖基-(1→2)-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O-吡喃鼠李糖基-(1→4)-O-β-吡喃葡萄糖基-(1→ 6)-β-吡喃葡萄糖基酯(6)、刺楸皂苷G(7)、3-O-[O-吡喃阿拉伯糖基-(1→4)-O-吡喃阿拉伯糖基-(1→3)-O-吡喃鼠李糖基-(1→2)-吡喃阿拉伯糖基]常春藤苷(8)、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木糖基l-(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9)、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O-β-D-吡喃木糖基l-(1→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O-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6)-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0)。结论 化合物1457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我国不断发展,演变出了诸多临床术式。参考近几年的文献报道和诸多专家经验,现全面总结国内CABG的最新临床术式。从体外循环的应用、手术入路和桥血管材料3个方面对CABG进行分类归纳,论述临床术式的发展现状,比较不同术式之间的差异,讨论临床医师对不同术式的选择倾向,并预测未来CABG在临床术式上的发展和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10.
观察了八种农药在亚急性投药(6天)后对小鼠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的影响。11只正常对照小鼠骨髓细胞SCE值平均为2.88±1.42SCE/中期细胞。亚急性投药后,二硫氰基甲烷(7012),利谷隆,益滴涕和杀虫脒在不同程度上能诱使小鼠骨髓细胞SCE频率增高,且具剂量反应关系。以7012最为明显达7.98±4.58SCE/中期细胞,比对照组SCE值增高近2倍。但这四种农药在一次投药的小鼠活体SCE试验中,骨髓细胞SCE频率增加不明显,均无剂量反应关系。据报导,在体外SCE试验时,敌菌丹是一种SCE的强诱导物,但体内试验表明无论是一次投药或亚急性投药均不能诱使骨髓细胞SCE明显升高,所诱发的SCE值仅高于对照组SCE值半倍。在一次投药试验中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的两个农药螟铃畏和驱蚊灵,在亚急性投药后未见小鼠骨髓细胞SCE频率有改变,乙氧滴滴涕仅使SCE频率轻度增加。我们的实验表明,在体内SCE试验时,所得结果可因给药途径不同而有差异,用体内SCE试验法检测潜在致突变的化合物时,应包括一次投药与亚急性投药两种过程以免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对于那些经多次投药后能使SCE频率明显升高的化合物,它们对人类的危险性较大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