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438篇 |
免费 | 739篇 |
国内免费 | 48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8篇 |
儿科学 | 221篇 |
妇产科学 | 111篇 |
基础医学 | 744篇 |
口腔科学 | 75篇 |
临床医学 | 2220篇 |
内科学 | 1068篇 |
皮肤病学 | 162篇 |
神经病学 | 314篇 |
特种医学 | 52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5篇 |
外科学 | 1057篇 |
综合类 | 4785篇 |
预防医学 | 2005篇 |
眼科学 | 218篇 |
药学 | 1756篇 |
23篇 | |
中国医学 | 1870篇 |
肿瘤学 | 3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7篇 |
2023年 | 313篇 |
2022年 | 334篇 |
2021年 | 390篇 |
2020年 | 301篇 |
2019年 | 283篇 |
2018年 | 360篇 |
2017年 | 211篇 |
2016年 | 245篇 |
2015年 | 283篇 |
2014年 | 816篇 |
2013年 | 548篇 |
2012年 | 664篇 |
2011年 | 678篇 |
2010年 | 679篇 |
2009年 | 738篇 |
2008年 | 756篇 |
2007年 | 765篇 |
2006年 | 620篇 |
2005年 | 772篇 |
2004年 | 705篇 |
2003年 | 597篇 |
2002年 | 499篇 |
2001年 | 505篇 |
2000年 | 570篇 |
1999年 | 555篇 |
1998年 | 496篇 |
1997年 | 529篇 |
1996年 | 479篇 |
1995年 | 427篇 |
1994年 | 447篇 |
1993年 | 304篇 |
1992年 | 263篇 |
1991年 | 221篇 |
1990年 | 240篇 |
1989年 | 188篇 |
1988年 | 104篇 |
1987年 | 132篇 |
1986年 | 97篇 |
1985年 | 75篇 |
1984年 | 76篇 |
1983年 | 57篇 |
1982年 | 59篇 |
1981年 | 33篇 |
1980年 | 46篇 |
1979年 | 21篇 |
1978年 | 18篇 |
1977年 | 11篇 |
1976年 | 10篇 |
1960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评价市面有售的β-阻滞剂产品治疗的每天花费。方法:10种没的β-肾上腺能阻滞剂,分别装在10ml瓶中,这些药物均从当地的药房获得。分别将01种药物从瓶 中滴出10滴至一分析天平上,计算出每种制剂的每一滴的容积。同时计算第五瓶 装量和第五咱药物在用药过程中浪费量。此外,在美国范围内随机选择60家药方以判断每一种研究制剂的平均花费。根据所获得的全部资料,计算出每一种药物平均的每天花费。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对冠心病患者术后心肌缺血和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择期妇科手术患者100例,均有冠心病诊断,随机均分为两组,采用相同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术中及术后A组用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镇痛,B组用芬太尼镇痛.记录术后VAS疼痛评分,监测术后1-8 d动态心电图S-T改变,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表面CD41/CD61、CD62p、CD63的表达量.结果 两组术后4、12、24、48 h VAS疼痛评分均<3分.A组术后第8天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比B组少(P<0.05),且A组血小板膜上的CD41/CD61、CD62P、CD63表达量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氯诺昔康复合芬太尼镇痛可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可能与其抑制血小板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铜摄入量对大鼠血脂的影响,为定量评价铜引发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 lerosis,AS)的危险性提供数据基础.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饲以缺铜饲料并给予不同剂量葡萄糖酸铜30 d,分析铜摄入量与大鼠体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血脂指标关系.结果 铜摄入量≤0.047 mg/kg时,大鼠血中ApoB为0.31~0.35 g/L、LDL-C为0.37~0.43 mmol/L,2者均高于正常对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摄入量≤0.175 mg/kg时,大鼠血中TG为1.28~1.53 mmol/L,高于正常对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摄入量为4.015 mg/kg时,ApoA1为(0.12±0.02)g/L,高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铜摄入量异常可不同程度对大鼠各项血脂指标产生影响,进而对AS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苯并(a)芘对小鼠睾丸细胞酶活性、精子畸变率及生殖细胞DNA损伤影响。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睾丸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和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苯并(a)芘对生殖细胞DNA作用;采用精子畸变和微核试验方法检测精子畸变率和精细胞微核率。结果 随着染毒剂量增加,LDH活性逐渐降低,20 mg/kg苯并(a)芘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苯并(a)芘均可造成小鼠生殖细胞DNA损伤,5,10,20 mg/kg的损伤率分别为44%,79%和8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畸变率和精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10%,2.24%,3.64%和11.00%,14.40%,17.4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定剂量条件下,苯并(a)芘能够影响小鼠睾丸细胞酶活性,导致小鼠生殖细胞DNA损伤,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雄性小鼠的生殖细胞产生毒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与探讨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过敏反应及其预防处理方法。方法选择80例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根据所用造影剂的不同将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应用优维显(非离子型造影剂)、安其格纳芬(离子型造影剂)。根据两组患者CT增强扫描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接受CT增强扫描的增强效果以及过敏反应的评价。结果对照组的过敏反应率为12.5%,增强合格率为97.5%;观察组过敏反应率为5.0%,增强合格率为100%。在增强效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时,合理选择造影剂非常重要,对于有碘过敏反应的患者应积极预防,同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迟发型假性动脉瘤的特点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迟发型假性动脉瘤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假性动脉瘤发生在术后24-72h,75岁以上和女性患者占多数。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也有促进迟发型假性动脉瘤发生的趋势。注射凝血酶200-500U后,超声监测示瘤腔回声明显增强,瘤腔内血流信号消失。结论冠心病介入手术后迟发型假性动脉瘤不容忽视,尤其是老年女性与低分子肝素应用的患者;超声引导下的凝血酶注射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川芎嗪(LGT)、左旋精氨酸(L-Arg)联合使用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时肝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兔40只,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后随机分4组:模型组,LGT组,L-Arg组和LGT+L-Arg组,每组10只。再灌注45 min时,分别检测肝组织内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总腺苷酸量(TAN)、能荷(EC)、丙二醛浓度(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NO3-)水平、血栓素B2(TXB2)、6-酮基-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和TXB2/6-keto-PGF1α比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LGT组、L-Arg组、LGT+L-Arg组肝组织内ATP、EC、NO2-/NO3-、6-keto-PGF1α含量及SOD活性均明显增高(P<0.05和P<0.01),MDA、TXB2含量及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显著减少(P<0.05和P<0.01)。结论:LGT联用L-Arg可通过降低体内氧自由基水平、提高一氧化氮水平、纠正TXA2与PGI2的平衡,而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我国海洋药物研究现状和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占地球面积70%的海洋是迄今所知最大的生命栖息地,海洋中有机物品种是陆地上的两倍,海洋生物在极其特殊的环境中生存,具有应对极端环境和条件的功能。因此,海洋生物具有陆生生物无法比拟的特殊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化学药品不良反应的逐渐认识,严重危害人民生命的常见病、疑难病长期未能找到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99.
乌拉尔甘草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乌拉尔甘草进行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选择色谱柱:ODS-C18,流动相:甲醇:含0.5%冰醋酸的乙腈溶液(20%)=60∶40,检测波长:254nm ,分析时间:60min,流速:0.8mL.min-1~1.5mL·min-1.结果确定具有代表性的28个峰作为共有峰,建立指纹图谱.结论该方法重现性、稳定性、精密性均较好,可作为乌拉尔甘草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调查分析该院2008-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为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和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2008年1月-2013年6月输血记录单和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结果 18 271例输血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103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6%.其中,输注全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33%),高于输注其他血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例输血不良反应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或变态反应.无溶血性输血反应,未发现输血相关传染病及细菌污染反应等其他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建立和宣传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同时推行成分输血与输血新技术和实施临床输血质量监督等管理措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