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76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960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瘘的诊断特点、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例迟发性胆瘘瘘口位于胆总管1例,肝总管7例,迷走胆管1例。9例患者都接受微创治疗(B超引导腹腔引流+ERCP+ENBD或B超引导腹腔引流+PTCD),胆瘘全部治愈。有7例后期出现胆管狭窄,胆管炎反复发作,均行胆管汇合部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随访6~2 4个月无胆管炎发作。结论LC 3 d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肝下间隙积液、B超引导腹腔置管引出胆汁性液体为诊断依据。迟发性胆瘘早期治疗首选微创治疗,中期以护肝、控制胆管炎发作为主,后期治疗是纠正胆道狭窄,首选肝总管扩张部空肠Roux-en-Y吻合术。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VIPo-ma,并检索总结近30年国内报道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周期性发作的分泌性腹泻、低钾血症、无胃酸或低胃酸分泌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血浆VIP水平增高具有诊断价值经生长抑素或手术治疗后,水样泻缓解或消失。对于肝转移者采用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化疗、肝移植等方法治疗均有效果。结论VIPoma的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血浆VIP测定;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生长抑素能够缓解症状,发生肝转移者也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NF-κB诱骗寡脱氧核苷酸对大鼠内毒素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LPS)组、诱骗寡核苷酸(decoy ODNs)处理组。取各组大鼠肝组织检测NF-κB蛋白结合活性(EMSA),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光镜)及肝细胞凋亡(TUNEL)。取静脉血检测AST(自动生化仪)以及TNF-α,IL-6的表达水平(ELIS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内毒素组NF-κB活性明显升高,诱发大量肝细胞凋亡,肝脏损伤明显;同时血清AST,TNF-α及IL-6明显升高(P0.01)。与内毒素组相比,NF-κB诱骗寡核苷酸处理组NF-κB活性受抑制(P0.01)、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肝细胞凋亡明显减轻,血清中TNF-α和AST表达水平降低(P0.01),但IL-6表达与内毒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诱骗策略能高效抑制NF-κB的活性,抑制其下游有害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内毒素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94.
损伤控制外科在国内创伤与非创伤外科领域已获广泛应用,其效果究竟如何?本文特就此问题对国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的文献做一综述,并提出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意外胆囊癌(IGC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89例其他胆囊癌(GC组)进行对比。结果与GC组相似,IGC组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94.6%vs.93.3%),部分合并黄疸(16.2%vs.31.5%);IGC组与GC组在年龄[(56±12)岁vs.(57±9)岁],女性患者比例(78.4%vs.62.9%),CEA(25%vs.32.8%),CA19-9(30.0%vs.68.3%)阳性率,肿瘤分布部位,病理类型和分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vs.6.7%)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其合并胆囊结石率(86.5%vs.50.6%)和早期(ⅠA期)病例比例(29.7%vs.9.0%)及手术切除率(56.8%vs.32.6%)均明显高于GC组(均P0.05),晚期(Ⅲ,Ⅳ期)比例明显低于GC组(43.2%vs.74.2%,P=0.001)。IGC组的总体1,3,5年生存率(70.0%,31.2%,26.8%)及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51±13)个月,17个月]明显高于GC组(27.0%,17.7%,15.1%)[(25±8)个月,5个月](均P0.01)。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P=0.000),T分期(P=0.000),手术方式(P=0.008)是显著影响IGC的预后因素,但是病理分级(P=0.080),年龄(P=0.188),性别(P=0.234)对预后无显著影响。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P=0.000)是影响IGC预后的独立因子。结论与GC相比,IGC合并胆囊结石率高,早期病例及切除率相对高,预后相对好;T分期是IGC的最显著的预后因子;除原位癌(Tis)及癌仅侵及黏膜层(T1a期)外,其他分期肿瘤,如首次手术漏诊,一律应尽早进行再次手术行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96.
为探讨如何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水平,以便更好地规范化手术治疗,分析总结临床医生,尤其基层医院医生在甲状腺结节诊疗上常发生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改进的方法。笔者认为,对于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只有做到完备的术前检查,仔细的术中探查,配合术中冷冻检查,以及遵循肿瘤学原则选择术式,才能更好地规范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胃癌或结肠癌行胃癌或结肠癌切除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0年12月15例侵犯胰头十二指肠区域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或结肠癌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或复发胃癌12例,结肠癌3例。结果中位手术时间6 h(4~12 h),中位术后住院时间21 d(7~63 d)。并发症发生率为46.7%(7/15),再手术率为6.7%(1/15),病死率为6.7%(1/15)。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2%,44.4%,22.2%。结论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或结肠癌侵犯胰头十二指肠区域患者的治疗选择。该术式可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阻断肝血流60 min再灌注120 min诱导;将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模型组)、低剂量苦参碱(25 mg/kg)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低剂量苦参碱组)、高剂量苦参碱(50 mg/kg)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高剂量苦参碱组),低、高剂量苦参碱组在肝缺血前30 min,经门静脉主干注入各自剂量的苦参碱溶液,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则以相同的方式注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120 min再灌注结束后,收集各组大鼠血标本行血清转氨酶、炎症因子水平检测,收集肝组织标本行组织病理学、肝细胞凋亡检测,以及TRAIL、BAX、激活型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检测。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肝组织均有肝损伤表现,但损伤程度轻重不一(模型组低剂量苦参碱组高剂量苦参碱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血清转氨酶、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肝组织中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加,TRAIL、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均P0.05),但以上指标的变化程度在低、高剂量苦参碱组均明显小于模型组,且在高剂量苦参碱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苦参碱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RAIL的表达,减少BAX与caspase-3的活化,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0.
CA19-9在良性胆道疾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A19-9在良性胆道疾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胆道系统疾病住院并进行CA19-9检查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总管结石18例(12例合并急性胆管炎);良性非梗阻性胆道疾病4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30例。动态检测上述患者的CA19-9以及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酞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及该标志物与其他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A19-9在1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有11例(61.11%)升高,在3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中有27例(90.00%)升高,而47例良性非梗阻性胆道患者中仅有9例(19.15%)升高,两组与胆总管结石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在恶性胆道梗阻、胆总管结石、良性非梗阻性胆道疾病患者中CA19-9中位数分别为374.25 U/L(18.90~1 000.00 U/L),79.61 U/L(6.00~1 000.00 U/L),16.6 U/L(1.30~82.00 U/L),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结石患者在入院时CA19-9升高,其与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酞酶均呈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242,0.593,0.677,0.682和0.662),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19-9在胆总管结石中尤其是伴有急性胆管炎时可能升高,但在其他良性胆道疾病中无明显升高。动态检测CA19-9可作为胆总管结石的辅助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