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下肢动脉缺血是因血栓脱落或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动脉急性阻塞.肢体缺血分为急性期(<14 d)、亚急性期(14 d~3个月)、慢性期(>3个月).患肢如出现肢体肌肉麻痹、感觉丧失、毛细血管再充盈不佳、静脉超声信号消失等征象,可考虑手术取栓.但是,严重的肢体缺血或肢体缺血治疗延误均造成肢体的不可逆缺血,由此所引起的全身电解质紊乱,会导致患者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最终不得不截肢[1].  相似文献   
12.
膝下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40例膝下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40例下肢膝下动脉闭寨患者41条患肢行44次腔内治疗,平均年龄(76±6)岁,治疗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足背动脉0.39±0.20,胫后动脉0.39±0.23,严重下肢缺血(criticallimb ischemia,CLI)占80.49%(33/41).结果 治疗后ABI足背动脉提高了 0.43±0.22(P<0.01),胫后动脉提高了0.43±0.25(P<0.01).35例36条肢体获随访,平均随访(6±3)个月,Fontaine Ⅰ级与Fontaine Ⅱ A级肢体共计28条,占77.78%,CLI降至19.44%(7/36),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随访时ABI足背动脉0.63±0.22,胫后动脉0.56±0.2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随访时患肢的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围手术期截肢率为0,围手术期死亡率2.5%,总死亡率15%,保肢率100%.结论 膝下动脉腔内治疗后疗效和平均随访6个月的疗效均令人满意;膝下动脉腔内治疗可以成为膝下动脉闭塞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醋酸地塞米松聚乙二醇(PEG)化纳米粒,并测定其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以高压均质法制备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建立检测血浆中醋酸地塞米松浓度的HPLC法,以醋酸地塞米松溶液和普通纳米粒作为对照,测定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PEG化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80±7)nm。体内半衰期为4.79h,AUC0~12为11.81mg.min.L-1,平均滞留时间为3.15h,重要药动学参数比普通纳米粒及溶液剂增加近1倍。结论: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可以延长醋酸地塞米松在兔体内的半衰期,达到体内长循环的目的;其表观特征与普通载药纳米粒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纳米粒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32只兔颈内静脉-颈动脉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灌注组(A)、LMWH灌注组(B)、生理盐水灌注+术后皮下注射LMWH组(C)、LMWH纳米粒子灌注组(D),每组8只.术后4周末截取移植静脉,行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并行RT-PCR检测移植血管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性牛长因子(PDGF)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与A、B、C三组相比,D组的PCNA阳性细胞指数明显降低(P<0.05),其MCP-1、bFGF、PDGF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也低于另外三组(P<0.05).结论 LMWH纳米粒子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而抑制了血管移植后内膜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MCP-1、bFGF、PDGF基因mRNA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自体血管不适宜建立血透通路的尿毒症患者采用人工血管动静脉造瘘术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1996年6月至2002年10月,47例患者行肱动脉-人工血管(PTFE)-自体静脉襻式造瘘术,平均随访39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前臂肿胀,1月左右消退;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者3例;窃血综合征3例;术后感染5例,3例切除人工血管,2例行人工血管间置术;假性动脉瘤4例,行人工血管间置术;血栓形成13例,9例行Fogarty取栓术,4例行人工血管重建术.初级通畅期最短2个月,最长93个月;1年初级通畅率为74.4%,1年累积次级通畅率为91.5%;2年初级通畅率为55.3%,2年累积次级通畅率为78.7%.结论术前应选择通畅的流入道和流出道;术后应重视对瘘管的保护,切忌一点或近距离重复注射,压迫止血力度适当,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出现造瘘血管并发症病例,可行二期手术,恢复通畅.  相似文献   
16.
吕磊  张纪蔚  张柏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5):2138-2141,2145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2/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4(IL-12/STAT4)信号途径激活对体外培养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2.5、5、10和20ng/mL)IL-12刺激后,用MTT法、Hoechst 33258染色法观察VSMC增殖和凋亡情况,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STAT4的mRNA表达和STAT4、磷酸化STAT4(P-STAT4)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IL-12呈剂量和时间依赖促VSMC增殖,同时抑制VSMC凋亡.RT-PCR 检测发现STAT4的mRNA表达随IL-12浓度增高而增加、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TAT4、P-STAT4的蛋白表达随IL-12浓度增高而增加.结论 IL-12可促进VSMC增殖,该作用可能与激活IL-12/STAT4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回流通道。在外科领域中,随着各类专科手术的开展,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下腔静脉。由于下腔静脉畸型的发生率达1.5~4.4%,往往造成诊断和手术中困难;因此这个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综合文献报道,主要就畸型分类和临床意义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例1,男性,39岁。右颈部近下颌骨角搏动性肿块8个月,4×4 cm大小,质硬,略可横向推动。手术见肿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后侧。因血供丰富,极易出血而中止手术。切取小块组织作病理检查,证实为颈动脉体瘤。例2,女性,42岁。右颈上部搏动性肿块5年,5×7 cm大小,质硬,可横向推动,并闻及血管杂音。颈动脉造影显示:颈总动脉分叉扩大,其间有密度不匀的肿块阴影。在低温30℃麻醉下手术,瘤体将颈外动脉推至后内侧,颈内动脉被顶向表面。分离瘤体,结扎并切断颈外动脉;阻断颈总动脉后自动脉外  相似文献   
19.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因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venousinsufficiency,CVI)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在美国有10%~35%的发病率。因持续性的静脉高压,可导致浅静脉曲张、静脉性跛行、肢体水肿、胀痛感、皮肤湿疹、脂质硬化乃至溃疡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630侧(537例)下肢静脉造影的X线征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静脉曲张、肿胀、色素沉着或溃疡。根据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的表现,将下肢静脉病变分为以下4种类型:Ⅰ.静脉逆流性疾病(占73.4%,462/630),包括单纯性隐静脉曲张,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和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Ⅱ.静脉阻塞性疾病(占23.0%,145/630),包括下腔静脉阻塞,髂静脉阻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大隐静脉炎;Ⅲ.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占2.2%,14/630),即Klippel-Trenaunay综合症;Ⅳ.静脉瘤样扩张(占1.4%,9/630),包括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静脉瘤。关于静脉造影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各类病变的治疗原则文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