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热量在周围肝脏组织中的热传导效应(HCE)及其有效作用范围.方法 以离体猪肝为实验对象,模拟射频消融在肝组织中的热传导效应,记录猪肝组织在不同温度热源及作用时间下,热源中心向外辐射的温度场随时间的衰减规律,观察肝脏表面色泽及形态变化并记录范围数据.结果 肝组织热源中心温度70℃以上时,在10min以内有效作用半径均达到5mm,若继续增大至10mm,则热源温度需维持在80~90℃以上,其中80℃时维持近40min才会达到治疗温度(>55℃),而90℃仅需要25min.结论 当热源温度维持在80~90℃时,持续25~40min,热传导效应可使周围肝组织10mm范围达到55℃以上的治疗温度.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评估腹腔镜下对毗邻胆囊的肝细胞癌进行一次性完全射频消融(RFA)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毗邻胆囊周边不同部位的肝细胞癌患者5例,肿瘤直径2.5~ 4.2cm,采用腹腔镜辅助射频消融治疗,腹腔镜下对胆囊不作分离与切除,射频消融过程保中持胆囊壁的连续完整.术后通过B超及CT了解肿瘤有无复发,并观察患者生存状况.结果 术后3d行B超检查见胆囊壁近消融区处边缘增厚,厚度0.3~0.5cm,CT显示胆囊壁密度增高.术后6个月增强CT显示5例患者肿瘤边缘均无强化,胆囊完整,达到肿瘤一次性完全消融.随访18 ~ 36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 腹腔镜下对毗邻胆囊的肝细胞癌达到一次性完全消融并保持胆囊壁的连续与完整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3.
44.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方式的改进   总被引:51,自引:3,他引:48  
目的 规范肝门部胆管癌整块或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改进和提高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了解放军总医院1986年至1999年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157例资料。结果 总手术切除率为67.5%(106/157),根治性切除率为37.6%(59/157)。近3年对54例肝门部胆管癌行手术切除,切除率为74%(41/54),根治性切除率为43%(23/54);随访年存活率:根治性切除组为57%(13/23),姑息性切除组为41%(7/17),未切除组为7%(1/14)。结论 术中病理诊断是选择根治性切除术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大鼠门静脉完全动脉化(PVA)后门静脉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对肝脏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PVA组和对照组,PVA组大鼠行肝总动脉与近肝段门静脉端侧吻合,远肝段门静脉与腔静脉侧侧吻合,建立大鼠门静脉完全动脉化模型,对照组开腹后行肝门部游离后关腹。观察两组术后1及6个月门静脉血流量、横截面积以及术后6个月门静脉压力及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及6个月PVA组门静脉横截面及血流量增加(P<0.05),术后6个月两组大鼠血浆内毒素、门静脉压力以及血清白蛋白、胆汁酸盐、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PVA组大鼠血清GPT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肝中门静脉及其分支壁扩张增厚、胶原含量增加。 结论:未采取限流措施的门静脉动脉化可导致门静脉横截面积和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分支扩张、管壁增厚,但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以及胆色素和胆盐的代谢未受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试验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术后第1天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记录2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8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为(12.45±1.14)个月。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伤口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 h 2组VAS评分均最低,术后2 h至7 d 2组患者VAS评分均先升高后降低,且术后12 h及3 d试验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试验组血清β-E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疝复发1例,试验组无疝复发病例。 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小,可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7.
肝门部胆管癌 134 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 134 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治及远期疗效, 探讨生存率与手术方式的关系及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 方法 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 1999 年 1 月至 2002 年 7 月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 134 例. 结果手术组 116 例,其中根治性切除 48 例,姑息性切除 21 例,胆道引流 47 例;非手术组 18 例.总手术率 86.6%(116/134),根治性切除率 41.2%(48/116).根治性切除组1,2,3 年生存率分别为 75.0%、45.8%、25.0%,姑息性切除组为 50%、16.7%、0,两组之间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胆道引流组为 25%、10%、0;非手术组平均存活 5.7个月,无一例超过 1 年. 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个体化和实用性的根治性切除术才能获得最佳疗效.对无黄疸性慢性肝病及胃肠道症状者定期体检及必要的影象学检查, 是早期发现肝胆管癌的积极手段,赢得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8.
篮球运动是我国球类运动中开展最普及、最广泛的一项运动。篮球课也是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的主课之一。而投篮动作则是篮球运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不可少的一种技术,是运动员运用各种技术和战术的最终目的。无论运动员在篮球场上进行何种技术、战术及全队的协调配合等,最终是把球投中为目的。而最常用的一种投篮方法  相似文献   
49.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瘤(HAML)的临床及像特征。以期通过非创伤性检查正确诊断HAML。方法:分析4例经证实及1例经肝穿活性证实为HAML的病例,找出其中在病史及影像学检查方面的共同特点及特征性表现。结果:HAML具有以下特点:(1)患者多为女性;(2)无乙型肝炎病主肝硬化表现;(3)B超检查多认为是良性病变;(4)CT平扫及增强对本病的诊断有决定性的作用;(5)MRI普通成像及增强对本病的  相似文献   
50.
张雯霞  冯敏  苗雨露  张文智  倪艳 《中成药》2020,(5):1371-1375
目的 优化还贝止咳方提取纯化工艺.方法 采用G1-熵权法和正交试验,以总固体得率及总黄酮、绿原酸含有量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优化提取工艺;以浸膏量、乙醇体积分数、静置时间为影响因素,优化纯化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总固体得率为24.71%,总黄酮、绿原酸含有量分别为24.04、0.11 mg/g;最佳纯化工艺为将浸膏浓缩为1g/mL生药量,50%乙醇醇沉后静置24 h,总固体得率为14.56%,总黄酮、绿原酸含有量分别为25.04、0.138 mg/g.结论 该方法指标可控,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纯化还贝止咳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