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原发性肝癌可分为来自肝细胞的肝细胞型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来自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 CC)以及同时含有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混合型肝癌(cHCC-CC).混合型肝癌临床较少见,大约占原发性肝癌的1.0%~3.5%.对其与肝细胞型和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联系及其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报道亦甚少.  相似文献   
202.
胆道良性狭窄金属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金属支架置人治疗胆道良性狭窄的并发症。方法随访5例胆道良性狭窄应用金属支架治疗的病人,由于反复出现寒战发热,合并支架内结石形成,胆管阻塞,其中4例行手术取出支架。结果4例病人手术取出金属支架,术中见金属支架被胆泥堵塞,胆管壁黏膜破坏,支架取出困难;行胆肠吻合胆管内置管引流。2例病人因置人金属支架后反复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衰竭死亡。结论金属支架不适合应用于良性胆道狭窄。  相似文献   
203.
目的探讨胰腺中段切除术(medial pancreatectomy,M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胰腺良性疾病和1例非侵袭性胰管内乳头状粘液癌行MP的临床资料,12例行MP+胰体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行MP+胰头、胰体空肠双吻合术。结果术后3例出现胰瘘,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例术后病理报告为非侵袭性胰管内乳头状粘液癌,目前仍在观察中。余13例患者近期手术效果良好。结论对于胰腺颈体部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MP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4.
中医证候模型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中医病证方药的研究不断加深,为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更加具体和深入。气虚血瘀证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证型,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癌症等疾病中多有出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因老年人多气虚,多血瘀的体质特点,气虚血瘀证的研究已成为中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综合近年来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将其造模思路概括为病理造模、病因造模、病证结合造模三方面。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出现符合中医理论的宏观表征、肢体行为学表现,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评价造模方法,为气虚血瘀证造模方法提供思路与借鉴,针对气虚血瘀证类模型的研究应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即病因-外在表征-病理机制-辨证论治,将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同现代科学结合,令造模方法规范化发展,构建相对完善的气虚血瘀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为今后探究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思路提供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205.
恶性肿瘤脾转移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了解脾脏转移癌的形态及临床特点。方法:总结15例恶性肿瘤脾转移病例.对脾转移发生的中位时间、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脾转移距原发病灶的中位发生时间为38.2个月,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特点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结节。结论:脾转移可发生于几乎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病史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6.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12月完成的1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资料,并对围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19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A级胰瘘62例(31.6%),B级胰瘘53例(27.0%),C级胰瘘11例(5.6%),总体胰瘘发生率高达64.3%,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即B、C级胰瘘)64例,占32.7%.经单变量及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胰管直径≤3 mm是总体胰瘘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胰管直径≤3 mm和胰液内引流是有临床意义的胰瘘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胰瘘仍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胰管直径≤3 mm是胰瘘发生的主要独立风险因素,胰液引流至体外可以降低临床胰瘘的发病率并减轻胰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7.
渗出型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弥漫性、慢性腹膜炎症,约占结核病的5%,多数结核性腹膜炎继发于体内其它部位的结核病灶[1]。本文对经实时超声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渗出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30例以及多次腹腔穿刺抽液术治疗的渗出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36例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8.
医源性胆总管下段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病例分析,研究探讨胆总管内探查取石及ERCP取石结石引起下段胆管医源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总结我院95年以来9例以及外院会诊所见26例胆总管下段损伤的病例.结合我科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对此类医源性损伤的术中预防和诊断以及早期处理提出科学严谨的理论依据。结果35例均为胆总管内取石所致损伤,33例经T管引流和十二指肠后双套管引流治愈,2例术后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胆总管末端医源性损伤的常见原因是不正确的胆总管探查,术中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9.
目的:探讨肝脏灌注异常在肝脏外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33例肝脏外科疾病的临床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28例发现肝脏灌注异常影像表现(21.1%, 28/133),以原发性肝细胞癌为多见(22.5%, 20/89),尤其是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病例(46.2%, 12/26).结论:肝脏灌注异常反映了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加强对肝脏灌注异常的认识,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鉴别、治疗选择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10.
目的 探讨不同外科治疗手段在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连续22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粒子组49例,射频组51例,放疗组17例和对照组106例,并对组间一般资料、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中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粒子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为43% (21/49),但均为ClavienⅡ级并发症.随访终点为2014年3月,随访时间为1~52个月,中位时间为7个月,总体随访率为88.3%(197/223),其1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9%,53.7%,19.1%,7.3%,平均生存(9.6±0.3)个月.其中粒子组1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7%,61.9%,27.7%,13.2%,平均生存(12.9±1.1)个月;射频组1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9%,54.9%,22.9%,7.6%,平均生存(9.6±0.9)个月;放疗组1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7%,56.2%,18.7%,6.2%,平均生存(8.6±1.4)个月;对照组1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8%,48.9%,13.8%,5.4%,平均生存(8.5±0.5)个月.分别将粒子组、射频组、放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生存曲线进行两两比较,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粒子组患者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射频组和放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晚期胰腺癌患者总体预后差,生存时间短,对于此类患者,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也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射频消融术和术中放疗术在本组资料中未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