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酚妥拉明、肝素联用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3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肺心病并发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较为困难。我们自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4月应用酚妥拉明、肝素联合静脉滴注治疗肺心病并发顽固性心力衰竭 ,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32例确诊为肺心病患者 ,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4 8~ 6 9(平均 6 0 .5 )岁。均经过有效抗生素、解痉平喘、止咳祛痰、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吸氧等综合治疗 ,呼吸功能明显改善 ,而心功能无改善者 ,心功能均为 级(NYHA分级 )。1.2 方法 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 10 m g,肝素6 2 5 0 U,溶于 5 %葡萄糖注射液 2…  相似文献   
62.
目的了解20世纪末广西恶性肿瘤死亡率水平、分布规律、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广西1/10人口进行死亡原因回顾性调查.结果恶性肿瘤死亡率为80.02/1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3.32%,成为第3位主要死因;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901;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基本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升高;肝癌是广西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其次是胃癌、肺癌和鼻咽癌等.近20多年来,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上升幅度高达109.01%;大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肺癌死亡率上升幅度最大.结论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预计21世纪初恶性肿瘤可能成为危害广西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首要疾病.  相似文献   
63.
广西扶绥县居民1997~2003年肝癌发病率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该地区肝癌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制定肝癌防治规划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扶绥县全县范围内1997~2003年人口死亡与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并收集同期各年全县的人口数据,以1990年人口普查所得的人口构成推算同期的人口构成,统计计算当地各年度肝癌发病率;并结合历史资料,对当地肝癌发病率的变动趋势作出判断。结果 1997~2003年扶绥县肝癌发病率为52.79/10万(相应的1964年中国人口标化率为50.50/10万);肝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57.01%,居恶性肿瘤首位;肝癌发病率的性比例为4.93:1(男/女);肝癌年龄别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发病的中位年龄为47.58岁;各年度肝癌发病率相当平稳,变化不明显。与20世纪70年代的资料比较,有略呈下降的趋势。结论 扶绥县最近几年的肝癌发病率相对稳定且有略呈下降的趋势;与同期的广西乃至全国的肝癌死亡率(发病率的替代指标)的明显升高趋势相对照,当地肝癌发病率稳中有降的态势,可以客观地反映多年来肝癌现场防治工作的成效。此外,肝癌发病的中位年龄也出现了明显的后移现象,低年龄组发病率下降趋势更为显著,这是反映现场防治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4.
广西肝癌高发区成年居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防癌筛查对象的HBV感染现况。方法共采集筛查对象早上空腹静脉血15701人份,分离血清并检测其HBsAg和ALT等生化指标。结果防癌筛查对象的HBsAg阳性率为17.83%,ALT异常率为1.80%,HBsAg阳性且ALT异常的百分率为1.08%;男性筛查对象的HBsAg阳性率和/或ALT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防癌筛查对象的Ⅻ3sAg阳性率和/或ALT异常率逐渐降低。结论该地区不但是肝癌高发区,也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65.
张振权 《广西医学》2006,28(3):456-460
作为中国癌症基金会与全国肿瘤期刊研究委员会聘请的科学论文审稿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医学>杂志编委,笔者有幸审阅了大量医学科技文稿.一般的审稿过程,也就是对文稿的科学性、逻辑性进行审议的过程;较高的审稿要求,还应该审议文稿的先进性、首创性、学术水平和技术含量.医学文稿涉及不同的医学科学领域;审稿人只是服务于其中某一专业领域,对于本专业之外的文稿,很难保证审议工作的恰如其分.不过,一些普遍的原则,例如:关于整体设计、指标选用、结果评价(design,measurements and evaluation,DME)的原则,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原则,等,对于不同的医学科学领域的文稿,可能都是适用的.本文围绕这些普遍原则,结合来稿实例,讨论来稿中一些常见的缺陷,尤其是统计学方面的问题,希望有助于提高来稿质量.  相似文献   
66.
广西居民鼻咽癌死亡抽样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广西居民鼻咽癌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广西人口死因抽样回顾调查研究资料基础上,建立鼻咽癌死亡的资料数据库,用DIS和STAT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居民鼻咽癌粗死亡率为4.06/10万,其中男性5.16/10万,女性2.87/10万,性别比为1.93: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35岁后的人群鼻咽癌死亡率明显增高,死者中位年龄为54.77岁。城镇居民鼻咽癌死亡率(6.02/10万)明显高于乡村(3.64/10万)。结论:广西居民鼻咽癌死亡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但与70年代相比,已经略有下降,其分布具有明显的性别 ,和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67.
探讨广西壮族人群肝癌高发家族聚集与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多态性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在广西某肝癌高发现场壮族人群中,对10个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共91名)和10个无癌对照家族成员(共102名)。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广西壮族人群肝癌高发家族聚集与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基因多态性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在广西某肝癌高发现场壮族人群中,对10个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共91名)和10个无癌对照家族成员(共102名).采集外周血标本,以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析所有研究对象CYP2EI基因Rsa I位点基闪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用ELISA法检测HBsAg.肝癌相关因素的暴露情况则应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肝癌高发家族成员CYP2EI基因Rsa I位点c1/c1、c1/c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3.7%和36.3%;在对照家族成员中,相应的频率分别为48.0%和52.O%(OR=1.901,95%CI:1.067~3.387);两组成员Rsa I位点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97,P=0.029).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地肝癌家族聚集的主要危险因素,按其危险度由高至低排列依次为:以玉米为主食、HBsAg携带、CYP2E1 c1/c1型.结论 在广西壮族人群中,肝癌的家族聚集与家族成员的CYP2E1基因Rsa I多态性的分布,有肯定的统计学关系;CYP2E1基因Rsa I多态性的分布不是引起肝癌家族聚集的惟一因素,也不是首要因素,与其他一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描述2004~2005年广西鼻咽癌死亡的流行特征,分析20世纪70年代至2005年30年间广西鼻咽癌死亡的流行趋势.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9个县作为样本点,调查样本点居民2004~2005年的死亡原因,然后与前两次死因调查所得的鼻咽癌死亡情况相比较,分析广西鼻咽癌死亡的流行特征和趋势.结果 2004~2005年广西鼻咽癌的粗死亡率为6.61/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9.53/10万,女性为3.40/10万).1964年中国人口标化率为4.56/10万.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2.80∶1.鼻咽癌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5.60%,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4位.广西鼻咽癌死亡的年龄分布曲线大致呈双峰状;地区分布很不均衡;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30年间,其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均呈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结论 广西居民鼻咽癌死亡率上升、死亡年龄高峰前移等现象值得监测机构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70.
乙型肝炎是常见多发病之一。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无症状携带者在人群中分布甚广,其在传播乙型肝炎上有重要意义。自从1972年Magnius和Espmark等发现在HBsAg阳性血清中存在e抗原抗体系统以后,学者们相继研究并提出e抗原抗体系统的存在与乙型肝炎传染性及病人预后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我们在研究肝炎与肝癌关系的基础上,对394名无症状HBsAg携带者以及132名HBsAg阴性者和41名抗-HBs阳性者作e抗原抗体系统的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