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Marieataxia综合征1例报告买买江张忠民*阚美云(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患者男性,36岁,回族,因走路不稳,说话不清2年就诊。患者于2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走路不稳,常易跌倒,症状逐渐加重。近1年来说话含糊不清。父健在,母于48岁病故(30岁时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清胃泌素水平及其与并发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出血急性期病例72例,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21例,另取脑出血恢复期20例作对照,分别测定其胃泌素水平。结果:无论脑出血急性期是否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其胃泌素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另脑出血急性期伴上消化道出血时其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不伴上消化道出血者(P<0.05)。结论:早期监测血清胃泌素水平,可望及早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病例资料例1女性,21岁,学生,因左上后牙自发性阵痛3d来就诊。患者1周前因牙龈出血曾在个体诊所行超声洁治,3d前开始在无任何诱因的情况下,左上后牙出现自发性的尖锐剧痛,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腰椎人工髓核假体置换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早期临床随访的基础上,比较人工髓核假体置换与传统开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 方法:选择2002-02/2005-08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脊柱骨病外科采用单枚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 例, 获得24~60 个月随访患者63例。另外随机选择同期同年龄段单节段腰椎间盘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患者200例,获有效随访94例。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和Stauffer-coventry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影像学分析手术节段活动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假体位置情况。腰椎活动度= 后伸角度-前屈角度;椎间隙高度变化采用病变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均值与上位椎体中部矢状径的比值表示。 结果:①单纯髓核摘除组8例患者术后复发,行二次椎间盘手术;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组3例假体脱出二次翻修将假体取出。其余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②两组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各随访时间点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③两组Stauffer-coventry疗效评估各随访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随访中远期(3.0~5.0年)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组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均优于单纯椎间盘摘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 0.05)。⑤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组椎间隙高度比值各随访时间点与术前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⑥主要并发症: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组早期出现术后一过性腰痛24 例, 假体脱出3 例。中、远期发现假体下沉32 例, 软骨终板损伤39 例。单纯髓核摘除组8例术后复发。所有病例无术后感染发生。 结论:人工髓核假体置换存在较严重并发症,人工髓核假体置换与传统腰椎间盘开窗髓核摘除中、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0岁,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8 h入院.患者于饱餐后活动2 h突发右中腹持续性绞痛,伴有腹胀,呕吐少量咖啡色液体.  相似文献   
16.
张忠民 《贵州医药》2002,26(10):919-919
由于胆囊切除术的普及 ,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本文就胆道血供受损和肝外胆道被误扎后的临床病理变化结合病例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1例 ,女 7例 ;年龄 2 2~65岁 ,平均 3 5 6岁。 8例病人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 ,1例术后 7天发生黄疸并腹膜炎 ,1例术后1 1天发生胆瘘 ,胆瘘停止后黄疸进行性加重 ,其余 6例术后 3天出现黄疸。总胆红素最低 1 78mmol L,最高 5 60mmol L ,平均 3 2 0mmol L ,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B超示 :8例均有肝内胆管扩张 ,其中 1例并发腹膜炎者B超提示有腹…  相似文献   
17.
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67,自引:13,他引:54  
目的根据脊柱稳定性状况,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成人胸、腰、骶椎脊柱结核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17~75岁,平均39.4岁;病史1~60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结核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带来的脊柱稳定性改变,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12例脊柱稳定性无明显破坏的病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8例脊柱稳定性部分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而80例脊柱稳定性显著破坏的病例则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结果10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除5例失访外,其余95例均获得1~7年随访(平均2.9年)。68例前路椎体间植骨病例,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3.5个月。65例有后凸畸形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0.2°,随访期内丢失2°~4°。除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组1例因抗结核化疗周期不足复发外,其余患者均临床治愈。32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脊柱稳定性改变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已有较多文献报道。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国内外少见综合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24例,以了解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9.
毒鼠强中毒潜伏期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出现症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本院共收治22例重度毒鼠强中毒的患者,均出现常规抗癫痫治疗无法控制的顽固性癫痫持续状态,应用肌松药罗库溴铵静脉注射联合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回顾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早、中期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采用单枚人工髓核假体(prosthetic disc nucleus-pulposus, PDN) 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9例获得24~48个月随访(平均36个月) , 男49例, 女20例;平均36.4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其中L3/4 1例, L4/539例, L5~S1 29例。结果 术后早期27例出现明显腰痛,4例假体脱位经翻修手术,39例术后6个月出现明显移位情况,1例前方明显移位,但无明显症状。24~48个月随访时观察到软骨终板损伤46例, 假体下沉38例,无椎间隙感染。结论 人工髓核置换术早期总体疗效良好,但中晚期并发症不容乐观,应谨慎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