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探讨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血栓素A2/前列环素I2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再灌注不同时限肝静脉一氧化氮血含量及肝组织血栓A2/前列环素I2含量的变化。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静脉血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血栓素A2升高较前列环素I2更明显,导致血栓素A2/前列环素I2比例持续升高,左旋精氨酸可提高肝静脉一氧化氮含量,谷丙转氨酶有所降低。结论: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血栓素A2/前列环素I2参与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应用具有舒张血管及抗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的制剂,对减轻再灌注损伤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62.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比较困难,多年来一直用抗组织胺药治疗,但只能减轻少数患者的搔痒,而对多数患者的疗效不理想,并且大都有明显的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我们用克敏能(Charityne)短期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病期大于6周,女性无妊娠和哺乳,无心肺肝脾系统疾病,以往无对抗组织胺药过敏反应,2周内无系统用皮质类固醇激素,1周内无局部用类固醇激素者。  相似文献   
63.
张志成 《中国骨伤》1996,9(2):25-25
石膏压片加“8”字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0例报告北京市怀柔县中医院(101400)张志成笔者于1987~1993年,采用石膏压片加"8"字绷带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7~65岁;横...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复发相关因素,探讨GCT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分析1993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获随访的GCT患者38例,男13例,女25例。年龄14~59岁,平均31.1岁。经术前穿刺活检及术后证实为GCT,总结其临床特点并进行同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Campanicci’s放射学分级:I级5例,Ⅱ级22例,Ⅲ级11例。按Enneking分期:I期9例,Ⅱ期21例,Ⅲ期8例。Jaffe’s病理分级:I级7例,Ⅱ级24例,Ⅲ级7例。29例GCT位于膝关节周围(股骨远端13例,胫骨近端16例),股骨近端、尺骨近端、桡骨远端、骶尾部各2例,腰椎1例。3种基本手术方法分别为:单纯刮除植骨4例;刮除植骨+磨钻、石碳酸、50%ZnCl2、3%碘酒、骨水泥等辅助治疗26例;瘤段截除8例。结果38例术后获随访12~144个月,平均67个月。4例行单纯刮除植骨均复发;8例行瘤段切除,术后无复发;26例刮除植骨+辅助灭活方法,8例复发。按Campanicci’s放射学分级:I级5例无复发,Ⅱ级22例复发6例,Ⅲ级11例复发6例。按Enneking分期:I期9例复发2例,Ⅱ期21例复发6例,Ⅲ期8例复发4例。术后共复发12例,复发率31.6%,均位于膝关节周围,复发时间为2~36个月,平均14.3个月。复发12例患者均行二次手术治疗,其中8例选择瘤段切除,4例行刮除植骨+辅助灭活方法,术后均无复发。结论GCT术后复发多发生于膝关节周围,以胫骨侧为主,Campanicci’s放射学分级的Ⅱ级和Ⅲ级,且临床表现侵蚀性较高者。单纯刮除植骨复发率较高,正确使用辅助方法结合现代广泛刮除技术及现代的诊疗技术是降低复发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5.
某些器官如乳腺、甲状腺、肝、肺、卵巢等的肿瘤可伴有破骨细胞瘤样巨细胞,但均属罕见,现报告1例伴有破骨细胞瘤样巨细胞的卵巢交界性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并结合文献讨论。患者女性、24岁、未婚病理号43419。因腹部迅速增大5个月,突然出现泛发性腹膜炎而急诊手术。术中见右侧卵巢巨大囊肿破裂,子宫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6.
67.
鼻腔及鼻窦脑膜瘤罕见,国内报导甚少,现就我院上颌窦砂粒体型脑膜瘤一例,报告如下。患者赵某,女,16岁。1984年1月19日入院。主诉:右上颌窦区无痛性膨胀性肿胀三年余。检查:右侧面部明显高于左侧,表面皮肤色泽正常,无粘连,肿胀处触之似骨性硬,无压痛,同侧鼻闭。口内粘膜色泽正常,  相似文献   
68.
杨××,男、20岁。患急性腮腺炎愈后,突然发生两侧睾丸肿胀,形如两颗核桃,疼痛拒按。某医诊断为病毒性睾丸炎。投龙胆泻肝汤加板兰根两剂,不效;又改用天台乌药散,阴囊反见水肿。邀余诊时,见患者面色少华,神倦乏力,纳谷不馨,立则睾丸下坠,行则疼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空心AF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使用经皮空心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的2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6例,女5例,年龄23~55岁,平均32.7岁。损伤节段:T125例,L113例,L23例。所有病例ASIA分级为E级。AO分型:B1型13例,B2型8例。评估内容: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通过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测量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度,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VAS评分,采用ODI评分从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性生活、社会活动、郊游等10个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1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09.0±16.0)min,术中出血量(90.0±15.0)ml,住院时间(7.7±2.3)d。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及切口感染,切口皮下积液1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其中15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7个月(12~33个月)。VAS评分由术前(8.3±1.7)分降低为末次随访时的(1.8±1.2)分(P〈0.05),末次随访时ODI为(10.0±1.2)%;伤椎高度由术前(54.0±17.1)%恢复至术后12个月的(82.7±3.5)%(P〈0.05),胸腰段后凸畸形由术前(23.0±13.1)°恢复至术后12个月的(6.9±5.1)°(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7±0.3)个月;术后1个月随访和末次随访相比椎体高度和后凸矫正无明显丢失(P〉0.05)。故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12月内无复位丢失。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结论:微创经皮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屈曲牵张型胸腰段骨折是可行的。这个技术能够避免对后方韧带和骨性结构的再损伤,并可重建后方张力带结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影像学上节段不稳定、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HIZ)、Modic改变等的特征性表现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痛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0年1月间我科治疗的、有完整资料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246例,按照影像学特点和腰痛症状是否存在进行分析,提取节段不稳定、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HIZ)、Modic改变各相关影像学数据,使用流行病学病因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计算OR值及其可信区间,衡量影像学危险因素与腰痛发生的相关性强度,观察节段性不稳定、HIZ、Modic改变等因素与腰痛的关系。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9.8岁(35~86岁),腰痛者170例,无明确腰痛者76例,腰痛的发生率为69.1%。腰痛患者的VAS评分为3.5~9.0分,平均5.67分。伴HIZ患者80例,其中腰痛66例,腰痛的阳性率为82.5%,χ2=9.96,P<0.01,OR值=2.81,95%可信区间1.48~5.34;Modic改变64例,其中腰痛56例,腰痛阳性率87.5%,χ2=13.71,P<0.01,OR值=4.18,95%可信区间:1.96~8.90;Modic分期Ⅰ期7例,有腰痛6例,腰痛阳性率85.7%;Ⅱ期44例,有腰痛40例,腰痛阳性率90.9%;Ⅲ期13例,有腰痛10例,腰痛阳性率76.9%。伴节段性不稳定88例,有腰痛74例,腰痛阳性率84.1%,χ2=14.41,P<0.01,OR值=3.41,95%可信区间:1.81~6.43。HIZ、Modic改变、节段性不稳定与腰痛症状呈高度相关(P<0.05)。结论:腰椎节段不稳定、HIZ、Modic改变是腰椎管狭窄患者腰痛产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