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37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的实验方法,为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外周血10ml,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后于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念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榆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CD34和凝血囚子Ⅷ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FITC和CD34-PE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及CD34-PE单阳性细胞所占比例.结果 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至第2天时,呈贴壁生长;至第4~6天时细胞集落形成,集落周围有内皮样细胞,细胞质和细胞膜呈红色和绿色双色荧光,细胞核呈蓝色荧光,提示内皮祖细胞特异性吸附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Ⅰ型荆豆凝集素,具有内皮细胞功能.免疫荧光染色CD133、CD34和凝血因子Ⅷ表达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FTTC和CD34-PE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为38.30%,CD34-PE单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为82.60%.结论 初步确立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的实验方法,为内皮祖细胞的移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比较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MEDLIN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知识基础没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08年发表的关于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文献共计426篇,最终纳入11篇,进行Meta分析.结果 11篇文献共纳入3267例患者,其中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组1637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1630例.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组患者手术后30 d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RR=1.300,95%CI:1.010~1.680,P=0.040);脑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RR=0.090,95%CI:0.040~0.220,P=0.000);两组患者手术后30 d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60,95%CI:0.310~1.370,P=0.260).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后30d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00,95%CI:0.880~1.920,P=0.180);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组患者手术后30d脑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RR=0.110,95%CI:0.040~0.290,P=0.000);两组患者手术后1年脑卒中发牛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50,95%CI:0.590~1.890,P=0.860).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仍足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除脑神经损伤发生率降低外,尚无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由于所纳入的部分研究存在异质性,应谨慎对待本研究的结果.正在进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为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更佳的循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43.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因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其涉及多种因素和多个步骤。硬脑膜下腔隙形成、局部炎症反应、血肿外膜新生血管形成及再出血、局部纤溶亢进等因素在解释慢性硬膜下血肿致病机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的细胞因子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病因学的研究进展为建立更加有效而安全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4.
本文报告100名正常人及糖尿病等182例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的结果。92例糖尿病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与正常组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66例冠心病血浆粘度和血沉与正常组对照也有显著差异(P<0.0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全血粘度较高,多友性骨髓瘤及高球蛋白症血浆粘度较高,由于疾病病因不同结果也不一样,说明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在临床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立体定向术结合尿激酶引流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边水肿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手术抽吸结合尿激酶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8例(立体定向组),以降颅压、控制血压、改善脑代谢、神经营养等内科常规治疗48例(内科治疗组)为对照.观察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和6个月时血肿周边水肿体积或软化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血肿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内科治疗组比较,立体定向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血肿周边水肿或软化灶明显缩小[1周:(7.81±1.73) ml比(15.56±2.42) ml;2周:(6.42±1.51) ml比(13.37±1.76) ml,均P<0.01];GCS 14~15分患者例数明显增多(1周:41例比32例;2周:46例比40例,均P<0.05);治疗后2周、1个月GOS Ⅳ~Ⅴ级患者的例数明显增加(2周:15例比6例;1个月:29例比17例,均P<0.05);血肿消失时间明显缩短[(4.3±1.3) d比(23.3±7.9) d,P<0.01].结论 立体定向手术结合尿激酶引流可使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周边水肿明显减轻,意识状态及功能预后明显改善,而且有利于患者中长期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只。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液压打击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颅骨钻孔后不进行液压打击。治疗组打击后3h内皮下注射rhG-CSF50μg/ks,1次/d,连续注射5d。对照组打击后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4、7、14、21d对三组大鼠神经功能进行mNss评分。术后21-25d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每日逃避潜伏期和目标象限百分率。结果液压打击后,大鼠的神经功能受损,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降低。术后14、21d治疗组大鼠m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24、25天逃避潜伏期及目标象限百分率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rhG—CSF对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和认知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研究颅脑创伤(TBI)后不同时间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77例TBI患者伤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WBC的动态变化,分析WBC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型组受伤后第1、4、7天的WBC明显高于轻型组;感染组整体变化趋势明显高于无感染组,且第7、14天WBC与无感染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病情恶化组第1、4、7、14天的WBC均明显高于治疗好转组(P〈0.05或〈0.01)。结论WBC的早期升高与伤情有关;伤后4d内WBC升高不能作为判定是否感染的指标,伤后1—2周仍持续升高者可作为判定感染的指标之一;伤后1周内WBC明显升高者预后较差。反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液压冲击性脑损伤后核因子kB(NF—kB)表达变化和意义。方法 建立液压损伤模型,观察成年性Wistar大鼠168只,其中实验组(126只)和对照组(42只)。实验组分为3个亚组,每组各42只大鼠。实验组用液压冲击致伤,造成大鼠轻、中、重型脑损伤模型,分别在0.5h、2h、6h、12h、24h、48h、72h进行大体标本观测、病理切片观察;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两组大鼠中NF-kB在脑组织皮层创伤区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皮层损伤区NF-kB表达明显高于相应时间(除0.5h外)的假手术组(P〈0.05或P〈0.01)。核因子出在对照组低水平表达,在损伤组伤后0.5h即开始增高,2h即开始明显增高,6h和12h逐步升高,24h和48h达到峰值,72h开始下降,24h和48h实验组随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增高。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后核因子出早期显著表达,在创伤性脑损伤时的损伤与抗损伤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患者女 ,39岁。因停经 2个月 ,发现阴道肿物 2 0天 ,阴道流血 3天入院。2年前因葡萄胎在外院治疗。查体 :外阴血染 ,阴道前后壁分别有 5 cm× 4cm× 4cm及 3cm× 3cm× 3cm的质脆肿物 ,宫颈光滑 ,子宫前位 ,大小正常 ,双附件未扪及异常。尿 HCG( ) ,胸片 :双肺纹理增重 ,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密度增高影。刮宫送检 :未见滋养细胞。超声所见 :子宫前位 ,大小正常 ,肌层回声均质 ,宫腔内未见异常回声 ,宫颈大小及回声正常 ,于阴道前后壁分别见到 4cm× 4cm× 4cm及 3cm× 3cm× 3cm的偏低回声包块 (图 1) ,双附件未见异常。超声诊断 :阴道前后壁…  相似文献   
50.
三叉神经鞘瘤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鞘瘤系颅内良性肿瘤 ,肿瘤全切除可以治愈。然而由于传统的常规入路术野暴露不良 ,肿瘤切除常不完全 ,所以复发率较高。本院采用颅底入路及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三叉神经鞘瘤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院自 1 990年至 1 997年共收治三叉神经鞘瘤1 1例 ,占同期颅内肿瘤的 0 .3% ,占同期神经鞘瘤的4.7%。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5例 ,女性 6例 ;平均年龄33岁 ( 1 7~ 52岁 ) ,病程 5个月至 6年。首发症状多为三叉神经感觉和运动障碍。常见症状依次为面部麻木、咀嚼肌无力、头痛等。肿瘤分类 :依据影像学检查所显示肿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