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梁宁  黄中华  秦丹丹  张庆敏  张学刚 《广西医学》2009,31(12):1759-1762
目的观察综合处理及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策略对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供肝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预防术中再灌注综合征(PRS)的发生,提高肝移植术患者的安全性。方法21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均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均在颈内静脉放置漂浮导管,围术期给予扩容、纠酸、保温、补钙等综合处理及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记录麻醉前,无肝期前5min,无肝期即时,无肝期10min、30min,新肝期即时,新肝期10min、30min、60min,术毕时的MAP、HR、CVP、PAP及患者咽温、尿量、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的变化。结果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无肝早期(门静阻断5min内)和新肝早期(门静脉开放后5min内)的MAP、CVP、PAV较无肝前期、麻醉前轻度降低,HR轻度增快;新肝期MAP、HR恢复到无肝前期水平;生化、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血钙偏低;围术期血糖有渐升高趋势,但未超过10mmol/L,未采取特殊处理;21例患者均未出现PRS。结论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中门静脉开放前给予扩容、纠酸、保温、补钙等综合处理以及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等策略可预防再P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围术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身输血对恶性肿瘤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恶性肿瘤病人,分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Ⅰ组),对照组(Ⅱ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术中,术后24,48,72h,抽取静脉血测定C3b受体花环率(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ICR),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FER),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FIR)。结果:两组病人在麻醉后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血液衡释组在术后24h即有所恢复。对照组在术后72h才恢复。结论:围术期急性等容血液衡释对尽快恢复红细胞的免疫功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MPOLT)中肺循环动力学及肺内分流的改变.方法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8例,ASA Ⅲ~Ⅳ级.采用异氟醚-静脉复合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后经右或左侧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连接惠普多功能监护仪监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小动脉楔压(PAWP)、肺血管阻力(PVRI)、桡动脉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 min、手术开始10、60min、无肝前期5 min、无肝期5 min、新肝前期5 min、新肝期5 min及术毕抽取桡动脉和肺动脉混合静脉血作血气分析.记录不同时期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小动脉楔压(PAWP)、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肺循环动力学变化:PAWP无肝前期较诱导后10 min升高(P=0.000);无肝期5min PVRI、PAWP降低(P=0.05);新肝期5 min较诱导后MPAP、PVRI、PAWP增加(P=0.000).手术结束MPAP、PVRI、PAWP下降,但仍稍高于麻醉诱导后水平.Qs/Qt诱导后较正常值增加,手术开始1 h较诱导后降低(P=0.02);无肝期变化不明显,新肝期5 min较诱导后增加明显(P=0.004),手术结束恢复,较麻醉诱导后有改善.结论 MPOLT术中会引起肺循环动力学的变化及肺内分流的增加,变化不善剧烈,但仍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4.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颅脑手术病人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颅脑肿瘤手术患者的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开颅肿瘤切除病人12例,在麻醉稳定后由挠动脉放血(8ml/kg),同时经肘静脉等速输入等量的海脉素。从右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于血液稀释前、后检测KPTT、PT、D2、3P、PLC、HCT、PCWP、SV及CO。结果:与血液稀释相比,PT明显延长(P〈0.05),PLC、H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颅脑肿瘤病人围术期实施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后对颅脑手术病人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观察12例ASAI-Ⅱ级择期颅脑肿瘤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硫贲妥钠4~8mg/kg,万可松0.08mg/kg,芬太尼4~6μg/kg司可林2mg/kg,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吸入氧浓度为100%,经右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热稀释法测定心排量,按8ml/kg体重经右桡动脉穿刺针放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IVH)对恶性肿瘤病人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 ASA I~II的恶性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IVH 组(n=60)和对照组(n=60),AIVH 组术前进行等容血液稀释.分别在麻醉前、稀释后1.5 h(AIVH组)、麻醉后2 h(对照组),术后第1,3,5天抽取静脉血,术后用一步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2、CD+4、CD+8、CD+4/CD+8的水平.结果AIVH组稀释后1.5 h、对照组麻醉后2 h、术后第1天、对照组术后第3天CD+2、CD+4较麻醉前显著减少(P<0.05 或 P<0.01),AIVH组术后第3天及两组术后第5天CD+2、CD+4已基本恢复麻醉前水平.结论麻醉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使用血定安进行围术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尽快恢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氟芬合剂在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中作为清醒镇痛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61例随机分成A组 (瑞芬太尼组,n=31)和B组(氟芬合剂组,n=30).A组静注瑞芬太尼0.5 μg/kg后以0.1 μg/kg·min-1速度持续输注,术中随时调整输注速度;B组分次静注氟芬合剂(每次半量,间隔5 min),术中必要时追加芬太尼0.05 mg/次,芬太尼总剂量不超过0.2 mg.比较两组的Ramsay镇静分级、术后满意度评分及呼吸循环指标.结果:B组SBP、DBP、HR均高于A组(P<0.01),LSD法比较发现B组的SBP、DBP、HR在T2、T3、T4时点高于A组(P<0.05),两组各指标在T0、T1、T5、T6时点无差异(P>0.05);两组组内其它时点与T0相比较,B组的SBP、DBP、HR在T2、T3、T4时点均较明显升高,而A组于上述时点则较平稳.A组T3、T4、T5时点的镇静效果满意率高于B组(P<0.05),A组的术后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P<0.05),B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在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中作为清醒镇痛比氟芬合剂效果更好、循环更稳定、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综合处理及血管活性药的适量运用预防背驮式肝移植术中再灌注后综合征。方法:对8例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患者采用扩容、纠酸、保温、补钙等综合处理以及小剂量多巴胺和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观察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及温度、尿量、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结果: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无肝早期(门静脉阻断5min内)、新肝早期(门静脉开放后5min内)MAP、CVP、PAP较无肝前期、麻醉前轻度降低,HR轻度增快;新肝期MAP、HR恢复到无肝前期水平;生化、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血钙偏低;围术期血糖有渐升高趋势,无再灌注综合征发生。结论:肝移植术中门静脉开放前经综合处理(补充血容量、补碱、补钙、保温)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适量应用可预防再灌注后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对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的监测和调控作用.方法 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T组),每组30例,两组均行 CSI监测.C组采用常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同时行CSI监测其麻醉深度;T组以CSI监测值反馈调整诱导期依托咪酯和维持期异丙酚的剂量,维持CSI值在50±5,其余用药同C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5 min(T1)、切皮时(T2)、术中探查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10 min (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CSI,比较两组的麻醉药用量,患者苏醒、拔管、离开复苏室时间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等情况.结果 与C组相比,T组SBP、DBP、HR、CSI值均较高(P<0.05),T1、T2、T3、T4各时点SBP、DBP和CSI值,T2、T3、T4各时点HR均较高;而依托咪酯和异丙酚用量较少,苏醒、拔管和离开复苏室时间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知晓、术后躁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I监测和反馈调控可避免麻醉过深,减少全麻药用量,加快麻醉恢复,无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