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苏正兵  李杰  代宇驰  罗刚  郝勇  张峡  周跃 《中国骨伤》2020,33(7):631-635
目的:比较动态锁定螺钉与普通螺钉在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4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物不同分为动态锁定螺钉内固定组(治疗组)和普通螺钉内固定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20~61(36.8±10.9)岁;对照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9~60(35.9±12.8)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3、9个月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和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4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43(18.6±7.9)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2±3.2)周,对照组为(15.6±4.7)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Mayo评分分别为(84.9±5.9)分、(81.8±6.7)分,对照组分别为(74.6±9.2)分、(71.5±1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9个月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Mayo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桡神经麻痹1例;对照组延迟愈合1例,骨不连2例,断钉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锁定螺钉和普通螺钉均能有效治疗肱骨干骨折,前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具有优势,早期肩肘功能恢复更好,但此项技术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还需进一步观察大样本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显微内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显微内镜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16例接受显微内镜手术,平均年龄42.6岁(35~60岁)。20例经开放手术,平均年龄45.5岁(30~64岁)显微内镜手术分别采用经椎板间隙人路、经关节突人路和经横突间人路,在内镜下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问盘髓核摘除。开放手术采用经椎板间隙人路和经横突间人路,进行神经根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结果:显微内镜手术组平均随访8.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8min,平均术中失血68ml,平均住院日13.8d。开放手术组平均随访14个门,平均手术时间74min,平均术中失血95ml,平均住院日16.5d。显微内镜手术组手术后切口疼痛轻,镇痛治疗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采用改良MaeNab标准评价随访结果,显微内镜手术组12例患者达优,3例良,1例可。开放手术组14例患者达优,4例良,2例可。结论: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问盘突出症,与开放手术比较有相似的近期临床效果,但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和恢复较快的特点,能够尽可能维持腰椎稳定。  相似文献   
33.
髋关节周围肌张力变化对股骨头血液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张峡曾维权梅芳瑞⒇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以下简称先髋,CDH)治疗后,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下简称AN)是严重的医源性并发症〔1〕。从1980年起,我们应用以髋周围广泛软组织松解,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缩...  相似文献   
34.
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也称为"试管婴儿",是指从卵巢内取出卵子,与精子在体外受精形成胚胎,再移植到子宫腔内,着床发育成胎儿的全过程~([1])。追溯世界第1例试管婴儿的诞生迄今已有30余年,试管婴儿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也给越来越多的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福音。阴道B超引导下卵泡穿刺取卵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取卵方式,因其简便易行、痛苦小、创伤小、易接受,现已被临床普遍采用~([2])。然而取卵术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术  相似文献   
35.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仍是完全缓解症状有效手段.我们观察到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5-10天内再次出现患肢神经源性疼痛,我们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迟发下肢痛的原因及对策"。本文旨在探讨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方法:我们对7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产生这一现象有关的可能的因素。结果:共有81例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迟发下肢痛,其中发生于L3一名间隙4例、L4-5间隙32例、L5S1间隙45例;81例中合并有腰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52例。结论:术中对神经根、神经节的再次损伤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生迟发性下肢痛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镜下下腰段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39例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有严重肢端麻木和剧烈的根性疼痛,术中见神经根明显充血水肿,增粗粘连者.在行髓核切除的同时,采用自制内镜下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微型手术刀,沿神经根背侧纵行切开3~5 mm. 结果内镜(MED-Ⅱ)下脊神经根鞘膜切开松解39例,17例手术24 h内肢端发麻和根性疼痛症状完全消失,余在术后2周内症状完全消失.该组症状完全消失时间1~14 d,平均6.5 d. 结论微创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术能迅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患肢肢端麻木和根性疼痛,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内镜下(MED-Ⅱ)腰段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术是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管保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曹国永  周跃  张峡 《重庆医学》2002,31(11):1129-113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开始被看作为一个增强血管渗透性的因子 (VPF) ,1989年Ferrara等发现其还具有特异性促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 ,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并促进血管的形成。有关VEGF的研究方兴未艾 ,国外已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试验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由此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观注。而最近的研究表明VEGF还具有血管保护的功能 :增加血管活性介质的产生 ,增强溶栓和凝血途径中相关成分的表达 ,抑制新生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生长 ,抑制血栓的形成和抗炎症 ,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而且这种功能是不依赖于其促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在制作脊髓腹侧压迫损伤的基础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几种神经营养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脊髓腹侧压迫损伤后BDNF,GNDF,NT3,NGF以及TrkA,TrkB,TrkC在伤后3h表达开始增加,伤后72h达到高峰,在伤后2周内其表达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且以BDNF及TrkB表达最明显。结论:脊髓损伤后这些内源性神经营养素及其受体的大量表达对受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起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受试动物的脊髓功能受损较重的特点。  相似文献   
39.
保留终板的颈椎前路融合术术后融合节段高度变化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能更好地维持椎体和融合节段高度 ,并有效防止融合节段前方塌陷的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式。方法 对 1 0 2例外伤性及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保留终板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分别行或不行内固定。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周、3、6个月、1、2、3年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以记录融合时间 ,测量融合节段高度。本组平均随访 2年 6个月 (6个月~ 3年 ) ,并与同体相邻节段平均高度作比较。结果 所有病例均达骨性融合 ,平均融合时间为术后 3.8个月 ,均未发现融合节段前方塌陷。经t检验 ,将术后 6个月 ,1、2、3年融合节段平均高度与同体邻近节段平均高度比较 ,两者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保留终板的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能较好地保持融合节段高度 ,并能有效防止融合节段前方塌陷  相似文献   
40.
髋臼后壁骨折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臼后壁骨折21例报告Areportof2lcasesofposteriorwallfractureoftheacetabulm张峡,赵慧毅,梅芳瑞(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630037髋臼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其中后壁骨折约占1/3[1]。自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