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入路并发症,以提高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的水平,方法:对近4年来我科53例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出现的5例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本组病例1例发生腹膜后乳糜液漏,1例切口疝,1例气胸,2例深静脉血栓栓塞,经过积极治疗,全部治愈。结论:胸腰段脊柱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大多数和术者对该段解剖知识,手术操作,认识程度和经验有关,可以避免或及早发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阐明MRI对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19例均有明显的外伤史,X线片无骨折脱位者12例。其中C_(5~6),髓核突出7例,C_(5~6)、C_(1~5),突出5例。有小关节绞锁半脱位者7例,MRI均示损伤间隙有髓核突出。19例均为不全瘫。全部病例经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5个月,植骨块平均于12周愈合。除1例骨块退出4~5mm外,余位置良好。脊髓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外伤是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而颈椎间盘突出又是SCIWORA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对小关节绞锁半脱位者应考虑同时有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手术治疗一般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探讨加压滑动鹅头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作用。临床应用45例。男3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岁。稳定型13例,不稳定型32例。经临床应用和生物力学实验测定,结果表明:(1)对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恢复小转子区内后侧皮质骨的连续性在骨折的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2)内后侧骨折块解剖复位,加压螺丝钉固定或大转子骨折端加压螺丝钉固定能显著增强加压滑动鹅头钉的固定作用,明显提高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术后稳定性。(3)该装置设计合理,性能坚固,对转子间骨折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能有效地达到早期下床和避免长期卧床的目的,是目前临床最理想的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借助于髓核移植致坐骨神经痛的动物模型,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脊髓后角的表达规律,分析其与痛觉过敏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全髋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文杰  张峡  周跃  王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196-1197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经验。方法:2001~2004年对22例先天性髋关节成人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27个月,平均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分恢复到82 5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满意,成功关键是在充分认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理改变的基础上,术中彻底的髋关节周围松解,真臼改造重建,及恰当的股骨假体放置  相似文献   
6.
上颈椎的周围有重要的神经及血管经过 ,既要充分显露高位颈椎 ,又要避免神经及血管等重要结构的损伤 ,使高位颈椎前路手术具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国内报道较少。我院自 1997年以来 ,采用McAfee切口入路对 11例高位颈椎病变患者施行手术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中男 8例 ,女 3例。年龄 7~ 6 9岁 ,平均 33 4岁。第 2颈椎椎弓骨折 (Hangman骨折 )致颈 2、3不稳 4例 ,颈 2、3椎体结核、感染 4例 ,颈 2、3椎体肿瘤 3例。颈 2椎骨弓骨折的 4例患者中 ,2例伴有中央管综合征表现 ,其余病例仅有颈部疼痛…  相似文献   
7.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对神经根变异的探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神经根变异情况,防止出现术中神经根损伤。方法:回顾分析自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应用ME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4例,其中男452例,女272例。对术中发现存在腰骶神经根变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术中所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37例神经根变异,发生率为5.1%。与术前的临床表现吻合,全部神经根变异患者均在MED下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神经根损伤。结论:仔细探查及分离突出髓核周围神经根发出情况.确定有无神经根变异是防止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发生神经根损伤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腰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后复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MED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症状复发73例.统计其症状复发的时间、原因及再次手术方式.结果 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复发平均时间为(5.6±2.3)个月.术后症状复发的原因:侧隐窝狭窄未解除33例(45.2%),原位突出14例(19.2%),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未发现8例(11.0%),椎间盘炎8例(11.0%),相邻椎间盘突出5例(6.8%),术后腰椎不稳3例(4.1%),神经根粘连2例(2.7%).再次手术方式:MED 8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29例,半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术21例,半椎板切除、横突间融合单侧椎弓根螺丝钉固定术4例,全椎板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7例,前路椎间盘摘除术1例.前3种术式占再次手术总数的79.5%.结论 MED治疗LDH术后复发时间一般在术后6个月左右.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合并侧隐窝狭窄未解除和摘除椎间盘不彻底致原位突出.MED治疗LDH术后复发多数可采用MED、椎板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9.
苏正兵  李杰  代宇驰  罗刚  郝勇  张峡  周跃 《中国骨伤》2020,33(7):631-635
目的:比较动态锁定螺钉与普通螺钉在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4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物不同分为动态锁定螺钉内固定组(治疗组)和普通螺钉内固定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20~61(36.8±10.9)岁;对照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9~60(35.9±12.8)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3、9个月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和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4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43(18.6±7.9)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2±3.2)周,对照组为(15.6±4.7)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Mayo评分分别为(84.9±5.9)分、(81.8±6.7)分,对照组分别为(74.6±9.2)分、(71.5±10.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9个月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Mayo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桡神经麻痹1例;对照组延迟愈合1例,骨不连2例,断钉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锁定螺钉和普通螺钉均能有效治疗肱骨干骨折,前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具有优势,早期肩肘功能恢复更好,但此项技术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还需进一步观察大样本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前路治疗高位颈椎病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颌下横切口(McAfee切口)入路对11例高位颈椎病变患者施行手术.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除1例转移性肿瘤外其余病例融合节段椎体均获骨性融合,无重要并发症发生.结论McAfee切口能给上颈椎提供清洁、清晰的手术野,是上颈椎前路手术的经典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