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94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研究已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转换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由于整形和美容手术患者的病因和就医目的不同,心理的创伤程度和治疗的期待值有巨大的差异。特别是烧伤瘢痕和先天畸形患者的病变多在暴露部位,心理问题更为突出。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整形和美容外科手术患者的应对方式调查,了解手术患者对相关疾病的认知评价,为不同手术制定更加合理的心理干预及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1.1研究性质描述性研究1.2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2004年8月至2005年1月住院1周以上的手术患者共158例,…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术中垂体柄辨认和保留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咽管瘤69例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的临床表现、内分泌学和影像学特点、肿瘤切除程度、术中垂体柄的辨认和保留情况、术后随访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除50例(72.5%),次全切除13例(18.8%),部分切除6例(8.7%);术中能发现和辨认出垂体柄57例(82.6%),垂体柄完整保留41例(59.4%),部分保留9例(13.0%),垂体柄保留率为72.5%.结论 结合术前影像、肿瘤分型、垂体柄的特征,颅咽管瘤术中垂体柄能够辨认和得到保留,对术后远期生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目的:血友病A抑制物出现后因子替代治疗无效,免疫耐受诱导(ITI)治疗中的出血须用旁路制剂止血。国产四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4F-PCC)作为目前经济有效的旁路制剂在我国广泛使用,但尚缺乏相关数据。本研究旨在评价国产4F-PCC在血友病A抑制物患儿ITI治疗中控制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开展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01-2018-07于我中心进行ITI治疗的抑制物患儿在抑制物滴度≥2BU时应用4F-PCC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24例患儿的80次出血事件,其中轻度出血12次(15.0%),中度出血67次(83.8%),重度出血1次(1.2%)。4F-PCC的剂量为(53.5±13.8)IU/kg×(2.3±1.8)次,总剂量(121.8±109.3)IU/kg,出血控制率达97.5%,其中出血控制评价为显效者达53.8%(43次),有效43.7%(35次),无效2.5%(2次)。接受4F-PCC预防治疗者有6例,在(35.9±8.2)IU/kg,每周2次至隔日1次的方案下,经中位2.6(1.1~6.2)个月的预防治疗,出血较前下降83.0%[(2.24±1.84)vs(0.38±0.80)次],且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本研究亦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结论:鉴于我国现状,在伴抑制物的血友病A患儿的ITI治疗中,虽然国产4F-PCC用于旁路途径止血的按需和预防治疗的剂量偏低,但对于轻中度出血的按需治疗以及预防治疗均显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临床更多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无偿献血者中抗-HCV检测阳性与血清ALT升高的关系.方法:在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上,用ELISA法检测抗-HCV,用赖氏法和丙酮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ALT.结果:无偿献血者27560人份,检测抗-HCV阳性140人,ALT阳性148人,抗-HCV阳性而同时血清ALT升高的为29人份.结论:抗-HCV阳性与ALT升高有明显关联性.  相似文献   
7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实体肿瘤.由于肝癌的恶性生物学特性,且80%肝癌患者并存肝炎及肝硬化基础病因,70%~80%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1].目前临床对诊断明确的原发性肝癌首先根据ChildPugh评分、肿瘤分期、肝功能储备、全身状况、伴随疾病及本人意愿进行手术评估,不能手术切除和(或)肝移植患者考虑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射频、微波、冷冻、瘤体内无水乙醇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内放射治疗等非手术方法.但在这些方法中究竟如何选择,由于没有高级别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支持,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和规范.因此,各种非手术治疗方法规范的联合优化序惯综合治疗是肝癌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6.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心身性疾患,长期的精神紧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对其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所以在运用可行性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配合音乐疗法等护理措施可改善病人的血压。  相似文献   
77.
我院应用上海施贵宝制药厂提供的开搏通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急性左心衰竭33例,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AMI治疗组 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42~85岁。AMI范围:2~3个部位15例,1个部位18例,其中右室梗塞5例。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炎(AH)伴胆汁淤积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粘附分子 1(sVCAM 1)、磷脂转运蛋白(PLTP)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7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14例AH伴胆汁淤积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7例,分别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或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4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VCAM 1和PLTP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T-Px)和采用邻苯三酚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TBIL水平为(24.6±6.4)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47.6±12.4)μmol/L,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为(36.1±11.4)U/L,显著低于对照组【(47.6±12.4)U/L,P<0.05】,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为(45.3±14.8)U/L,显著低于对照组【(75.9±19.5)U/L,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为(81.9±21.3)U/L,显著低于对照组【(122.3±35.8)U/L,P<0.05】;血清sVCAM 1水平为(453.3±31.8)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573.4±41.2)ng/mL,P<0.05】,血清PLTP水平为(3.6±0.4)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4.7±0.6)pg/mL,P<0.05】;血清MDA水平为(23.8±2.8)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8.6±2.7)mmol/L,P<0.05】,而血清GST-Px水平为(115.5±8.2)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6.7±8.1)mmol/L,P<0.05】,血清SOD水平为(186.3±10.6)U/L,显著高于对照组【(153.7±10.4)U/L,P<0.05】。结论 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炎伴胆汁淤积患者可降低血清sVCAM 1和PLTP水平,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和促进肝功能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9.
张宁宁  曾津津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8):2665-2666
戈谢病(Gaucher disease,G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是溶酶体贮积症病(LSD)中最常见的一种.β-葡糖脑苷脂酶(β-GC)蓄积于不同器官的网状内皮细胞内,导致细胞失去原有的功能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上分为3型:Ⅰ型为非神经型(成人型),常于儿童期起病,此型最常见;Ⅱ型为急性神经型(婴儿型),起病急,可导致婴儿夭折;Ⅲ型为亚急性神经型,起病较Ⅱ型缓,Ⅲ型又分为Ⅲa和Ⅲb亚型.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亮叶杨桐Adinandra nitida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分离,应用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6个化学成分,分别为山茶苷A(1)、芹菜素(2)、长梗冬青苷(3)、谷甾醇(4)、胡萝卜苷(5)3α、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6)。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