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外周m TCR Vα和Vβ克隆性增殖T细胞及CDR3序列特点.方法:利用RT-PCR法扩增1例AP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29个TCR Vα基因和24个Vβ基因CDR3,阳性PCR产物进一步经荧光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确定其CDR3长度,了解其克隆性;寡克隆的PCR产物再进行CDR3区序列分析.结果:该例APL患者外周血T细胞分别在TCR Vα6、Vα10和Vβ23亚家族中出现寡克隆性增殖T细胞,经序列分析显示TCR Vα6、Vα10和Vβ23亚家族基因序列分别为Vα6NJα17、Vα10NJα35和Vβ23NDβ1NJβ2.7,其CDR3区氨基酸序列分别为CAMRENSAGNK,YLCAGDELLWECA,CASSSKWAG-GTYEQY,该3个TCR基因已被GenBank收录(登陆号:EU544946、EU544947和EU647219).结论:APL患者外周血T细胞出现的TCR Vα6、Vα10和Vβ23克隆性增殖T细胞可能是机体对抗白血病细胞所引起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这3个独特TCR重排序列将进一步作为开展APL特异性免疫治疗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32.
自20世纪90年代甲基强的松龙确定为脊髓损伤治疗的有效药物以来,实验性脊髓损伤治疗药物不断出现,作用机制研究不断深入.许多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凋亡药、免疫抑制剂等对动物脊髓损伤修复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减少氧自由基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部分神经元和轴突再生.这些药理机制的研究为实验研究过渡到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药物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了解bcr3 abl2多肽诱导T细胞受体 (TCR)Vβ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增殖情况。 方法 以人工合成bcr3 abl2多肽联合IL 2 抗CD3单克隆抗体 (单抗 )诱导脐血T细胞增殖 ,运用RT PCR 基因扫描技术分析其TCRVβ亚家族的利用和克隆性特点。结果 bcr3 abl2多肽成功诱导 3份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产生多肽特异T细胞。bcr3 abl2多肽和CD3单抗 IL 2均可诱导脐血T细胞扩增 ,多肽诱导的新增Vβ亚家族表达与不加多肽的CD3单抗 IL 2诱导组的T细胞不完全相同。培养前和单用CD3单抗 IL 2诱导后的T细胞绝大多数为多克隆性 ,而bcr3 abl2多肽诱导 1周或 2周后 ,分别在 3例脐血中诱导出寡克隆增殖和呈寡克隆增殖趋势T细胞。结论 bcr3 abl2多肽可在体外诱导出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脐血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 ,该CTL作用可能是由优势表达的Vβ亚家族克隆性T细胞所介导。  相似文献   
134.
目的 观察受体来源转染pBLAST2-hHGF质粒肝卵圆细胞(HOC)对受体大鼠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二袖套法复制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分对照组(A组)、HOC移植组(B组)、pBLAST2-hHGF/HOC移植组(C组),每组均设受体大鼠60只,A组仅行原位肝移植术,B组术中供肝种植HOC悬液,C组术中供肝种植pBLAST2-hHGF/HOC悬液.动态观察各组大鼠术后的中位生存时间(MST)、肝功能(ALT、DBil、GGT、ALP、XCHE和ALB).结果 A组术后MST明显短于B组和C组,而B组又短于C组;B组和C组大鼠术后肝细胞受损情况弱于A组(P<0.05),合成功能和排泄功能好于A组(P<0.05),上述肝功能指标,C组要好于B组(P<0.05).结论 使用受体来源pBLAST2-hHGF/HOC在移植肝脏内进行种植,可以有效改善移植肝脏的肝功能,并且明显延长受体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5.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93例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为对照组,93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方法,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小,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引发的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比较经腹腔镜辅助的电子胆道镜探查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分为经腹腔镜辅助的电子胆道镜探查组(L组)与经ERCP治疗组(E组).L组患者一次性施行经腹腔镜辅助的电子胆道镜胆管探查取石手术,E组患者先行经ERCP的胆道取石手术,再择日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石残留率、胆道感染和/或胰腺炎的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结果 L组与E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6.5 4±0.3)d和(12.5±0.5)d,住院费用分别为(1.22±0.17)万元和(1.98±0.24)万元,结石残留率分别为0和5.3%,胆道感染或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4%和15.8%,结石复发率分别为1.4%和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t=1.96,χ^2=4.32,χ^2=4.90,χ^2=8.79,均P<0.05).结论 对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一次性施行经腹腔镜辅助的电子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较先行ERCP取石再行LC术的二步法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我国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多中心回顾性肿瘤登记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中国10个省市15家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 528例胆囊癌患者资料。男性1 345例(38.12%), 女性2 183例(61.88%);初诊年龄(63.7±10.8)岁(范围:26~99岁)。其中0~Ⅰ期213例(6.04%), Ⅱ~Ⅲ期1 059例(30.02%), Ⅳ期1 874例(53.12%), 382例(10.83%)无法判断分期;行手术治疗2 255例(63.92%), 仅行放疗或化疗172例(4.88%), 另有160例术后放化疗、4例新辅助放化疗, 仅支持治疗1 101例(31.21%)。总结和分析3 528例胆囊癌患者的地区分布、治疗方式、手术情况、病理学检查结果、合并胆囊结石情况、预后情况。结果在3 528例诊断为胆囊癌的患者中, 959例(27.18%)来自东部地区, 603例(17.09%)来自东北地区, 1 533例(43.45%)来自中部地区, 433例(12.27%)来自西部地区。在1 578例可切除的患者中, 665例(42.14%)行根治性切...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临床病理因素及淋巴结微转移对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pT1-3NoMo期胃癌患者120例,应用癌胚抗原(CEA)对所有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临床病理因素和淋巴结的CEA表达对术后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在临床病理因素中,淋巴结CEA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P=0.011)、浸润胃壁深度(P=0.027)和淋巴管浸润(P=0.001)明显相关.术后随访(53.14±16.75)个月,胃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与肿瘤直径(P=0.018)和浸润胃壁深度(P=0.015)明显相关.淋巴结CEA表达阴性、孤立肿瘤细胞(ITCs)和微转移患者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91%(80/88)、86.36%(19/22)和40.00%(4/10),微转移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ITCs(P=0.009)和淋巴结CEA表达阴性患者(P=0.000),而ITCs与淋巴结CEA表达阴性患者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8).10例胃癌患者被检测出微转移,应划分为pN1期,重新分期率为8.33%(10/120).结论 对于pT1-3N0M0期胃癌,若淋巴结中检测出微转移,其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较高,应予以积极的化疗.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与开腹行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103例年龄<65岁的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其中62例经腹腔镜行根治术(L组);41例行常规开腹根治术(O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根据勃起功能障碍国际指数问卷调查表(international index erectile function,IIEF-5)和射精功能的恢复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勃起功能。结果: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IIEF-5评分均较术前有所降低,但L组的下降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O组的下降幅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组的IIEF-5评分较O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L组的IIEF-5评分仍高于O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组与O组的分别为27.4%(17/62)和41.2%(17/41);术后12个月L组与O组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5.8%(16/62)和36.6%(15/41);2组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中低位直肠癌经腹腔镜行根治术对性功能的影响小于开腹根治术。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